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絲·薩岡(弗朗索瓦·薩岡)

弗朗索瓦絲·薩岡

弗朗索瓦·薩岡一般指本詞條

弗朗索瓦茲·薩岡(Francoise Sagan,1935-2004)是法國著名的才女作家。一九五四年,年僅十八歲的她寫出了小說《你好,憂愁》,一舉奪得當年法國的“批評家獎”。這本關於少年、愛情和孤獨的小說,在五年之內被翻譯成二十二種語言,在全球的銷量高達五百萬冊,還被改編成電影,成為轟動一時的文化事件和出版現象。薩岡漂亮出眾,個性鮮明,行為有些離經叛道,她喜歡寫作、賽馬、賭博、飈車、酗酒,甚至還吸毒,卻備受法國人鐘愛。與薩特和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不尋常的友誼,都為她的神秘增添了特殊光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朗索瓦絲·薩岡
  • 外文名:Francoise Sagan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南部
  • 出生日期:1935年6月21日
  • 逝世日期:2004年9月24日
  • 代表作品:《你好,憂愁
  • 星座:雙子座
個人簡歷,文壇女王,創造世界,愛情真誠,作品特色,帶走神話,年輕時期,一鳴驚人,簡述,寫出小說,劇作方面,紅遍文壇,青春代言,作品,生活糊塗,拒之門外,動盪一生,禍不單行,一生伴侶,充滿矛盾,頗遭非議,犯罪道路,患胰腺癌,晚景淒涼,訪談錄,

個人簡歷

薩岡被視為一個時代的青春代言人,她的小說明快、典雅,同時富有樂感和詩意,散發著淡淡的愁緒,文字簡潔、聰明而從容,將法語的優美展露無遺。她的代表作包括《你好,憂愁》、《某種微笑》、《一月後,一年後》、《你喜歡勃拉姆斯嗎……》、《狂亂》,等等。
薩岡的生活薩岡的生活
法國著名暢銷書作家。18歲時以《你好,憂愁》一舉成名,創下84萬冊的銷售紀錄,次年英譯本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她亦因此以19歲的花樣年齡,成為以文致富的最年輕的千萬富翁。過世後,連法國總統席哈克都對這位“為我們國家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傑出貢獻的作家”表示敬意。她的作品包括《某種微笑》、《你喜歡勃拉姆斯嗎》、《瑞典城堡》等,多寫無需為生計發愁的小資情愛,堪稱現代小資的教母。

文壇女王

創造世界

兩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深重災難,沉重打擊了作家們的人道主義信仰,反映社會現實的鴻篇巨製因此走向衰落。雖然現代派文學氣勢逼人,但主要還是限於知識分子的範圍,難以獲得廣大讀者的認同,從50年代開始,題材輕鬆、形式靈活的通俗小說便繁榮起來。
薩岡的小說大多篇幅不長,描寫的都是二人或三人世界裡的感情波瀾。她既不像現代派作家那樣置身於作品之外,又不像現實主義作家那樣感情外露,而是用優美的文筆創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的世界。

愛情真誠

在《某種微笑》(1956)里,女大學生多米尼克雖有英俊的男友貝特朗,卻始終感到煩惱,結果愛上了貝特朗的叔叔呂克。呂克已有妻室,還是一臉憂鬱,與多米尼克同病相憐,互相安慰。但他們的熱情只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所以最後他們對這種所謂的激情都覺得無所謂了。《您喜歡勃拉姆斯嗎?》(1959)里的女主人公、39歲的寶珥有了情人羅捷,而年僅25歲的西蒙卻又狂熱地愛上了她。西蒙沉溺於這種不倫不類的愛情,顯然並非一個積極上進的青年,不過他的愛情倒是真誠的,但這種愛情就像勃拉姆斯的古典樂曲一樣已經過時。情場老手寶珥當然不可能嫁給他,只是表示願意保持同時擁有兩個情人的自由生活。
薩岡筆下的世界雖然往往只有兩三個人物,但卻是戰後西方社會的縮影,因為主宰這個世界的孤獨,正是西方社會裡人們共同的感受。也正因為如此,她的小說才會如此暢銷,擁有最廣泛的讀者,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因為他們從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作品特色

薩岡在後期發表的《紋絲不動的風暴》(1983)、《厭倦的戰爭》(1985)、《水彩畫的血跡》(1986)、《失落的鏡子》(1996)等小說,都沒有超越以往作品的框架,主題依然是多角戀情。這是她作品的特色,也是她未能成為一流作家的重要原因。她並非喜歡寫調情和通姦,而是要表現人生的孤獨。她筆下的人物多生活在中產階級家庭,雖然不愁吃喝,但精神空虛,百無聊賴。他們碰到一起,自然就把愛情遊戲作為點綴,從三角戀愛中獲得刺激,然而時間一長又依然故我,這正是當代法國社會裡相當普遍的精神狀態。
薩岡的小說並不感傷,而是用幽默淡化生活的重負,描繪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悲劇。這種平靜而又動人的風格,令人聯想到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說。短篇小說《義大利的天空》,描寫主人公米爾斯在義大利作戰負傷後,被安置在農婦呂吉婭家裡療養,這是薩岡小說里為數不多的對真摯情感的描繪:
那一天,也就是他到這裡來的第10天,她坐在他的身邊織毛衣,不時地問他想不想喝點兒什麼,因為天氣太熱了,他總是拒絕。兩條腿疼得鑽心,他思量著恐怕永遠不能和格拉蒂絲以及別的人打網球了。他有點焦躁地握住少婦的毛線團,她迅速地繞著,垂著眼皮,米爾斯馬上注意到她的睫毛挺長。接著憂鬱的念頭又出現了:一個殘廢人,在他的俱樂部里還能幹些什麼呢?
……
看到手腕之間的這團毛線越來越少,他模糊地想像著纏完線之後,她就不會再這樣半倚著他,她上衣的顏色是多么鮮艷。他想著想著,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動作,手腕也不聽使喚了。
……
線快纏完的時候,她抬起了眼睛。米爾斯感覺到自己目光里的猶豫,不自然地憨笑著。為了不斷線,她纏得十分小心。於是逐漸挨緊了閉著眼睛的米爾斯。她一邊把線從他手指上取下來,一邊像抱孩子似地慢慢地抱住了他。

帶走神話

憂愁,你刻寫在天花板的縫隙里,你刻寫在我喜歡的眼睛裡,你並非就是悲苦,因為最窮困的嘴唇也會把你顯露……這是法國著名女作家弗朗索瓦茲·薩岡的成名作《你好,憂愁》中的詞句。
弗朗索瓦茲·薩岡患肺栓塞久治無效於2004年9月24日在法國北部港口城市翁弗勒去世,享年69歲。她的去世,使法國失去了一位才女,席哈克總統對這位“為我們國家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傑出貢獻的作家”表示敬意,並稱“法國失去了一們非常優秀、非常敏銳的作家,一位在我們的文學生活中非常傑出的作家”。《世界報》、《弗加羅報》《解放報》都在顯著位置報導了這個噩耗。《巴黎競賽畫報》更是用38頁的版面詳細報導了弗朗索瓦茲·薩岡不平凡的一生。弗朗索瓦茲·薩岡的一生具有傳奇色彩,她18歲就得到了榮譽,創造了一個神話,但孤獨、危險也一直伴隨著她。

年輕時期

薩岡的敘述毫不做作,清新而自然,加上細膩的心理描寫,讀她的小說不啻為一種藝術享受。薩岡也因此被公認為法國當代最傑出的通俗小說家,是當之無愧的通俗小說女王。1985年,她獲得摩納哥皮埃爾親王獎,這是對她作品的高度評價。

一鳴驚人

簡述

1935年6月21日,弗朗索瓦絲·薩岡生於法國南部洛特省卡雅爾克市的一個村莊裡,原名弗朗索瓦絲·夸雷。她的父親是工程師,家境富裕,在巴黎有一棟寬敞豪華的住宅。法國解放以後,她來到巴黎生活,但上學後卻成績平平。她12歲時進入一個名為“鳥群”的修道院的國小校,因不求上進而被開除。從15歲開始,她就常到巴黎的聖日耳曼-德普雷廣場的地下室的酒吧里去喝酒、跳舞、聽爵士音樂,因此16歲時中學畢業會考不及格,19歲時考大學也名落孫山。

寫出小說

薩岡貪圖玩樂,學業不佳,卻喜歡獨自閱讀從普魯斯特到福克納等現代作家、特別是薩特等存在主義作家的作品,並由此走上了創作的道路。她具有寫作的天賦,創作道路可謂一帆風順。18歲那年,她只用一個半月就寫出了小說《您好,憂愁》,並以普魯斯特小說里的一對親王夫婦的姓氏“薩岡”為筆名,於1954年初由朱利亞爾出版社出版了這部小說。
小說的女主人公是17歲的少女塞茜爾,她的父親雷蒙放蕩成性,對她不加管束。他們一起到海邊度假,過著吃喝玩樂的舒適生活。父親的情婦安娜為人正派,很有頭腦,她很快要和雷蒙結婚,給他帶來正常的家庭秩序,塞茜爾就再也不能自由放任了。為了不受她的管教,塞茜爾千方百計阻止父親娶她,為此竟然設計挑動父親的嫉妒心,又故意使安娜撞見他與另一個女人擁抱的場面,因而導致安娜與他決裂,在絕望之餘以車禍的形式自殺身亡。安娜死後,塞茜爾恢復了從前的放蕩生活,只有在床上捫心自問的時候,才會為安娜的死感到憂傷。
小說出版後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著名作家莫里亞克稱讚薩岡是“迷人的小精靈”,並且在報刊上專門發表了評論,使她初出茅廬就獲得了批評家獎,從而一舉成名。小說初版只有4500冊,後來印數不斷增加,達到了84萬冊,不僅成為法國戰後的第一部暢銷書,而且被譯成了20餘種語言,僅在美國就售出了100萬冊,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首位,在全世界的銷售量更是超過了500萬冊。薩岡由此成為千萬富翁和專業作家。

劇作方面

除了小說之外,薩岡在劇作方面也頗有成就。她的第一部劇作《瑞典古堡》(1960)在工場劇院上演後獲得很大的成功,以後接連創作了《斷斷續續的琴聲》(1961)、《瓦朗蒂娜淡紫色的連衣裙》(1963)、《昏厥的馬》(1966)、《草地上的鋼琴》(1970)等劇本。她還當過導演,寫過歌曲,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一生共出版了40多部小說、劇本和回憶錄,有些已經被搬上了銀幕。

紅遍文壇

青春代言

法國總理拉法蘭在悼念弗朗索瓦茲·薩岡的文章中寫道:“弗朗索瓦茲·薩岡是一種微笑,憂鬱的微笑,像迷一樣的微笑,一種排遣的微笑,但也是快樂的微笑。從她的第一總作品起,她那簡潔的文風就影響了我們一代人。” 弗朗索瓦茲·薩岡1935年出生在法國洛特省的一個富裕家庭,其父是一位工業家。她的真名叫弗朗索瓦茲·庫瓦雷。她在讀書時成績平平,但在寫作方面頗有天賦。18歲時她用弗朗索瓦茲·薩岡這個筆名創作了小說《你好,憂愁》,並一舉成名。這部作品獲得法國文學“批評獎”,評論家稱她“以最簡潔的文筆把握了青春生活的一切”,弗朗索瓦茲·薩岡也成為了上個世紀五 六十年代的青春代言人。

作品

你好,憂愁》敘述的是一個名叫塞西爾的少女百般阻撓父親與情婦安娜成婚,並最終造成安娜自殺的故事。弗朗索瓦茲·薩岡的辛辣銳利和不事藻飾的創作風格和某些心理描寫使她在受讚揚。這本書出版後,立即在法國售出84萬冊。次年的英譯本被《紐約時報》評為當時的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這部小說先後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共發行了500多萬冊。
弗朗索瓦茲·薩岡一生中創作了30多部小說,10部劇本和若干個電影腳本。此外,她還寫了一些歌詞和短篇小說。最著名是小說除了《你好,憂愁》外,還有《某個微笑》《一月之後一年之後》《你喜歡勃拉姆斯嗎?》《狂亂》等。戲劇則以《瑞典的城堡》為代表,其次還有《有時候聽到小提琴》秋《瓦朗丁娜的淡紫色連衣裙》等。多數作品已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她的作品大多數是描寫有錢人的愛情生活,那也是她非常熟悉的世界,其作品文筆流暢、語言簡潔生動、人物內心刻畫細緻。弗朗索瓦茲·薩岡說:“寫作是一種激情,沒有它,生活將是死水一潭。”有一段時間,人們想讓她進法蘭西院士院,她卻認為“這是一個欄桿,許多文學家失望了才去當院士”,她說這個舒服的地方會禁錮她的思想。

生活糊塗

弗朗索瓦茲·薩岡還是放蕩不羈、獨斷獨行的女人。她不太注重衣著,經常梳著短髮,牛仔褲還往上卷著,一副邋遢的樣子。她從年輕到老年,香菸一根接一根地抽、威士忌一杯接一杯地飲,她還愛打著赤腳飆車,1957年因車速高達160公里/小時在一個拐彎處翻了車,並差點喪了命。她非常喜歡參加瘋狂的晚會,她還熱衷賭博,有時還吸食毒品,以便有精神連著幾天沒黑沒白地工作。1995年她因轉讓和吸食古柯鹼而被判處緩刑一年的監禁,並處以罰款。2002年因偷稅受到同樣的處罰。儘管她曾經是個千萬富翁,但她花錢如流水,經常是月底口袋空空,一直到過世前仍債務纏身。
弗朗索瓦茲·薩岡曾兩度結婚,又兩次離異。她同第一個丈夫離婚後,二人仍然同居了很長一段時間,她說:“單身漢比結婚男人更迷人。”她與第二個丈夫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德尼斯。她把愛情視為一種“病態的迷醉”,並坦言自己愛一個男人只能持續“三或四年,但絕不會更長久”。

拒之門外

弗朗索瓦茲·薩岡12歲那年曾經看過一個納粹集中營的記錄片,從此對那些受到迫害的猶太人深表同情。1960年,她開始關注阿爾及利亞戰爭,並在《快板周刊》上發表文章反對對監禁的阿抵抗領導人施行酷刑,她還在“121名人號召”上籤名,支持那些拒絕執行前往阿爾及利亞打仗的命令的官兵。她還積極從事婦女自由和解放的事業,發起婦女應享有墮胎權利的簽名運動。1964年,她參加過支持戴樂高競選的請願遊行。她曾是前總統蓬皮杜的鄰居,與蓬皮杜夫婦素有交往。
弗朗索瓦茲·薩岡與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有著不同尋常的友誼,更為她的神秘增添了特殊的光環。1981年密特朗入主愛麗舍宮之後,每個月都要到薩岡家裡吃上一兩頓飯。總統總是在13時30分抵達,弗朗索瓦茲·薩岡把他安排在靠壁爐的桌子旁邊坐下。她總是給他準備“洛特”湯、烤小牛肉,外加栗子冰淇淋。這種規矩一直保持了很久,密特朗的選單也從不改變。弗朗索瓦茲·薩岡坐在密特朗對面,他們談文化,談小說創作,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因為密特朗也愛寫小說。有一次,二人談得盡心,她竟忘記爐子上還燉著湯,直到湯熬幹了有糊味才發現。1985年,弗朗索瓦茲·薩岡曾同密特朗一起去哥倫比亞旅行。
弗朗索瓦茲·薩岡還讓密特朗吃過閉門羹。有天中午,密特朗沒有打電話就來了,按了很長時間的門鈴門都沒有開,這是因為弗朗索瓦茲·薩岡那天心情不好,又感到疲倦,她知道密特朗就在門外等著,但她命令秘書不管有什麼藉口都不要給總統開門。

動盪一生

2004年9月24日,法國當代通俗小說女王弗朗索瓦絲·薩岡因肺栓塞醫治無效,在法國的翁弗勒去世。法國政界和文學界的人士紛紛表示悼念,《世界報》和《費加羅報》等各大報刊都在顯著位置報導了這一噩耗,並對她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法國總統席哈克讚揚她是“為我們國家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傑出貢獻的作家”,認為“法國失去了一位非常優秀、非常敏銳的作者,一位在我們的文學生活中非常傑出的女作家”。總理拉法蘭評價說:“弗朗索瓦絲·薩岡是一種微笑,憂傷的微笑……從她的第一部作品開始,她簡潔的文風就影響了一代人。”法國文化與通訊部長瓦布萊斯更把她與現代最偉大的作家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認為薩岡“把變幻無常的生活咀嚼得有滋有味,她就像她所仰慕的普魯斯特一樣,好像從我們身邊一晃而過都能觀察到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生活和我們時代的各個層面。”
龔古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愛德蒙德·夏爾-魯夫人評價說,薩岡“像許多藝術家一樣過著危險的生活,她19歲就得到了榮譽,這榮譽從此一直伴隨著她。她變成了一個神話。”
繼波伏娃、尤瑟納爾和杜拉斯之後,薩岡的去世表明老一輩著名的女作家已經從文壇上消失,同時也標誌著一個以薩岡的風格為標誌的通俗小說時代的結束。

禍不單行

一生伴侶

薩岡的小說與她自己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孤獨和憂傷不僅是主人公們共有的特色,同時也是她自身的寫照。她的第一部小說名為《你好,憂傷》並非偶然:她年紀輕輕時就功成名就,但生活道路卻並不順利,憂傷成了她一生的伴侶。

充滿矛盾

薩岡也曾積極地參加政治活動,她反對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戰爭,在薩特等發起的聲援反戰青年的“121人宣言”上籤名。她支持女權主義運動,主張流產自由。她是法國總統、社會黨領袖密特朗的朋友,還肩負外交使命出訪過一些國家。她本來也許可以成為波伏瓦那樣在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但是在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下,她對生活抱著玩世不恭的態度,她的一生充滿了矛盾。
薩岡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往往流露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她說自己小的時候,村莊裡的人每天傍晚都要聚集在一起聊到深夜,而二十世紀末,家家戶戶都關緊家門 。她深感今不如昔,認為電視是罪魁禍首,不僅節目內容亂七八糟,而且使人們相互疏遠,成了偷懶和老死不相往來的藉口。“我們的時代……只有對金錢的永不滿足而又使人煩惱的欲望”,道德標準變得不可思議,精神價值已喪失殆盡。
面對這種現實,她一方面認為在這個金錢至上、使人瘋狂的時代里,寫作是一種激情,如果不寫作,她的生活就會變得死氣沉沉,毫無意義。所以無論境遇如何,她始終沒有停止創作。但另一方面,她也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空虛的,生活的目的只是追求物質的享受和情慾的滿足,因此為了所謂的快樂幾乎到了自暴自棄的地步。

頗遭非議

“在我成長的那30年裡,正是縱情取樂的年代。”在不良習氣方面,薩岡可謂“黃賭毒”俱全,以至自食其果。她反對“禁酒、禁菸、禁這、禁那”,終身抽菸酗酒,哪怕患了肺病也在所不惜。她經常參加狂歡晚會,喜歡赤腳開飛車,結果在1957年4月出了一場嚴重車禍,被撞傷了顱骨。1958年,她在23歲時嫁給了出版商居易·肖埃萊,後來離婚,又悄悄地和解。1962年,她再嫁給美國人羅貝爾·韋斯托夫,生了一個男孩,但是不久她又離婚了。她曾為當時有了避孕藥而慶幸,據說還與一個女模特同居多年,因此她的私生活也頗遭非議。

犯罪道路

薩岡還大肆揮霍、嗜賭成性,儘管收入鉅萬但仍入不敷出,為了增加收入而經常逃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為了裝修在諾曼第的住宅,她接受了烏茲別克的一個石油集團的賄賂,在密特朗總統面前為他們說情。最要命的是她吸毒成癮,經常被牽涉到一些涉及稅務和毒品的案件中去。種種劣跡使她成了法庭的常客,甚至與雷諾汽車公司和電視四台都鬧過糾紛。儘管她的辯護律師說她天真輕率、辦事糊塗,但是她初出茅廬時的美好形象已經一去不返了。好在她樂天知命,認為人在最倒霉的時候也有光明,最美妙的時刻也有陰影。她在煩惱不斷的情況下,居然還有心思發明了能在夜間發光的衣帽架。

患胰腺癌

1978年,醫生宣布她患了胰腺癌,後來雖經確診否定了這一結論,但死亡的陰影卻縈繞在她的心頭,使她在1984年不到50歲時就出版了自傳《我的美好回憶》。在1994年發表的小說《轉瞬即逝的悲哀》中,主人公馬蒂厄是一個癌症患者。當醫生告訴他就要死去的時候,他恨不得靠在母親的肩膀上哭一場。薩岡以此來表明人並非如通常所說的那樣勇敢堅強,其實有時是非常脆弱的。從她寫這部作品的時候開始,厄運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她。

晚景淒涼

1995年2月,薩岡由於轉讓和吸食古柯鹼而被判處緩刑一年的監禁。2002年,她因為在1994年隱瞞了8838469歐元的收入,被判處一年監禁,緩期執行。由於她債台高築,即使把全部收入用來還債,也要到2031年才能還清,所以法庭預先扣押了她以後所有作品的版稅。
法國歷史上一向有為作家請願的傳統,例如荒誕派劇作家熱內因盜竊犯罪經常坐牢,後來在薩特等作家們的呼籲下得到總統的特赦。這次也不例外,薩岡被判決之後,立即有一些批評家和作家發起了一個為她請願的運動。作家派屈克·貝松在《巴黎競賽快報》上揭露這種“卑鄙的迫害”,認為這種判決“幾乎是執行死刑”。在2002年5月的法國《讀書》雜誌上,弗朗索瓦·塞雷薩發表了一篇題為《憐憫薩岡夫人吧》的請願書,還配發了薩岡1959年呆在法庭柵欄後面的照片。他們認為雖然薩岡欠國家的錢,但是她的作品對國家的貢獻更大,所以法蘭西欠她的更多。既然法國在任何制度下都懂得尊重作家,有關當局就應該採取迅速而體面的辦法來解決薩岡的稅務問題,以便使她恢復精神上的安寧並繼續寫作。
儘管如此,他們仍然未能挽救她的命運。薩岡最後終於破產,只得賣掉了諾曼第的房產,在朋友家借住,兩年後撒手人寰。其實生活比她放蕩的女作家並不少見,但是別人往往能留下浪漫的名聲,如喬治·桑與繆塞和蕭邦;或者被譽為女權主義的先鋒,如西蒙娜·德·波伏瓦。甚至杜拉斯晚年與比自己小35歲的男子同居,也能在文壇上傳為佳話。惟有薩岡落得個不倫不類的結局,不禁令人慨嘆。其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她的行為超出了私生活的範圍,觸犯了法律,只能說是咎由自取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在電視、錄像、體育競賽、休閒旅遊等種種消遣方式的包圍中,法國當代的通俗小說想像更加大膽,篇幅更加簡短,往往結合當代的高科技知識,使科幻與偵探等不同體裁相互交融。可以說,像薩岡那樣只描繪兩三個人感情變幻的通俗小說,已經隨著她的去世而成為明日黃花了。

訪談錄

記者:你好像身體不好的時候寫不出好書。
薩岡:沒錯。如果七歪八倒的怎能達到寫作有時能產生的那種幸福感呢?我的書有些略嫌草率……
記者:你寫這本書(指《過客的悲哀》)的時候似乎健康狀況特別好……
薩岡:這本書是在愉快中寫的。我當時的身體並不特別好,但寫作狀態很好,二者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很快就感到了某種充實。
記者:這本書作寫得很快。
薩岡:事實上,這個計畫在我腦海中已縈繞了一段時間,我想是從1988年開始吧!對癌症這個並不那么有趣的題材,我不想碰到什麼就寫什麼。我開了個頭,然後扔下不管,當我最後撿起它時,我寫得極快。我找到了第一個句子:“你抽菸抽了很久了嗎?”這第一個句子使我得以寫下去。
記者:最難的總是尋找第一個句子嗎?
薩岡:不是第一個句子,而是第一個場景。可以這樣說。在這本書中,我不知道如何開始這場景,我知道它發生在何處,也知道與什麼人發生關係,但我不知道如何開頭才能不浪費時間,才能馬上……
記者:書中的主要內容:癌症,被宣告死亡。這是你牢記在心的一個主題嗎?
薩岡:不。但這幾乎是每個人都常常想起而又很少談及的主題。
記者:這與你個人經歷有關嗎?你多次差點死掉,尤其是1978年醫生們發現了這個胰腺癌。
薩岡:他們認為我得了胰腺癌,但最後並不是那樣。是的,我有這種感覺,宣告時的震驚,我在這本書中所揭示的著名的“尥蹶子”。我曾看到許多馬在我身邊衝撞,但我從來沒挨過增。不過,我在想像這樣一種宣判,其影響與人們徒勞地試圖迸開的馬蹄極為相像。在我身邊,許多朋友都沒能避開……
記者:你選擇了一個漂亮的題目,《過客的悲哀》。對一個這么嚴肅的主題來說,這題目也許太輕鬆了點。
薩岡:我一直想減低我所放置的炸彈的殺傷力。也就是說,這本書一讀完,這個題目就形成了。
記者:同樣,你喜歡幽默地淡化嚴肅的東西。所以,從第一句話開始:“你抽菸抽了很久了嗎?”“我一直抽菸,”馬蒂厄糾正道……
薩岡:是的,這是自我保護。然後,我的主人馬蒂厄說,他不願意在一個消極的時候否認一種這么常見的快樂。這一切是想說悲劇並非一直是悲劇。這是眾所周知的。在最糟的時刻,也有某些可資吹牛的東西,如果不是滑稽可笑,至少無禮失當。同樣,感情完美的時刻也是不存在的,總有些小小的不如意。什麼東西都不可能是大喜大悲的。可有些人也許總不想注意這一點,拒不肯見這些殘缺的時光,因為他們十分喜愛完美的東西。不該破壞他們的感情。
記者:你呢,在最糟糕的時候,你總能有這種嘲笑的態度嗎?
薩岡:在最糟糕的時候,是的。總之,要看情況,如果事關自己總比事關他人要容易得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