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蘭

張如蘭

張如蘭,鑒寶專家,擅長玉器、陶瓷、雜項鑑定。主要作品有《中國鼻煙壺》、《北京玉器大全》、《明清文具書》等。

2019年6月30日,由國文大都藝術品鑑定評估中心、河北省收藏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大眾收藏藝術品免費鑒評公益日”活動在河北省會石家莊舉行,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秘書長張如蘭與眾多文物專家走進石家莊免費鑒寶,為市民現場支招辨真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如蘭
  • 國籍:中國
  • 職業:玉器專家
  • 畢業院校:北京市文物鑑定專業學校
  • 代表作品:《中國鼻煙壺》、《北京玉器大全》、《明清文具書》
  • 性別:女
個人履歷,個人任職,人物經歷,收藏理念,

個人履歷

個人任職

中國世家鑑定收藏網鑑定委員會鑑定專家
張如蘭
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鑑定中心金牌鑑定專家
玉器專家、瓷器專家、雜項專家
北京市文物局鑑定組組長、副研究員
博寶藝術網鑑定專家
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秘書長

人物經歷

1963年畢業於北京市文物鑑定專業學校,現已從事文物鑑定工作近40年。曾任北京市文物公司業務科長多年,負責公司的收購、銷售、管理、鑑定業務。在全國各地守候文物達數十萬件,其中珍貴文物達數千件,有的已供博物館入藏,並承辦國內外文物展覽的展品鑑定陳列、文字說明等工作,曾到香港、新加坡、日本、英國奧地利等國家參加學術討論以及文物鑑定活動。
93年至今任北京市文物出境鑑定所副所長,負責北京地區的文物出境、司法案件各項文物鑑定工作揖及各拍賣公司的文物鑑定工作。現任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秘書長,2001年曾被聘為首都博物館中潤文物鑑定中心文物鑑定中心委員。在從事文物工作幾十年中,對金、石、陶、瓷雜類文物研究考證建訂有較深的造詣。曾主編《明清文具珍賞》,《竹刻藝術》,《明清典藏家具珍賞》等學術論文,在全國文物系統中享有盛名,是國家文物局認定的金、石,陶、瓷雜項責任鑑定員。

收藏理念

張如蘭在鑑定活動中發表個人觀點指出:拒絕利益誘惑,對每一位藏友負責
北京著名古陶瓷鑑定專家張如蘭女士在發言中指出,身為一個文物鑑定者要廣泛普及文物保護法,在進行藏品鑑定的同時要有對收藏者大力宣傳文化的義務。她認為,國家專家和民間專家應站在同一平台上,相互交流,與時俱進,團結一致,共同發展。她呼籲,專家們在加強自身功力提高的同時,更要加強自身自律,要對每一位藏友負責,堅決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只有了解文化才能真正走入收藏世界
和文物打了40多年交道的張如蘭是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的委員,同時也是國家文物局認定的金、石、陶、瓷雜項責任鑑定員,除了對帶著厚重歷史色彩的文物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對於當下的文物收藏市場,她同樣有獨到的觀點。
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秘書長張如蘭認為,對於大眾來說,如何才能收藏到真的東西,首先要對文化有所了解,多去博物館看看,還要了解市場信息,知道價值多少。
不可再生性讓文物價值連城
在一次採訪中,張如蘭告訴記者,文物有著三個顯著特點,歷史性、科研性和它的不可再生性,而正是這其中的最後一點,決定了文物有著一般商品無法比擬的經濟價值。
從國家的角度,對於文物的政策一直是保護第一位的。張如蘭表示,從1995年以後,中國一些流落到海外的珍貴文物隨著國內收藏市場的逐漸興起而開始回流,而北京作為國內一個文物收藏相對集中的地區則開始有更多珍貴的藏品出現。
當記者問到,整個國際上的經濟形勢是否會對文物收藏產生影響時,張如蘭告訴記者,由於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因此好的、有價值的文物的保值、升值是一定的,“除非遇到戰亂,當然這樣的幾率太小了,不然,文物作為軟黃金,只要是好東西是一定會升值的”。
沒文化搞不了文物收藏
面對市場上數量龐大的仿品、贗品,張如蘭表示,其實有一些仿品的工藝價值也很高,只是因為這樣急功近利的生產,機械化了一切,但這樣的機械化終究只能從表面上仿造出樣子而不能將文物的文化內涵一併呈現。
文物的收藏不僅要關注它的歷史價值,同時也不能忽視它的藝術性。張如蘭風趣地向記者解釋道,如果是一把幾千年前的石斧擺在面前,也不能當做文物進行收藏,因為它不具備收藏用文物應有的美感,因此,它的價值只體現在研究層面而沒有藝術性也就不能列入藏品的範疇。“現在的文物研究更多的是靠一己之力,而在早年間,文物收藏可以稱得上是舉國文化,因此也難怪會有藝術接受上的差異。”
“沒有文化的人是搞不了文物收藏的。”張如蘭告訴記者,無論在哪個時代,什麼樣的經濟背景下,沒有文化的人也沒辦法進入文物收藏領域,“不排除進行投資,但絕對不能算是收藏”。張如蘭同時表示,文物收藏一定是遠離大眾收藏的,一件普通的藝術品的收藏可以是在人們生活中能接觸到的,但真正高端到文物層面,就一定要了解藏品背後的文化,單純地從經濟角度進入文物收藏領域不可取也是會有很大風險的。
在文物收藏過程中,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己,並對自己的藏品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要注意收藏市場的商品流動性,“沒有買賣,這個市場就‘死’了”。張如蘭表示,在不斷豐富自己對藏品認識的同時,還會有一個淘汰的過程,這個市場才會更加健康地運轉起來。
北京的藝術結晶來源宮廷
張如蘭表示,藝術品的投資一方面要注重其歷史性,同時也要從藝術角度加以考慮。對於做工精美、具有一定品鑑價值的新玉,雖然算不上真正的文物收藏,卻在當下的大眾收藏圈裡逐漸升溫。對於這樣的情況,張如蘭表示,一般的新玉收藏品也可以滿足普通藏家的收藏需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價值,“普通藏品一樣會升值,不過是和好的相比升值空間比較有限罷了”。同時,她還要告訴普通藏家,在收藏過程中,首先要擺正心態,要發自內心喜歡文物收藏,不要老想著拿小錢賺大錢;其次,選擇藏品要專一,買什麼類型的、哪個朝代的,要對它的基本特色有深入了解,剛剛入門的藏友不要涉及範圍太廣;最後,收藏愛好者要想提高鑒審水平還要多學習、多逛博物館看精品,多細心觀察。
對於2010年10月22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張如蘭表示,這屆文博會應當辦出中國自己的特色,一方面展品應當儘量高端,更應該通過這些文物來展現中國的文化。“比如,從北京的角度,宮廷文化就是北京的一個文化特點,雖然民間也有一些好的藏品,或許可以更深刻地反映生活,但應該說,北京古老的真正的藝術結晶還是來源於宮廷。”
舉辦文博會,應當對熱愛文物收藏,關注這一領域,甚至是對不太了解收藏的人們起到廣泛的影響作用,可以讓他們通過文物收藏更多地認識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國家,因此,如果完全從商業角度宣傳就很難達到這樣的目的了。“文物的收藏並不是大眾的收藏,而其實收藏也只是表面看到的現象,更多的我們還應該關注文物背後的文化,了解文化才是真正地走進了收藏的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