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武(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張振武(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張振武(1877—1912),漢族,湖北羅田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初年軍事將領,“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

早年畢業於竹山縣高等學堂,後入湖北省師範學校,受到老師的影響,萌發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戰爭後,變賣家產自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法律政治,並加入了體育會,學習習戰陣攻守諸法。1905年助徐錫麟舉義受牽累而避走日本長崎。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畢業回國,於武昌黃鶴樓街國小任教,期間因宣傳反清革命思想被捕。1909年參加共進會並負責財務。1911年成為武昌起義首義者之一,1912年8月16日在北京遇害,被尊為共和元勛,和孫武蔣翊武並稱“辛亥三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振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羅田
  • 出生日期:1877年
  • 逝世日期:1912年08月16日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日本早稻田大學
  • 主要成就:武昌起義首義者之一
人物生平,少年時期,投身反清,武昌起義,反對獨裁,被捕被殺,人物評價,後世紀念,張振武墓,張振武故居,章太炎輓聯,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1877年出生,湖北羅田人,寄住竹山縣茅塔鎮。自幼思維敏捷,忌受拘束,性情暴躁,愛打抱不平。
1900年,遊學武漢考入湖北師範學校,受名師時象晉薰陶,進步思想開始萌發。
甲午戰爭後,變賣家產自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法律政治,並人體育會,習戰陣攻守諸法。

投身反清

1905年助徐錫麟舉義受牽累而避走日本長崎。繼又返回湖北,任教於武昌黃鶴樓道國小。因鼓吹反清革命,幾遭逮捕。後創辦體育會及公立學堂聯絡同志。
1909年加入湖北共進會,幫力、會中理財事務。

武昌起義

1911年9月,出席文學社與共進會的聯合會議,預選為起義後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副部長,回鄉變賣祖產,以充革命經費。
1911年10月9日,漢口機關被破獲後,清吏大肆緝捕黨人,張振武與朱次璋、李華模等磋商,聯絡各方代表約於10月10日晚7時發難。次日清晨,方興邀約甘績熙、李華模、李南星和朱次璋等測繪學校革命黨人一起商議,請李華模、朱次璋與張振武聯繫,李、朱二人返回後向方興報告:張振武說,今夜必動。能白晝動更佳。蔡鵬來、朱次璋、李華模等以張振武膽識過人,推其為武漢總代表,張振武推辭不就。

反對獨裁

武昌起義後,參與組建湖北軍政府,任軍務部副部長,代行部長職,主持軍務十餘日部署有序,頗具膽識。陽夏戰爭期間,凡民軍赴前線,必親往激勵,以振士氣,並多次印發白話文告,闡明革命大義及作戰要領。漢口失陷,派人往各州縣辦理民團,又親赴青山、張公祠、梅子山、扁擔山一帶布置防禦,並派員在前線招降北兵。漢陽危急,親率部屬馳援,激戰中負傷落水,幾至溺死。後退守武昌,鼎力襄助總監察劉公守城。黎元洪出走葛店,主張去黎另舉賢能,為黎所深惡。
1912年1月,張攜巨款赴滬購械。在滬廣事交遊,謀另組北伐軍,倡言二次革命。返鄂後,加強將校團力量,聯絡援鄂贛軍馮嗣鴻部,創辦《震旦民報》,設立男、女中學,獨樹一幟。
1912年4月12日,袁世凱電商黎元洪,請其與孫武、蔣翊武、劉公、方興等16人赴京。

被捕被殺

1912年8月14日,在北京德昌飯店請客,大宴同盟會和共和黨的要角,在酒筵中還發表演說,調和黨見。
1912年8月15日,張振武偕湖北將校做主人,宴請北洋重要將領於六國飯店,薑桂題、段芝貴等均在座。10點左右,宴席結束,張振武返回住處途中被步軍統領逮捕,後押解到西單牌樓玉皇閣軍政執法處。
1912年8月16日凌晨1時,在北京遇害。

人物評價

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為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堅持輿論造勢,積極宣揚民主革命的思想,積極運動新軍,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黎元洪在其死後送輓聯:“為國家締造艱難,功首罪魁,後世自有定論,幸天地鑒臨上下,私情公誼,此心不負故人。“

後世紀念

張振武墓

1912年8月,張振武被黎元洪暗殺於北京後,為安撫國人,將其靈柩從北京運回竹山舉行國葬,墓址在潘口鄉三台村木魚山。在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時,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縣政府撥款重修墓地,用磚石水泥砌墓台,墓前立碑一座,高1.7米,寬1米,上書“辛亥革命首義先烈張振武先生之墓,辛亥首義老人喻育之時年94歲敬題。1983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振武之墓張振武之墓

張振武故居

張振武故居座落於雙台鄉田溝村,清光緒三年(1877年)農曆正月初七,張振武先生誕生於此,並一直生活到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前。2002年11月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章太炎輓聯

英雄正自粗疏,亦當宥之十世
權首能無釀禍,如可贖兮百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