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棣昌

張棣昌

張棣昌(1918-1990),男,中國著名電影作曲家,廣東梅縣人。他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樂團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吉林省分會副主席。作品有歌曲《八路軍留守兵團歌》等。曾為《趙一曼》 、 《黨的女兒》 、 《豐收》 、 《甲午風雲》等影片作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棣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梅縣(今屬梅江區東郊鄉) 
  • 出生日期:1918年12月26日
  • 逝世日期:1990年2月13日
  • 職業:作曲家
  • 畢業院校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豐收》、《人說山西好風光》等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藝術特色,作品賞析,參與影片,所獲獎項,

人物生平

張棣昌(1918-1990),男,中國著名電影作曲家,廣東梅縣(今屬梅江區東郊鄉)人。
張棣昌張棣昌
1918年出生於廣東省梅縣,1歲時隨母親去印度尼西亞盂加錫埠僑居,6歲就讀印尼孟加錫“中華國小校”。14歲回國,先後就讀於張家圍所屬“肩一國小”、梅縣縣立中學。
1932年,到南京,在中央大學附中補習班上學,後考取國立體育專科學校。
1938年,投奔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同年冬調至八路軍留守兵團三八五旅(旅長王宏坤,參謀長耿飈)政治部宣傳隊任音樂教員兼政治教導隊文化教員。
1939年,以優良成績考入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師承音樂家冼星海和呂驥。
1940年,創作歌曲《留守兵團軍歌》,發表於留守兵團政治部《連隊生活報》上。
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藝音樂系。
1944年,考取魯迅藝術學院音樂部研究生,兼任魯迅藝術學院地方幹部訓練班二胡教員。譜寫有《迎八路》、《送糧歌》、《中蘇友好歌》等歌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魯迅藝術學院院部北上。
1947年,任“魯藝”合江分團樂隊指揮、作曲兼隊長,後調至東北文工一團任藝術部副部長兼作曲。
1948年,任東北魯藝教員、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第一任作曲組組長,後任音樂科科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2年後,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樂團團員、音樂創作室主任、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吉林分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1985年調至廣州,任廣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廣東分會主席、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廣東分會理事。
1990年2月13日在廣州病逝,享年72歲。

主要作品

張棣昌長期從事電影音樂創作,1948年至1949年,先後為《民主東北》等幾部大型紀錄片作曲,1949年後,為《趙一曼》、《豐收》、《神秘的旅伴》、《邊寨烽火》、《紅孩子》、《黨的女兒》、《我們村 里的年輕人(上集)》、《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續集)》、 《戰火中的青春》 、 《甲午風雲》等近三十部影片譜曲。其中《神秘的旅伴》中《緬桂花開十里香》 ,《紅孩子》中的《中國兒童團團歌》 ,《黨的女兒》中《興國山歌》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的《人說山西好風光》 、 《櫻桃好吃樹難栽》等歌曲廣為傳唱,深受觀眾的喜愛。早在1940年,張棣昌就譜寫了《留守兵團軍歌》,到1948年以前,他又寫了《運糧歌》 、 《鐵樹開花》等近百首歌曲,在東北相當流行。1955年,《豐收》樂曲獲中央文化部首次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1981年,長影建廠三十五周年,評選優秀影片,張棣昌作曲的影片有7部入選。198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喚起我美好回憶那些歌”評選活動中,《人說山西好風光》獲優秀作品獎。
張棣昌作品張棣昌作品

藝術特色

他所譜寫的電影歌曲,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時代氣氛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他奉信藝術來源於生活這一原則,多次深入少數民族地區蒐集素材。他注重用音樂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好地為影片主題思想服務。

作品賞析

《人說山西好風光》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劇照
張棣昌作品張棣昌作品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是根據山西作家馬烽同名作品改編的故事片,張棣昌隨攝製組於1958年來到山西省娘子關及汾陽峪道河沿線採風。那一帶風光優美,民風淳樸。尤其是汾陽地秧歌曲調優美,委婉動聽,感情真摯,豐富生動,極富濃郁的鄉土氣息,張棣昌在創作時大量借鑑了當地的民歌素材,終於創作出了這首可以讓他驕傲一輩子的《人說山西好風光》。
歌詞採用了二段式。第一段寫景,坐北面南,大有指點江山之氣概。首先概括,“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然後是遠景,“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然後由遠及近“站在高處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最後是特寫,“嘩啦啦流過我的小村旁”,這一部分指點江山,意境開闊,頗有盛唐之風。然而敘述全是地方土話,的確做到了雅與俗的結合。第二段寫人,則是豪情萬丈。“男兒不怕千般苦,女兒能繡萬種花。人有志氣永不老,你看那白髮的婆婆,挺起了腰板也像十七八。”連白髮的婆婆都老當益壯,志氣昂揚,這是何種的精神面貌啊!這首歌曲的作詞,主題具有深刻性、集中性,形象具有可歌性、可唱性,情感具有根本性、真實性,而語言,也確實做到了凝練性、通俗性。
歌詞採用了我國古典詩詞和民間文學的“七言”、“五言”習慣,去除一些地方話習慣的墊字、襯字,基本上是七言一句。用韻也很講究,第一段使用了響亮的“ang”韻,第二段使用了“a”韻,並且隔句押韻,使歌詞無論唱還是誦都很順暢,暢如汾河之流水。“七言”和韻腳的使用,節奏的鮮明確定,韻律和諧性明快,成就了一首絕佳之作。 時代意義編輯本段 這首歌的作曲清新自然、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非常親切,把民歌風味與時代精神融匯得恰到好處,把當時人們熱愛家鄉,堅定信心,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歌的作曲,是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一觀點最有力的佐證。1959年電影上映後,這首歌不脛而走,很快風靡全國。到如今快半個世紀過去了,依然充滿活力。很多民族唱法的歌手都將此歌作為保留曲目。而一提起山西好象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這“人說山西好風光”,多數人忘了這本來是一個電影插曲,堂而皇之的成了新民歌

參與影片

趙一曼》劇照 《跳動的火焰》 SPARKLING FLAME(1984)
《春眠不覺曉》 WAKE UP,IT’S SPRING!(1980)
《山村新人》 (1976)
《金光大道》 (上集) (1975)
《艷陽天》 (1973)
《在廣闊天地里》 (1973)
《光輝的道路》 (1972)
《獨立大隊》 (1964)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續集) (1963)
甲午風雲》 (1962)
《冬梅》 (1961)
《試航》 (1959)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上集) (1959)
戰火中的青春》 (1959)
《黨的女兒》 (1958)
紅孩子》 (1958)
《傷疤的故事》 (1958)
《邊寨烽火》 (1957)
神秘的旅伴》 (1955)
《土地》 (1954)
豐收》 (1953)
《保衛勝利果實》 (1950)
《趙一曼》 (1950)
《回到自己的隊伍來》 (1949)

所獲獎項

1989年28首歌曲獲廣播金曲獎,作品《人說山西好風光》獲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