張洪友(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洪友(1959—1982),縣大佛鄉衛星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父早死,母務農,兩兄三妹早成人分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洪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縣大佛鄉衛星村
  • 職業:革命烈士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張洪友在校讀書是好學生,在家務農,是好農民。他擔任村上民兵工作,關心集體,3次名登公社民兵營光榮榜。在家鄉建設三塊石水電站中,吃苦耐勞,搶乾艱險活,兩次得區民兵團獎勵。張曾三次為病者獻血。

人物經歷

1979年1月,張洪友參軍入伍。同年8月,在軍中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他處處以雷鋒為榜樣 ,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說:“有人把共產主義當口號,我把它當實事乾。當兵盡義務,就是為共產主義添磚加瓦。”在部隊他做飯、放羊、餵豬、種菜……乾一行,愛一行。在平凡工作中,都做出了顯著成績。
1980年4月,張洪友在山上放羊,有社員被石頭砸成重傷不省人事。他不顧自己個小體弱,背負傷員奔走三里多路,趕到醫務所急救,而自己卻昏倒在地。
1981年初,農村實行“包產到戶”,他家缺乏勞力。鄉親勸他儘快復員,他說:“三中全會給農村制定了富民政策,當兵的都回家種‘責任田’,誰來保衛四化?”
1981年2月,張洪友被分配去餵豬。每天起早貪黑,挑泔水煮豬食,精心飼養,把42頭豬,餵得又肥又壯。這年10月,他又被分配去管菜、種菜。4萬多斤冬菜入窖,他自己搭架,生火,一星期倒翻一次,使窖菜不爛,保證了全連食用。春天,為了提高播種質量,他向菜農學習,又鑽研《暖室蔬菜栽培技術》,種菜季節,他每天從早上4點鐘乾到晚上八點,整日勞累,感冒高燒41℃也不休息,昏倒後次日燒未退盡又投入工作。所種黃瓜4.6分地,產瓜2650公斤,畝產創當地最高水平。他種的蔬菜,除保證全連食用外,還出售市場收入680元。
張洪友入伍3年多,5次受嘉獎。被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優秀共青團員,“擁政愛國”先進個人。
1982年8月10日下午,部隊駐地附近工廠一名在押盜竊犯潛逃,當地公安部門商請部隊協助追捕逃犯。下午4時,戰士們在營區發現罪犯。正進行盤問,罪犯見狀不妙,奪路逃走,連長下令追捕。正在附近菜地勞動的張洪友,聽到“抓住他”的喊聲,扔下手中工具,向逃犯追去。逃犯跳過圍牆,直奔太子河,見有戰士追來,就跳入河中,向對岸的玉米地游去,企圖奪路逃跑。 張洪友趕到河邊, 不顧自己感冒未愈,體質虛弱,為搶時間,和衣跳入太子河中截堵逃犯。逃犯見有人堵道,又慌忙游回岸邊,遂被公安幹警、戰士、民兵捕獲。而張洪友卻因精疲力盡,衣濕體重下沉,光榮犧牲。
張洪友殉職噩耗傳開,營區指導員和駐地幹部、民眾無不悲慟。遼寧省本溪市、縣領導和公安部門負責人,對部隊進行慰問,參加了追悼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81875部隊黨委,追認張洪友為中共正式黨員。政治部批准張洪友為烈士。為發揚烈士全心全意為人民的革命精神, 部隊從各方面蒐集整理了張洪友生前動人事跡200多件,撰文紀念。瀋陽軍區後勤部給他追記一等功,縣人民政府給予烈士母親優厚待遇,對家屬備極關懷。烈士骨灰現存放重慶石橋鋪殯儀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