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持喬夫·南森

弗里德持喬夫·南森

弗里德持喬夫·南森是挪威的一位航海家、北極探險家、動物學家和政治家。他由於1888年跋涉格陵蘭冰蓋和1893-1896年乘“弗雷姆”號橫跨北冰洋的航行而在科學界出名。南森還因為從西伯利亞、中國和世界其它地區遣返50萬名戰俘的工作和直接援救俄國遭受飢餓的人民(1921-1923)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金(1921-192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里德持喬夫·南森
  • 外文名:Fridtjof  Nansen
  • 國籍:挪威
  • 出生地:挪威奧斯陸(克里斯蒂安尼亞)
  • 出生日期:1861年10月10日
  • 逝世日期:1930年5月13日
  • 職業:航海家、北極探險家、動物學家等
  • 主要成就:乘“弗雷姆”號橫跨北冰洋
    “前進號”駛向北極
生平簡介,人生履歷,勇敢的嘗試,“前進號”駛向北極,地面前進,殊途同歸,榮譽,

生平簡介

弗里德持喬夫·南森是一位律師的兒子。他於1861年10月10日出生在挪威奧斯陸(克里斯蒂安尼亞)附近的一個富有家庭里。1880年南森進入克里斯蒂安尼亞大學攻讀動物學。1882年,他乘船到格陵蘭水域去作調查研究。這次海上調查激起了他對研究北冰洋的強烈愛好。返回挪威之後,他成為卑爾根博物館負責動物學採集的管理人員。1888年他從克里斯蒂安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弗里德持喬夫·南森弗里德持喬夫·南森
1887年,南森提出用雪橇進行橫跨格陵蘭冰蓋的考察規劃。但是挪威政府拒絕提供資金。後來他從一個丹麥人那裡獲得了財政支援,於是便開始執行他的計畫。1888年5月,南森在5個同伴的伴隨下離開挪威。由於凍的狀況考察組在靠岸之後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8月16日他們開始由東向西艱苦地行進。10月上旬,南森到達格陵蘭西海岸上的戈德撤泊村。但是因為最後的一班輪船已經啟航,所以他們不得不在那裡過冬。而那個冬天卻給了南森研究愛斯基摩人的一個機會。最後他寫成一本名叫《愛斯基摩生活》的書並於1891年出版。
格陵蘭考察成功之後,使南森為他下一次探險--利用浮冰群漂浮橫跨北冰洋所進行的籌款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大為減少。南森利用那些大部分是私人捐助的資金建造了一艘船。並給該船取名為“弗雷姆”。這艘船的最大特色是其外殼呈圓形。這樣可以使船易於擠進大冰群並拱在其上面。1893年6月24日,南森帶著12個同伴啟程向北冰洋進發。9月22日,“弗雷姆”號到達切柳斯金角東北方向的北緯78°50′,東經133°31′的冰區。在漂浮過程中,南森通過計算發現這條路不能使該船跨過北極。因此,在1895年春天南森帶著一個同伴離船乘雪橇向北極前進。冰況使行進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所以他們於4月8日返回到離那裡1126.5公里遠的弗朗茲-約瑟夫-蘭德。根據記錄,他們曾到達過北緯86°14′的地方。在南森回到挪威8天之後,“弗雷姆”號也返回挪威。
南森回到挪威以後,在克里斯蒂安尼亞大學任動物學教授。但是,他的興趣卻轉向物理海洋學。後來,在1908年他轉為海洋學教授。從1896年至1917年,南森致力於科學研究。他參與了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的創建工作,並參加了“麥可·薩斯”號到挪威海的調查(1900)、“弗里德持喬夫”號穿過北大西洋中部的調查(1910)、“維斯列莫伊”號到斯匹次卑爾根海區的調查(1912)和“阿爾馬烏爾·漢森”號到亞速爾群島及B.赫蘭德-漢森區的調查(1914)。在1893年(此處原文為1939年,顯然有誤。據分析可能是1893年。--譯註),南森還曾通過巴倫支海和喀拉海到達葉尼塞河,後來經西伯利亞返回。上述這些調查研究的成果,最後出版了許多文獻。其中很多出版物上都有南森親自作的圖解說明。另外,南森還在海洋學儀器的設計,風生洋流的解釋和北方水域水層形成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中作出了貢獻。

人生履歷

勇敢的嘗試

1861年南森生於挪威的奧斯陸附近,他年輕時勤奮好學,成績優異,1888年在他27歲時,獲哲學博士學位,同時兼任卑爾根博物院動物學館長。
1888年,為了對尚未為人知的格陵蘭島的內陸進行勘查,他建議滑雪橫越格陵蘭。然而他這一提議不為世人所理解,很多人認為這是沽名釣譽的魯莽舉動。卑爾根的一份幽默報紙還極盡調侃之能事對他進行諷刺:“好一場表演!博物館長南森要去格陵蘭做一次滑雪表演,冰縫裡有的是好座位,用不著買來回票。”世人的輕視更堅定了他的信心,挪威政府拒絕資助他,他就去丹麥募集資金。這年5月,他同5位助手乘坐一隻海豹捕獵船登上了荒涼的格陵蘭的東海岸。這一年7月他們到達了格陵蘭島西海岸的戈德霍普港,一路上他們戰勝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翻越了一個又一個覆蓋著格陵蘭大部分內陸的光禿禿的冰帽,在這個“綠色之地”(“格陵蘭”意即“綠色之地”)中尋找每一片新奇神秘的地方。經過400多英里的長途跋涉,他們最後終於精疲力竭地抵達了目的地,第二年春,他回到挪威,國人的態度一下子就改變了,因為他做到了前人從未做過的事,他是一個英雄。
南森的這次探險不僅改變了國人對他的態度,贏得支持和信賴,更重要的這是一次絕好的實習鍛鍊。早在1884年11月的某一天,當他還是一位年輕科學家時,他在當天的報紙上讀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文章報導說:1884年在格陵蘭的西南沿海發現了一艘三年前沉沒在西伯利亞近海中的北極探險船。
“珍妮號”的殘骸。是什麼力量使這些殘骸從遠在2000英里以外的北極的那一頭漂到這裡來的呢?當時文章的作者作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構想,認為這是由一種尚未查明的洋流造成的,南森對這個假設很感興趣,對此找了大量的資料來加以證明,其中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是在格陵蘭近海也曾發現過從西伯利亞森林中漂過來的木頭和阿拉斯加北部愛斯基摩人製造的一種木兵器,為了實地證明,於是他決定到北極進行一次探險,決定利用洋流來自行漂流,以驗證是否會出現和“珍妮號”一樣的結果。

“前進號”駛向北極

在探險格陵蘭取得成功之後,他得到了充分的在極地附近生活的經驗,同時也贏得了上至國王下至普通百姓的支持,趁此時機,南森在1890年2月向克里斯蒂安娜地理學會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專門建造一隻船,讓其在西伯利亞的海面上封凍,然後向北漂移越過北極,並用這個機會探清廣大北極地區的奧秘,這個航程約需 2~5年,起初,這一建議同樣遭到一些懷疑家們的譏諷。但由於南森在上一次探險中的神奇經歷,廣大公眾對他寄予厚望,他這個新穎獨特的方案可能會使挪威人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那將不僅僅是南森個人的事,而將是整個挪威人的驕傲,於是他們紛紛解囊資助這次探險。當時挪威政府提供了大部分資金,公眾捐助占三分之一多,甚至國王奧斯陸也為此捐獻了20000克朗,這樣一來資金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
下一步便開始著手具體的措施,首先得有一艘特別的船,這種船必須經得起流水的碰撞,為此,南森與著名的蘇格蘭造船家科林·阿切爾共同設計一隻粗短而堅固的船,這隻船的船頭,船尾和龍骨都做成流線型,使冰塊無法抓住船的任何一部分,按照南森的說法,整條船應像鰻魚一樣能掙脫冰塊的懷抱,當冰塊一向它壓過來,船將被凍的壓力抬起來,而不是被壓碎,因為在北冰洋上航行,怕的不是夏季冰雪消融時的散綴在北冰洋外緣的流冰,而是雜陳在北極附近的巨大的浮冰塊。它們順流漂移隨潮上下,時而凍結,時而分離,互相擠壓,不經特殊設計的船隻是經不起這種凍的壓力的。
這隻新設計的船長128英尺,三桅帆,能容納13個人和夠5年用的燃料和食物,隨船還配備了一台蒸汽機做為補助動力,船上還裝有一台可由輪機、手搖或風車帶動的發電機,供在北極圈內過冬時使用,這艘命名為“前進號”的探險船於1892年10月26日下水,當時前往觀禮的人成千上萬,人們都把發現北極的希望寄托在它的身上。
第二步工作就是選擇合適的探險成員,這些成員應該是高級的海員和科學家,當時報名者有上百人,最後確定了13人,準備好了供應品和設備;徵求專家們的意見,制定出詳盡的探險計畫;在西伯利亞的一些海島上設立應急的食物供應站,在一個集合點準備好34頭拉雪橇的狗,以備不測,9個月後,這些準備活動才完全就緒,因為這是一個萬人矚目的大事情,準備工作越充分越好。
1893年6月24日,“前進號”正式開始向北極區航行,當他們的船沿挪威海岸北上時,受到過往船隻和岸上的人民的熱烈歡迎,從他們身邊過的船隻都鳴炮或升旗向其致意。輪船載著滿甲板的乘客,向其高歌歡迎,岸上的農民和海上的漁民向其歡呼,揮手送行,“前進號”是載著挪威人民的希望駛向北極的。
花了差不多一個月,前進號已從挪威的最北端驍過,駛上北極海域,一路上戰逆風,劈惡浪,不停地向東駛去,在浮冰群中迂迴了幾個星期後,駛完了俄國北部海岸3/4的路程,這時按計畫掉頭向北,勇猛地向北極駛去。不久後,在遠處海平線上透過海霧隱約地顯出一條細長而緻密的冰緣。南森從浮冰群中找到一個缺口,命令把船頭朝向冰堆駛去,關掉發動機,似觀動靜,這就是考驗“前進號”的時刻。
9月24日,前進號已被厚厚的冰塊圍住了,浮冰之間夾有能迅速冰凍的融冰漿,南森曾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越來越快地被封凍在中間了,現在冬天就要來了。”言辭之中透露著一種喜悅,可這也是關鍵時刻了,四面看不到海水,只見一望無際,高低不平的冰原。這都是些緩慢漂移的巨大的浮冰塊,但它們說不定什麼時候便會發生碰撞,一塊滑到另一塊上面,堆積成高達了15~25尺的壓力巨大的冰脊。處在其間的“前進號”隨時都有被擠破的危險。10月9日,這種情況果然發生了,南森日記中這么記載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船體搖晃,像是發生了一場地震,冰堆上下起伏著,向前進號擠壓過來。……但是船沒有被壓垮,冰只是把船抬起來;……當壓力緩解時船又慢慢地降落下去。”浮冰塊幾乎每天都來以這種方式拜訪前進號。船邊壘積的冰堆幾乎觸及了桅頂,前進號就像是行進在一個凍的峽谷之中。
在船被封凍期間,船員們的主要工作還是認真地進行各項考察項目。每4小時就記錄一次天氣數據,隔一天進行一次天文觀測。他們還測量海洋的溫度,鹽度、深度和洋流,從海底挖取樣品,仔細測繪前進號航線。

地面前進

隨著前進號緩慢地移動,日子一天一天地在過去,冬去夏來,已過了一年多了,在第二個冬天到來時,南森向船員們提出這樣一個想法,由他帶一個助手離開前進號,用冰屐、滑雪鞋、狗拉雪橇和獸皮船從冰上直奔北極,然後再從北極向南走,那樣也和前進號的目的一樣,只不過不再是被動地靠洋流,而是主動地靠人自己,他還向船員們說明了原因:他曾放下長達1000英 的測深線,然而未能觸到北冰洋的海底,這樣的話,北冰洋就要比估計的深多了,那實際洋流也要比原先指望的弱得多,而風的影響則較大,並且他更為前進號的速度納悶,雖然船的航向一直朝著西北,但船的移動時快時慢,時停時續,甚至倒退向南走,這樣一來,原來估計的2~5年很有可能拖長到7年或者8年,而且船最後還可能偏離北極。南森為此忐忑不安,曾在日記中流露:“這樣無憂無慮地生活,消極被動的生存,使我感到氣憋,唉!靈魂也會被凍結,我寧願選擇去拼搏,去冒險,即使只給我一天片刻。”於是他有了這么一個大膽的計畫。
1895年3月14日,南森和詹森離開前進號,踏上征程,在臨行前,南森作了認真細緻的準備,他們先到冰上試著生活一陣,試用了各種鞋具、衣服、食物、帳篷和睡袋,檢查了雪橇和拉雪橇的狗,儘量做到萬無一失。在他們離開前進號時,距離北極只有350英里,這在歷史上還是一個記錄,以前從未有一隻船這樣靠近過北極呢。
南森和詹森在一望無際、似乎可以一直通到北極的平坦的冰原上疾馳。最初幾天,他們往往每天可以前進14多英里,如果能保持這個速度,不久即可大功告成。然而好景不長,他們很快就陷入了由無數冰脊組成的迷宮:一堆堆冰礫布滿了冰脊之間的通道,雪橇經常翻車,因而不得不花大力氣把它們扶起來,甚至有時還要抬著它們翻越冰包,狗有時拉著沉重的雪橇翻越高聳的冰脊顯得特別吃力,他們只得從雪橇上下來幫狗一起拉,在這連綿不斷的冰石流中前進,連神話中的巨人也會被累垮,他們經常在滑行中睡著,腦袋一沉,猛地撞在自己的滑雪鞋上才被驚醒,他們根本都沒時間去欣賞這白色大理石的星球呈現的難以言狀的詭異的美了。
這段時間裡,白天融化成的一潭潭冰水一到夜間便結成冰,並且冰情還有越來越壞的趨勢,南森又開始疑惑了,他們似乎沒有向北極靠近,而只是在原地打轉,雖然他們每天都向前跑了幾英里,但到晚上對照星座一測量,發現仍停留在昨晚的位置,原來他們像是在踩踏一隻巨大的轉磨,他們拚命向北跑,而浮冰卻向南移,兩者一抵消,他們便只得在原地不動了,這個一向善於利用自然力的科學家,終於發現了自然力的偉大和人類的渺小了。
於是他們再度改變自己的計畫,決定掉頭向南退卻而放棄了向北極挺進的想法,這個時候,他們已在北緯86°14′,從離開“前進號”起的26天內,他們一共走了124英里,離北極只差224英里了,這也是前人從未達到過的一個記錄,帶著遺憾,他們於1895年4月9日掉頭朝南面大約400英里的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出發,南森回頭向北極方向深情地看了一眼,嘴裡喃喃地自言自語:“不知什麼時候還能再來一趟。”他的願望被後來美國一個探險家皮爾里實現了,但那已經是十幾年後的事了。
時間進入5、6月,北極區短暫的春天開始了,隨著午夜的太陽在天上越升越高,氣溫也越來越高,可是麻煩卻越來越多,覆蓋在冰上的新雪由於氣溫升高都化為深可及膝的雪漿,使行進更加艱難。在緩慢移動的冰塊之間,有時會出現數英里長的裂縫,繼之又凍結成冰,它的厚度不足以支持雪橇的重量,卻能把獸皮船割成碎片,他們只有望之興嘆,無可奈何地繞道而行。
人夏以後,海鷗和其他水禽更是經常地在頭頂翱翔,這給南森和詹森帶來了福音——陸地就在不遠了。
但由於他們兩人在行進時忘了給手錶上發條,又沒有其他掌握正確時間的方法,也無法計算出自己的位置,再加上他們的位置又很接近磁北極,指南針的偏差很大,以至於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也找不到本來只有400英里距離的目的地,直到1895年7月24日,即在他們向南走了3個半月後,才在遠處地平線上看到一個海島。這就是他們所要尋找的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到1895年8月7日,他們才從冰原上到達海邊,他們改乘獸皮船駛向這個海島,9月登上這個海島。他們在各個海島上進行勘測,收集地質標本;當他們踩著堅實的岩石,看到岩縫中盛開著罌粟花,心裡不知有多高興,他們忽然覺得,大地是那么的寶貴,在再堅實的冰塊上,也會感到不踏實,他們不禁暗暗替前進號上的夥伴們擔心。
他們不得不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島上度過他們在北極區的第三個冬天。他們兩個在島上避風的地方蓋了一座石砌的小房子,用苔蘚堵塞壁縫,用不透水的厚海豹皮做屋頂。他們又去捕獵海豹,用海豹皮做遮風禦寒的衣料,用海豹的膏油做燃料,他們還去捕獵北極熊,解決了一冬的食物和用作墊褥的熊皮,他們就在這裡安心地度過了好幾個月,沒有風時,他們就出去打獵,在雪地上散步,或者欣賞北極光和流星的精彩表演,而當狂風怒號,大雪紛飛時,他們就呆在小房裡,偎著油爐而睡,由於整日無所事事,而吃的儘是營養豐富的熊肉湯和煎熊排,結果他們都長胖了,南森發現自己的體重增加了23磅,而詹森則增加了13磅多,慢慢地冬盡春來,1896年的2月25日,他們看到了第一批候鳥從南邊飛來,都欣喜若狂,在經過漫長的寂寞的等待之後,終於迎來了“生活的第一聲問候”。他們高呼:“吉祥的鳥兒啊,歡迎你們!”

殊途同歸

5月19日,他們又開始了新的航行,他們把用品裝在獸皮船上,再把獸皮船綁在雪橇上既可在冰上行走,又可在水面上行走,然而不幸有一天船被海生動物撕開了側板,他們不得不登上附近的一個小島,在小島上露宿後,南森在海島上散步,這時鳥兒成群在頭頂迴旋,啁啾鳥語不絕於耳,真是太美了,突然,遠處傳來幾聲狗吠聲,那裡一定有人!南森一下子激動起來,1895年來,除了詹森,還根本沒有見過另外的人,又重回到了人間了!這時迎面走過來一個陌生人,他還向南森打招呼哩,南森一下子愣住了,天下竟有這么巧的事嗎?走過來的正是他認識的英國北極探險家弗雷德里克·傑中遜,他衝上前去,緊緊地擁抱了傑中遜,激動的淚花在他眼中閃爍,傑中遜經過這裡是準備去探索一條抵達北極的陸上通道的。能在這裡遇上南森他也覺得特別的驚奇,於是南森和詹森就搬進了傑中遜的講究的營地,在他這裡舒舒服服地過了幾個星期,最後搭一艘來自挪威的貨船回國,國內人們原以為他們早就死在北冰洋上了。
南森回國一個星期後,前進號也安全返回,正如南森預料的那樣,前進號後來繼續隨著洋流漂移,儘管最後偏離了北極,但還是安全地通過了北極海區。

榮譽

南森因為從西伯利亞、中國和世界其它地區遣返50萬名戰俘的工作和直接援救俄國遭受飢餓的人民(1921-1923)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金(1921-192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