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傑(感恩中國網站創始人)

張仁傑(感恩中國網站創始人)

張仁傑,男,漢族。“感恩中國”網站的創建人,武術運動員,紀錄片攝影師,獨立課題承擔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仁傑
  • 外文名:renjiezha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六安
  • 出生日期:1984年12月27日
  • 職業:武術運動員,紀錄片攝影師,獨立課題承擔人。
  • 主要成就:通過感恩中國網站救助弱勢人群數十萬人。 
  • 代表作品:秋天的回憶——送給我記憶中的楊丹、駱添招:從石女到孤魂野鬼......
個人簡介,主要履歷,個人經歷,工作,原則,願望,成就,代表作品,

個人簡介

張仁傑,男,漢族。“感恩中國”網站的創建人,武術運動員,紀錄片攝影師,獨立課題承擔人。
張仁傑出生在一個淳樸家庭,當過武術教練、英語教師等;張仁傑並沒有什麼宏偉目標。他說,對於求助者有十塊錢乾十塊錢的事,有一分力出一分力,沒有力氣時就安慰一句。他住在一間長1.8米,寬1米,每月租金50元,沒有窗戶的小屋,就是在這裡,他創辦了一個叫“感恩中國”的網站。

主要履歷

張仁傑出生在一個淳樸家庭。善良的母親曾經收養過四個被人遺棄的女嬰。
11歲時,爸爸媽媽撿了個有病的小妹妹,為妹妹看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錢,張仁傑的學費也就沒有了著落,父母只好去賣血為孩子掙學費。得知自己的學費是父母的賣血錢後,心情非常複雜,難以言表,不久便離家謀生。
在離家謀生的日子裡,進過制磚廠、電工、焊工、業務員等零星工作。
1999年,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就讀武術學校成為一名武術運動員。
2004年8月,從武術學校畢業的他經朋友介紹來到北京當武術散打教練兼家庭英語教師,用自己的行動和微薄的收入來救助街道上的流浪兒和無錢就醫病患兒童。其間花掉了自己4萬元的積蓄。
2005年7月,他在自己租的1.8平米住處創辦了“感恩中國”網站。
2005年至2008年5月,張仁傑前往西部邊遠地區拍攝了大量的紀實圖文故事並通過感恩中國網站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和關注。圖文故事也成為感恩中國網站的主要內容。
2006年,各種圖文故事評選和頒獎都被張仁傑婉言謝絕,“不是我不想要榮譽和光環,而是我實在不願意再站在領獎台上高舉雙手搖擺著獎盃。要知道這樣的活動會浪費我的時間,浪費我去記錄的時間,浪費被記錄者生與死的周轉時間。在生命和榮譽面前,我堅持選擇生命!”
2008年5月13日起,張仁傑深入北川地震重災區,了解當地的貧困家庭和孤殘兒童安危情況,並拍攝了大量的珍貴照片,後通過感恩中國網站捐助了大批物資和資金到重災區。
2009年起,張仁傑繼續行走在全國各地采寫貧困人群並通過感恩中國網站一對一捐助模式募集大量資金幫扶並一同記錄他的特定社會課題。
如今,張仁傑和他的“感恩中國”網站救助病殘、流浪、貧困家庭、貧困孤殘兒童助學等弱勢人群數十萬人,其活動範圍也早已超出北京、西部等中國偏遠地區,“感恩中國”網站也成為大多數網友心目中名副其實的中國感恩入口網站和中國最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公益入口網站。
行走一千餘縣的張仁傑也被大家稱譽為:中國的良心!中國現代社會最可愛的人!
張仁傑依靠寫圖文稿件和幫別人修改稿件等自由職業來維持感恩中國網站的日常運營費用。

個人經歷

張仁傑出生在一個淳樸家庭,11歲時,爸爸媽媽撿了個有病的小妹妹(不知何人丟到門口的棄嬰),善良的父母變賣了家裡惟一的耕牛,想挽救這條小生命,但不幸的是,小妹妹幾個月後還是夭折了。
為妹妹看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錢,小仁傑的學費也就沒有了著落,父母只好去賣血為孩子掙學費。當他無意中從父母的對話中,得知自己的學費是父母的賣血錢後,“心情非常複雜,難以言表”,不久便離家謀生。在離家謀生的短暫日子裡,他曾進過制磚廠、電工、焊工、業務員等零星工作。
他遇到了一個好心的家庭,短暫收留了他,根據他的意願把他送到一家武術學校學散打。 老人2003年去世。“當時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叫他姜老師。他的出現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讓我有了一個學習的時間。沒有見他最後一面是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張仁傑神色黯然地說。西方諺語說,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最有同情心。那么是不是他的經歷使他想起幫助乞丐和流浪漢?張仁傑說,有人說我以前受過別人的恩惠想要報恩,也有人說我把碰到的流浪漢當親人,我並不完全贊成,我只是碰到了就幫一把,憑著一份做人的良知。
“你沒見過那個截腿的(骨癌),就等我的錢救命了,沒有錢就死了,太緊急了。當有人跪在你面前,你能忍心說不嗎?我做的是人性最基本的一面。”張仁傑的舉動得到了父母的贊同,他們告訴他,一個人不論乾什麼,做點好事比什麼都好。
張仁傑飽嘗生活的艱辛,終於苦盡甘來。而今他卻放棄比較優厚的薪金和安逸的生活,全心全意地幫助那些弱勢者——乞丐、流浪漢、病患兒等等。他的行動和義舉常常被稱為卑微的救助;他被網友們戲稱為“丐幫幫主”。他就是“感恩中國”網站的站長張仁傑,他正在為一個四胞胎的吃飯問題奔忙。
通過網路聚集愛心力量:這是北京清華西路的一條小巷,屬城鄉結合部,嘈雜而髒亂。沿著這條小巷,剛從醫院看望求助者回來的張仁傑拐進一個菜市場,打算買半個西瓜暫時充飢,他說“2006年第一次吃西瓜”。
這個菜市場就是張仁傑遇到王雪萍的地方。王雪萍是個先天四肢殘疾的女孩,從決定儘自己所能幫助她起,張仁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此前,2004年來北京的張仁傑,正在一家健身俱樂部做健身教練和家庭英語教師,每月收入4000多元,還做幾個兼職。當時他對一些流浪老人、孩子比較關注,常給他們點兒錢或幫他們看看病,結果他來北京前做武術教練和英語家教掙的4萬多塊錢,花去了大半。
為了王雪萍的事,張仁傑辭去教練工作,靠兩份家教維持生計。他向很多媒體求助,都沒有結果。最後在哥哥幫助下,他建立了“感恩中國”網站。他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顆知恩感恩的心。王雪萍被大伯領著沿街乞討的照片被發在網頁上,一個月後,王雪萍得到了“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和網友們的捐款。
2005年11月,王雪萍腳部矯正手術在北京東直門醫院完成,2006年4月25日,她第一次站立行走。通過救助王雪萍,張仁傑悟出,個人力量微薄,通過網路聚集更多人的力量才能幫助更多的人。
只幫求助者渡過難關:小巷的盡頭,有一座簡陋的兩層小磚樓,這就是張仁傑戲稱的“感恩中國”辦公大樓。張仁傑的“辦公室”在樓門口的一角,大約1.8平方米,被他的300元的破電腦和舊書架擠滿,甚至無法轉身,頂棚板就是他的床。桌子上擺放的幾本書透露出主人的愛好——計算機、英語,一本厚厚的英語語法書已經被他翻了幾十遍。
門口有個信箱,張仁傑從中順手拿出一封信——是一個名叫楊俊賢的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寫來的求助信。張仁傑說,這種求助信很多,“我恨不得拚命幫別人一把,但求助的人太多了,我的力量有限,注定要使一些人失望。”通常網站上公布的求助信息是張仁傑自己無力解決而求助社會的,自己能幫的他沒往上放。為了使求助信息得到更多網路關注,他每天都為給求助者拍照片、配文字絞盡腦汁,很忙很累。為此,張仁傑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錢,只好向朋友借錢。
張仁傑曾經有一份不錯的職業,憑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有一種更好的生活環境,而今卻為幫助求助者而窮困潦倒。
但張仁傑卻不認為自己窮,他覺得自己吃的住的都很好,最起碼年輕,有一個好的身體,能走、能跑,還有“寶馬”(腳踏車)、“辦公室”……殘疾人、要死的人他們才真正窮困,他們連生存的空間都沒有,他們才需要幫助。因為力不從心,張仁傑也曾想到過放棄,但還是堅持了下來。當問及為什麼有這種堅持時,他說,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公益”、“慈善”這些東西,我只是知道我媽媽常說對那些有困難的人能幫一點就幫一點,就是最基本最樸素的觀念。

工作

張仁傑有一架數位照相機,這使他的攝影饑渴得以滿足,在工作之餘經常搞一些街拍,張仁傑每天都會收到很多求助信,他白天走訪需要救助的人群,把他們真實的生活拍攝下來,到了晚上,再把這些需要救助的人的資料圖片上傳到網上,同時公布這些貧弱者的地址,這樣好心人就可以直接捐錢給受助者。為此,張仁傑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錢。而街拍的對象就是衣食無著的乞討者和拾荒者。
與別人不同的是,張仁傑總是給他們一點幫助:或者是幾塊錢,或者是一件舊衣服。時間長了,主動找他求助的人多了,張仁傑感到力不從心了,他要使更多的人來關心幫助他們。事實上,張仁傑在幫助乞丐的時候太投入,以至於經常請假。他回憶說:“組長就跟我說,你老這樣不上班,我們就不要你了!”

原則

張仁傑的幫助有一個原則,只幫求助者渡過難關,“將來需要靠自己,哪怕你撿垃圾,因為你是正常人了”。“如果我知道捐給這個人的錢已經足夠治病的話,我就會在網站上刪除他的地址信息。我告訴被救助者要好好珍惜網友的每分錢。” “我覺得,每箇中國人都應該有一顆知恩、感恩的心。”他給這個網站起名“感恩中國”。

願望

儘管每天奔波在外,張仁傑心裡想到的並不僅僅是為求助者募捐。“救助的目的是幫他們渡過難關。但我更希望他們能自信、自立、自強,不要完全依賴社會。將來的路還得他們自己走,要鼓勵他們靠自己的信念經營好自己。”“將來條件好了,我還想用視頻記錄下求助者的狀況,這樣會更生動感人。”張仁傑說,“那樣,就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幫助他們。”說到未來,張仁傑想到的只是用自己的雙手經營好“感恩中國”網站。“我喜歡簡簡單單地儘自己所能去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點事。”他說,“我的心中一直有這樣一個故事:海水退潮了,很多魚擱淺在海灘上。一個小孩撿起海灘上的魚,把它們送到海里。有人說,魚太多了,你救不了那么多。小孩說,每救一條魚,海里就多了一條生命……”

成就

據各大媒體報導,從2004年8月開始,通過感恩中國網站,張仁傑共救助各類病殘、流浪、貧困家庭、貧困孤殘兒童助學等弱勢人群已達數十萬人。

代表作品

《唐慈愛:我把害我的人都剋死了!》
《杜發文:哪怕媽媽來墳前看一眼也好》
《烏龜:天上的媽媽喊我回家吃飯了!》
《賈桂芳:我不是一個花心的女人!》
《秋天的回憶——送給我記憶中的楊丹》
《王雪萍:海豚女孩難了的夙願!》
《李秀瓊:一個創造生命奇蹟的母親》
《洪艷:我只想說三個“對不起”》
《黃世珍:如果大兒子沒死就好了》
《王洪江:一輩子都是為了一張嘴》
《賈春華:還不起國家的錢怎么辦?》
《霍振普:最終還是人財兩空》
《譚德權:我是沒臉活在世上的哥哥!》
《爺爺走了,只能我養活全家》
《一個10歲貧窮女孩的一生》
《河道渡工相差二十歲的暮年之戀》
《鄧勝基:對不起我的老公和兒子!》
《趙斌:捐眼角膜給災區的孩子!》
《蔣傳銀:死要面子活受罪!》
《無法忘卻的面孔》
《祝紹伍:不是我老婆的過錯!》
《該怎樣生下這個沒有父親的孩子?》
《王學權:只能指望兒子了!》
《付長傑:捨不得吃我家的臘豬肉!》
《張友福:為啥這輩子老缺水喝?》
《羅橋華:我用嫂子來抵債!》
《廉桂芝:活得不如一條狗!》
《韓靜梅:想做漂亮的小天使》
《馬白草:我絕對不是傻女人》
《譚叢貴:對不起親愛的老婆》
《羅坤蓮:只想狠狠咬男人一口》
《王正云:多生孩子多條路?》
《劉玉昌:兒子才是劉家唯一的血脈!》
《趙占禮:富農就該一輩子受欺侮嗎?》
《爺爺走了,只能我養活全家》
《鄧勝基:我衝撞了哪門鬼神》
《趙江淮:如果愛她就不要連累她!》
《劉支吉:做夢都想在馬路上撿到錢!》
《馬三妮:我的命實在是太賴》
《駱添招:從石女到孤魂野鬼》
《地震兩兄妹孤兒:找到了媽媽的花》
《玉樹地震災區:不能沒有我的媽媽!》
北川中學校友千里返鄉--多挖一個是一個
作者親歷災區:“老天為什麼造大孽”
譚德權:我是沒臉活在世上的哥哥!
田大付:砸不死就繼續討百家飯!
鄭芙,活一天照顧兩瘋兒一天!
背井離鄉只為結婚生子!
肖飛:不偷不搶做事不昧良心!
趙斌:捐眼角膜給災區的孩子!
曹肅榮:你說我到底是什麼命呀?
於雅珍:我要回家,回自己的家!
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飯!
窮人不願意找窮人交朋友!
莫光宇:擔心爺奶死去的孤兒!
王越:在天堂里飛翔的潔白天使!
蘇頂先:冒死也要背母親逃出山!
盧成良:我注定沒婆娘 村裡有40多個光棍
我不後悔二十年的付出!
夫亡身殘, 靠羌繡供娃上學!
再苦再難也要把咱孫娃養大!
豆秀蛾:活著就要讓兒有吃的!
拿不出錢讀大學,她就瞞著家人外出打工算了!
村里唯一考取的大學生,該不該放棄?
放棄讀書機會他不甘心,又該怎么辦?
從小被父母遺棄的孤兒考上了大學
要想成為城裡人,必須要讀完這個大專才行!
喜歡小動物的男生:媽媽你到底在哪裡?
孤兒該不該上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到底該不該上大學?
媽媽再愛我一次好嗎?
窮人家的孩子該不該放棄學習機會?
中國版“賣火柴的小女孩”楊丹之死!
尋親十年的張小二
天上掉下個新房子
拿不出錢讀大學,她想瞞著家人外出打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