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管理

弱勢管理

弱勢管理是現代中國式管理體系,汲取中西方管理精華,如水之形,避高而趨下、避實而擊虛,區別於現有通常意義的強勢管理,另闢蹊徑、妙法無窮,使中國企業的高管人員殺出重圍、一枝獨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弱勢管理
介紹,原因,舉例,方法,

介紹

強勢管理,表面上,管理者高高在上、風光無限,但內心中也許充滿無奈、甚至惶恐不安。很少有人能夠隨心所欲、天馬行空般地任意施展。
既然管理者有強勢、弱勢之分,那么管理的方式方法當然也應該有“高壓”、“低壓”之別。
學會“弱勢管理”的四種法則,是大多數管理者必修的功課。
管理者不都是強勢的,明確這一概念十分必要。

原因

為什麼要採用“弱勢管理”?這是因為許多管理者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
管理者的權力來源大多為三種,繼承、選舉和任命。封建王朝的最高管理者,權力主要由繼承而來。西方社會的總統與議員,權力則來源於選舉。在現代中國企業中,管理者的權力大多來源於任命,那么“弱勢管理”就是一個迴避不了的話題。
這時候你必須明確一點,就是你的權力出自於上級,上級可以授權給你,也可以隨時把權力收回去。這種權力往往是相對的,前提是授權對上級來講利大於弊。
對於一名行銷高管來說,如果不能達到理想的銷售業績,或是由於你的“高壓”管理使行銷團隊人心散失,那么權衡之下,你就很可能成為企業用來“平民憤”的犧牲品。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平衡各種關係,管理的方法不能一根筋,更不能直來直去。
採用“強勢管理”還是“弱勢管理”,判斷的標準還來自於對自身權力的審視。一般講,管理者有五種權力。在企業中,如果你發現自己在這幾個方面都有很大不足,那么採用“弱勢管理”幾乎就是必然之舉。
★首先是資源支配權:組織機構調整、費用投入力度、人員使用方向、產品價格制訂,這些方面你是否有足夠的話語權?
★其次是人員獎罰權:根據工作表現,對下屬進行獎罰升遷,你擁有的是建議權還是決策權,是否真的可以說了算?
★再次是信息權:你是否對行業信息、企業信息、競爭信息比別人了解更多?你是否成為信息交換的匯集點?
★再次是專業權:對行銷、對管理的知識、手段掌握程度如何?你的專業技能是否足夠優秀,擁有社會公認的專家水準?
★最後是人格權:你是否能做到做事身先士卒、功勞歸人過失歸己、關心下屬疾苦?你是否具有人格上的獨到魅力與向心力?
毋庸諱言,許多管理者在這幾個方面或多或少都有缺陷,這也間接證明“弱勢管理”在現實中更為普遍。

舉例

雖然相比下屬而言,管理者擁有更多的權力,但這些權力往往受到許多約束和限制。表面上,管理者高高在上、風光無限,但內心中也許充滿無奈、甚至惶恐不安。很少有人能夠隨心所欲、天馬行空般地任意施展。弱勢的管理者實際上隨處可見。
比如,你是一名“空降”的職業經理人,被公開任命為行銷老總,明媒正娶、帥印在手。
但你很快會發現,當你要開除一個整天遊手好閒、業績每況愈下的老業務油子時,竟然無法辦到。阻力可能來自各個方面。也許這是因為這個人是某位高管的親屬、也許他在團隊中有許多死黨兄弟,甚至還可能,他本來就是老闆派來監督你的“大內密探”。
再如,你是一名破格提拔的“明星幹部”,越過許多苦熬多年的同僚,成為部門管理者,志得意滿、豪氣沖天。但你很快會發現,那些“老革命”資格的下屬根本沒把你放在眼裡,你跟他們客氣,他們就陽奉陰違;你跟他們生氣,他們就和你公開對著幹。苦惱來自於左右為難。把他們都換掉,且不說上級會怎么看,事實上也無法辦到;拋開他們自己乾,累死不說,也真是心有不甘。傳統的觀念認為,問題的原因是出在被管理者身上。所以會採取加強教育、制度細化、完善監督、嚴管重罰等一系列“準軍事化”措施,但往往效果並不理想。
許多管理者幾乎不約而同地發現,西方教材上的“套路方法”或是500強企業的“成功經驗”,實際上很難解決自己現實中面臨的難題與困境。更為危險的是,當管理者繼續加大力度推行這些“高壓”手段時,有時還會遭到被管理者的激烈抵抗,甚至嚴重報復。從而演化為官逼民反、四面楚歌、天下大亂。輕者個人職位不保,只能捲鋪蓋走人,重者企業發展倒退,辛辛苦苦多少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實,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答案就會變得比較簡單。我們必須把關注的焦點從被管理者轉移到管理者身上,既然管理者有強勢、弱勢之分,那么管理的方式方法當然也應該有“高壓”、“低壓”之別。所謂“低壓”,就是在管理者權力有所不足時,為取得良好管理效果而採用的權變手段,我們稱之為“弱勢管理”。
之二

方法

弱勢管理需要處理好四種關係,其手段是“低壓”的,但有時比“高壓手段”效果更好。
一、絕對與相對的關係。
有一位行銷老總,剛剛空降到一家民營企業,最頭疼的事就是開會時,下屬總是遲到,稀稀拉拉、文齊武不齊。三令五申之後,他採取了強勢的管理措施。寫檢討、罰工資,甚至規定連續遲到三次的,直接除名。但實際上根本行不通,眾多遲到者中既有“銷售狀元”,也有“創業元老”,甚至還有老闆的小舅子二姨。這些人團結起來告狀、造反、抗議,最終規定還是無人執行,管理也只能不了了之。這讓他十分苦惱,內部開會人都湊不齊,市場征戰如何能取得勝利?
解決之道實際上也很簡單,就是不用絕對指標去管理,而採用相對指標。九點開會,有遲到幾分鐘的,也有遲到半小時的,甚至還有遲到一小時的。但不管有多少人遲到,只抓最後一名。一對一時,管理者就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權力,雖然是弱勢,但畢竟是上級,怎么處罰怎么有理。縮小打擊面之後,其他遲到者事不關己,在旁邊看熱鬧。壓力就聚焦在最後一名身上,不再出現抱團抵抗管理的現象。誰都怕當最後一名。幾次下來,最後一名從十點,到九點半,再到九點十五,最終所有人都準點到齊。
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渠道管理,那些品牌影響力還不夠大、技術實力不夠強、網路建設不夠完善企業,對代理商應該儘量多採用相對化的指標去管理。“別的代理商能做到,你為什麼做不到?”,這種“以夷治夷”的方式更為有效,而如果定下“理當如此”的絕對化指標,那有時就等於是逼迫渠道多數人與自己為敵。
二、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正如前面所講,一名弱勢管理者,其權力構成必然有所缺損。很多時候,這種缺損體現在管理者信息掌握得不夠全面,還有就是管理者個人能力尚有明顯不足。這時候,應該加強調研、充分授權,發揮下屬長處,而不是事事都自己拿主意。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誤區。古往今來,輕易“點火”的新官往往都是庸才。聰明的為官者,到了一個新職位,無妨多聽多思多學,不忙下結論、作決定、搞改革。
原因有三:
1、不熟悉情況會導致基礎信息缺失,再有能力的管理者,此時也極易犯低級錯誤;
2、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決策容易朝令夕改,這會損害自身形象,形成惡劣的第一印象;
3、盲目改革容易打破原有平衡,無意中傷害既得利益者,造成無法逾越的改革阻力。
一般情況下,新官上任大多會有一段“實習期”,這個期間沒人要求你做出成績,但一定不能有重大過失。
急於建功者,放棄了難得的調研機會,一上來就把自己不專業的弱點暴露出來,相反損害了自己的威信和隊伍的信心。即使調研階段過後,改革也不能求全圖快,只改想清楚了的事,不改沒把握的事,這是新官上任的基本管理原則。對於那些能力還不夠強、信息還不夠充分、專業水平還不夠高的管理者來說,對下屬應儘量多採用結果指標去管理。“不要談困難或苦勞,我只認銷售業績”,這種“無為而治”的方式更為有效,而如果事事都過程干預,非要體現“領導權威”,那就等於是用自己的短板讓下屬削足適履。
三、法家與儒家的關係。
法家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有法無情”,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在中國的企業中有時很難真正做到。完全採用法家管理的企業剛性化很強,但管理者很容易成為衝突的焦點。儒家管理則以三綱五常為代表,講究仁、義、禮、智、信,講究“刑不上大夫”,更多體現的是法外有情,甚至是情大於法。法家與儒家,二者結合起來,管理就變得更為容易,這一點對於弱勢的管理者尤為重要。
還舉一個例子。某企業一直嚴格考勤,但有一天早上天降暴雪,幾乎所有人都遲到了,這時候你作為剛到任的企業老總,應該怎樣做呢?法家的方式是“沒有任何藉口”,一切按制度規定辦事,該罰多少罰多少,而且先從管理幹部開刀,加倍處罰;儒家的做法是“下不為例”,誰能做得了老天爺的主呢?大家也不是有心來晚的,睜一眼閉一眼也就過去了。前一種方式,只有法沒有情,員工雖有所警醒,但難免心中怨恨,遲到是沒有了,但保不齊就在其他工作上“報復”管理者。後一種方式,只有情沒有法,這一次不管,下一次更難管,天長日久,制度形同虛設,管理的價值也就無從體現。
這家企業採取的方式是,老總親自到大門外迎接所有員工,跟員工握手,為他們撣去身上的雪花,道一聲:辛苦了,感謝你冒雪前來工作。而回到辦公室,各部門經理則召開會議,對下屬嚴厲批評,“公司制度不可廢,下次就是天上下刀子也必須按時到達”。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外表儒家內部法家的管理方式,更適合中國企業現狀。這種模式古已有之,史稱“陽儒陰法”,或“儒表法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