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堰公園

張堰公園

張堰公園,位於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據史籍記載,可追溯到元代,原為私家花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堰公園
  • 位置:金山區張堰鎮花園路20號
  • 類型:免費公園
  • 周邊景點:南社紀念館
  • 別稱:吳家花園、錢家花園
簡介,公園布置,掌故傳說,周邊交通,

簡介

張堰公園坐落在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中部,面積為41畝,在張堰老街靠里一點,接近那裡的市河。
原為元代當地望族吳良用私宅,經數代經營,至明代吳梁(貞石)時已擴建為遠近聞名的“吳家花園”。清乾隆時家道中落,花園賣給錢家成為錢氏義莊的一部分,俗稱“錢家花園”。民國時錢氏家境漸衰,花園又賣與別家,但人們仍稱之為錢家花園。
解放前期花園荒蕪一片十分淒涼。1953年起公園曾一度定名為“人民公園”,1956年政府發動民眾整理布置,重建了部分景點,1958年初步建成張堰公園,並於1960年免費開放。“文革”中因為人們忙於“文革”,所以公園建設和管理停滯,“文革”後重修公園,於1980年起向遊客發售門票,原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魏文伯為公園題寫了園名。

公園布置

張堰公園不大,但總體感覺綠化面積還可以,碰到花樹繁茂的地方,路徑窄小處,還要斜著身體走過去,到處都是蔥蔥鬱郁,如果是夏天,當然是避暑的首選之地。走了不過一段路,從綠影中移出一處長廊來,未走進長廊,已聽得一片朦朧的吆喊聲,只是聲音並不大,穿廊而過,走上較高的古建築才發現這裡儼然是一個老人的樂園,他們都在很認真的“小來來”,一副副滄桑的面孔,說著“吾奴”的話語,臉上則是閱歷過張堰變遷的風霜皺痕。
位置圖位置圖
他們沒有理會我,就象我沒有理會他們一樣,我自顧環繞走廊兜了一圈,屋後原來還有一條小橋將公園分為二處,橋是玲瓏的小,因為後面空間不大,又從橋的那邊回過來,向前走,居然遇到了一隻大鐵籠和幾隻小猴子,看到我來,它們倒有了興趣,急忙貼著籠子努力挨近我,似乎想對我說些什麼,猴子放在此處,管理者無疑想開闢公園的生物氣息,駐紮“亮點”,可我倒覺得於園子整體布局有些脫節了。
小小世界,有廊,有橋,有湖,有亭,景點倒是不少,這不我順著一條小道往橫向一邊的廊亭走,在另一邊又是一座橋,是仿古的石橋,與湖水,旁邊的草木安置在一起,是有幾分風致的,我從橋上經過,也算是景中的人了。再望前走,一片類似草坪的小廣場,上面還放著幾塊簡潔的石頭,頗有現代藝術的風格。
最吸引人的倒是靠近公園大門的一個角落,一座小土丘,上面還有一個頂是結蘆的亭子,順著古色而錯落的石級走上去,有一種訪古探幽的心靈體驗,到了上面,近前的亭子顯得精緻小巧,加上兩邊古樸的百年古松,和閒開一處的蘭花幽草,感覺似乎到了“竹林七賢”吟誦詩文的地界,很是悠然,只是放在一邊的一蹲年代久遠已顯苔鮮班駁的石獅,多少有些面目獰厲,嚴肅異常,破壞了一點氣氛。
幾塊長條的古石橫架起來成了石椅,很佩服擺設的人的因地制宜和獨具匠心。一塊門碑的安放的恰到好處,一塊不知怎的卻在另一個地方睡著。
公園整體的布局顯得林木參天,徑亭相通,幽幽清清,雖然有局部細節上小筆觸的遺憾,但還是能追尋到一點古意的。

掌故傳說

傳說明代名官海瑞曾來過張堰公園,說是那時他年齡尚小,當然是還沒作官的時候,說那時與吳梁是親戚,交往很深的海瑞幼年時在此綠蔭遮蔽,花香盈鼻的園裡讀起了書,成為後世的一段美談,他曾從故鄉海南島帶來名貴盆景古松兩株,送給吳梁後移栽成樹,清代錢氏倚雙松建樓三間稱之古松樓,鹹豐辛西兵焚園中雙杏雙松古松樓俱毀。關於它的真實性已無法考證。

周邊交通

自駕游:沿金張公路和松金公路到張堰鎮,再駕車到花園路20號。
公交線路: 外衛線捷運站出發坐外衛線;松江汽車站出發坐松衛線,金山朱涇汽車站出發坐金張衛支線、金石線朱石專線;金山石化汽車站出發坐衛嘉線;金山楓涇汽車站出發坐楓戚線。公交坐到靠近公園下,如到張堰鎮下後步行很快也可以到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