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帆

張凱帆

張凱帆(1908~1991),安徽無為人。民國17年 (1928)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區委書記、代理縣委書 記。1926年在蕪湖民生中學讀書時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幼入私塾,隨塾師吳風樓臨帖習字,得力於柳公權顏真卿何紹基懷素諸家,兼涉魏碑並善行草書,逐步有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凱帆
  • 別名:張昌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無為縣忠台鄉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91年10月29日
  • 信仰:中共黨員
  • 代表作品:《張愷帆詩選》
人物生平,革命經歷,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共和國成立後,粉碎“四人幫”後,退養後時期,

人物生平

張凱帆(1908~1991),安徽無為人。民國17年 (1928)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區委書記、代理縣委書張愷帆(1908~1991),原名張昌萬,1908年出生於無為縣忠台鄉。1926年在蕪湖民生中學讀書時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幼入私塾,隨塾師吳風樓臨帖習字,得力於柳公權顏真卿何紹基懷素諸家,兼涉魏碑並善行草書,逐步有成。

革命經歷

土地革命時期

以國小教員身份作掩護,從事革命活動,歷任區委書記、代理縣委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皖南第三游擊縱隊政治部主任。1930年冬組織並領導了無為的“六洲暴動”。1933年任上海吳淞區委書記、滬西區委書記。後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在龍華監獄。在獄中服刑期間,留下了“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牆外桃花牆裡血,一般鮮艷一般紅”的傳世佳句。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8月國共第二次合作後獲釋,回到安徽,歷任新四軍五支隊秘書長、中共來安縣委書記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蘇皖邊區政府秘書長、中共合肥市委書記等職。

共和國成立後

歷任皖北區黨委秘書長、淮南礦黨委書記,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部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省委書記處書記、省委書記等職。1959年7月,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副省長期間,得悉其家鄉無為縣大量餓死人的訊息後,到無為實地考察,斥責了縣委書記,下令解散了無為縣幾千個“大食堂”,並開倉賑糧,救濟百姓,史稱其“大鬧無為二十天”,被百姓呼之為“張青天”。但因此舉與當時的中央政策相悖,招來禍端。1959年9月9日,根據中央的指示,中共安徽省委作出了“關於張凱帆、陸學斌反黨聯盟的決議”,被開除黨籍,撤銷副省長職務,關押200多天,經批判鬥爭後送淮北某礦進行“勞動改造”。1962年得到糾正,任安徽省第三屆政協副主席。

粉碎“四人幫”後

歷任安徽省革委會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安徽省第四、五屆政協主席,安徽省地方志編委會主任等職。

退養後時期

1985年離職休養後,應聘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安徽省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安徽省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和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91年10月29日因病在合肥逝世。著有《張愷帆詩選》,書法曾受毛澤東讚譽。逝世後,有《鐵骨丹心》專集出版,七月風雜誌和黨史縱覽雜誌連載發表了專稿《一代青天張愷帆》和電視文學劇本《張愷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