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奧朗德

弗朗索瓦·奧朗德

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1954年8月12日出生於魯昂,法國左翼政治家,2012年到2017年任法國總統安道爾大公。他25歲便擔任後來成為法國總統密特朗的經濟問題顧問;1997-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2000年奧朗德在格勒若布爾召開的代表大會上的提案成為社會黨2000年競選綱領的基礎。

2012年4月22日,奧朗德在法國大選首輪投票中居首位;並在5月6日的第二輪選舉中當選為法國新一任總統兼任安道爾公國元首。

奧朗德有著作《法國夢》、《改變命運》等。

2012年5月15日,交接儀式結束後,奧朗德在法國參眾兩院議長的見證下,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軍團長勳章,奧朗德正式就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7位總統。

2016年,法國《世界報》10月的民調顯示,社會黨的代表、法國總統奧朗德的支持率已經跌至4%,坐實了“法國現代史上最不受歡迎總統”的頭銜。

此前奧朗德已經宣布他不會參加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早年經歷,從政經歷,為政舉措,政治,經濟,對外措施,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家族成員,遭遇困境,民意,政治,經濟,社會,軼事典故,與女友分手,遭麵粉襲擊,遊行事件,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奧朗德奧朗德
奧朗德於1954年8月12日出生於法國北部城市魯昂,是家裡的幼子,他在法國外省度過了平靜的童年。上世紀60年代,法國正陷入阿爾及利亞戰爭的泥潭,為了擁護1965年的總統候選人讓-路易·蒂謝維納庫,奧朗德父親賣掉了診所和房子,舉家搬遷到巴黎近郊。年輕的奧朗德就在那裡完成了高中學業,並順利進入巴黎大學法學院就讀。
學生時代的奧朗德,就一直是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擁躉,繼承他的許多政見。在巴黎高等商學院期間,他曾擔任校內“支持總統候選人密特朗委員會”主席;1979年,25歲的他正式加入法國社會黨,成為密特朗手下最年輕的經濟顧問。
從被稱為“總統搖籃”的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第七屆學員班畢業後,奧朗德進入審計法院擔任審計員,同時也在巴黎政治學院給三年級學生講授經濟學,持續了十年。

從政經歷

奧朗德成為總統府顧問(1981年)奧朗德成為總統府顧問(1981年)
1981年,密特朗當選總統,奧朗德成為總統府顧問。
1988年,當選國民議會議員。
1993年,競選連任失敗,1997年再次當選。
1997年至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是社會黨任期最長的第一書記。但這11年也是他不得不時時維護自己在黨內威信、證明自己領導能力的一段時期。
2004 年,社會黨重新振作,連續取得大區議會選舉、省議會選舉和歐洲議會選舉三項勝利。但是,一年以後,歐洲聯盟憲法公民投票又使社會黨再度內部分裂。
2007 年,社會黨在總統選舉中失敗,這已經是社會黨連續第三次在總統選舉中失敗。不少人將社會黨難以東山再起歸咎於第一書記,認為奧朗德過於在意謀求共識,缺少果斷。奧朗德自己則認為他注重的是黨內的團結與統一。
2010年1月10日,弗朗索瓦·奧朗德準備參加2012年舉行的下一屆法國總統選舉。
2011年10月16日,弗朗索瓦·奧朗德以56%的得票率位列第一。他代表社會黨參加2012年舉行的法國總統大選,挑戰執政黨候選人。
簽名簽名
2012年1月8日,法國媒體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奧朗德的支持率為28%,位居第一,法國現任總統薩科齊的支持率為26%,處在第二位。
2012年4月22日,法國大選第一輪初步結果公布。反對黨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獲得28.41%的選票,其次是現任總統、右翼黨派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科齊,獲得27.01%的選票。
2012年5月6日,奧朗德以51.8%的得票率擊敗薩科齊,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第二輪投票的正式結果將於5月10日公布。5月中旬,奧朗德正式就職並任命新一屆政府,他成為繼弗朗索瓦·密特朗之後第二位當選法國第五共和國總統的社會黨候選人。
2012年5月15日,交接儀式結束後,奧朗德在法國參眾兩院議長的見證下,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軍團長勳章,奧朗德正式就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7位總統。
2016年,法國《世界報》10月的民調顯示,社會黨的代表、法國總統奧朗德的支持率已經跌至4%,坐實了“法國現代史上最不受歡迎總統”的頭銜。
此前奧朗德已經宣布他不會參加2017年的總統選舉。

為政舉措

政治

奧朗德的政策帶有明顯的傳統左翼色彩,但也滲透著一定的自由主義的精神,可謂“左右通吃”,他立誓要做一個“團結的總統”,讓所有人都參與到建設其“法國夢”的進程之中。
弗朗索瓦·奧朗德
奧朗德早就強調,自己不想做薩科齊那樣的“超級總統”,而要做一個“正常總統”,帶領法國人實現自己的“法國夢”。現在,他充分闡述自己對各個領域的看法,並將在明年1 月份正式提出自己的競選大綱。
奧朗德提出:在改革政治體制、加強民主方面,增加議會權力,建立自由的議會調查團,議會對政府成員能夠有監督權,政府要加強與之磋商;改革總統刑法地位,結束總統豁免權;政府向民意開放,在決策中更多徵詢民眾意見;革新政黨體制,引入公民初選,增加民眾的政治參與度等。在歐洲政策方面,要建立“聯邦歐洲”,加強政治與社會歐洲建設,建立歐洲經濟政府,實行統一的歐洲預算和貨幣政策,擴大歐洲央行行動範圍,開展借貸和歐洲債券業務;在與國家的“去工業化”、對外遷移做鬥爭的同時,打擊世界上的不公平競爭,提倡“利益置換”,維護法國和歐洲利益。

經濟

實行經濟緊縮,減少國家債務和公共赤字;改革稅收制度,增稅減支;改革金融市場,改變金融體系不負責任的局面;推動銀行提高透明度,禁止其從事投機業務,促其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改變世界金融遊戲規則,結束金融機構的食利行為,禁止其開展與實體經濟無關的業務,加強金融監管。
奧朗德計畫在兩年內落實其促進就業、競爭力和改善公共財政的政策,在一年內扭轉失業率曲線。
奧朗德認為,法國2012年經濟成長率會略高於零。根據法國政府的預計,2012年法國經濟成長率為0.3%,公共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5%。

對外措施

2007年時任法國社會黨第一書記奧朗德在賀電中對中共十七大召開致以誠摯的祝賀,並祝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取得圓滿成功。並隨後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祝賀他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弗朗索瓦·奧朗德
2012年2月21日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派出特使(前總理洛朗·法比尤斯)在北京會見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法比尤斯表示,奧朗德及其本人均高度重視法中關係,致力於建立政治上積極平穩、經貿上平衡的法中關係。
2013年4月25,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奧朗德就任法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 ,也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產生後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元首。
2014年2月10日展開訪美行程,由於他與前女友瓦萊麗日前已分手,這次系單身赴美,有分析稱,這是奧朗德“情變”後的第一次重要出訪,他希望藉助在國際舞台上的曝光,拉抬跌到新低的支持率。奧朗德前年上任以來推行積極外交政策,包括支持敘利亞問題美方立場,鞏固美法“傳統盟友”關係,因此此行獲美方高規格接待。奧朗德抵達華府後,立即與歐巴馬一起搭機前往維吉尼亞的蒙蒂賽洛,那是美國開國先驅之一的傑佛遜總統的故鄉,他曾出使法國。2014年2月11日他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談,商討振興法國經濟、國安局監控等問題。此行,奧朗德還將造訪舊金山,到矽谷會見臉書、推特以及Google等龍頭網路業者的主管,法國因為稅率重導致許多企業出走,是否有可能調降企業稅,吸引產業回流,是奧朗德訪問矽谷時可能要回響的問題。歐巴馬及奧朗德日前在《華盛頓郵報》及法國《世界報》發表聯合署名文章,稱美法關係植根逾兩個世紀,雙方深化夥伴關係是國際合作典範。
訪問美國訪問美國
2014年底,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自2012年5月就任以來,先後在巴黎接待了十幾位非洲國家元首(包括現任非盟輪值主席、貝寧總統亞伊·博尼),先後於10月中旬訪問了塞內加爾和剛果(金)暨出席在剛果(金)首都金夏沙舉行的第十四屆法語國家組織首腦峰會,12月中下旬訪問了阿爾及利亞。2013年1月11日,應馬里總統請求,奧朗德派遣法國空軍打擊馬里北部叛軍據點,隨後,派遣地面部隊赴馬里參戰。
奧朗德承認法國歷史上曾對非洲殖民和參與殘忍的奴隸貿易,甚至承認在阿爾及利亞有過“血腥的鎮壓和屠殺”,但同時又聲稱,他到非洲去既不是為了道歉,也不是為了反省,而是為了帶去信任、友誼和團結的信息,為了結束過去“法非特殊關係網”和陰暗的秘密外交,翻開歷史新一頁,“著眼未來”並與非洲國家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訪問阿爾及利亞期間,奧朗德與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總統簽署友好合作宣言,宣布法國與阿爾及利亞建立“平等、尊重、平衡、團結”的全面戰略夥伴合作關係)。

主要成就

2012年法國失業率又創新高。弗朗索瓦·奧朗德面對經濟周期性衰退與勞動市場剛性因素造成的失業頑疾,推出了"未來就業契約"與"代際契約",一方面通過降低勞動成本來鼓勵企業僱傭更多勞動者,另一方面幫助年輕人與無資歷勞動者獲得就業機會。
自打出"改變,就是現在"的競選口號以來,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並未食言。眼下法國呈現出全面的改革姿態:全面啟動金融改革、大刀闊斧實行減赤計畫、改變社保制度碎片化現狀。在改革過程中,奧朗德力圖重塑法國經濟競爭力。6月2日,奧朗德祭出"強力精簡行政架構與減少行政支出"的大旗,再提行政區劃改革,欲將法國由22個大區重組為14個超級大區。同時,奧朗德提議修改憲法,於2020年廢除省議會。
奧朗德的著作有《法國夢》、《改變命運》等。

人物評價

希臘《新聞報》(《奧朗德,“歐洲羅斯福”》)飽受緊縮之苦的希臘人期待,法國人應帶領歐洲效仿羅斯福新政,著力拉動經濟成長。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奧朗德(2012.5.21)《時代周刊》封面上的奧朗德(2012.5.21)
托馬斯·皮凱蒂: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與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年當選美國總統時面臨的危機相似。羅斯福上任之初,美國剛遭遇經濟大蕭條,羅斯福秉承“凱恩斯主義”精神,採取了一系列國家干預和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史稱“羅斯福新政”。奧朗德也應“順應民意,實施新政”。他在文中支持奧朗德發行歐元歐元債券來籌集投資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
希臘《每日新聞:奧朗德有可能重新定義法德軸心作用,削弱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主導作用。

家族成員

奧朗德的父親是一名耳鼻喉醫生,在懸壺濟世的同時,也熱心於身邊的社會問題。他的母親則是一名社工,她的政治觀念偏左,可以說,奧朗德的政治啟蒙,更多的是受到了母親的影響。
1978年至2007年,他與同為政治人物的女友塞戈萊納·羅亞爾同居約30年,生有4個孩子:Thomas (1984-),Clémence (1985-),Julien (1987-)和 Flora (1992-),2007年總統大選後分手。
2007年,奧朗德宣布與資深政治記者女友瓦萊麗·特里耶維勒開始交往,2012年特里耶維勒在奧朗德當選總統後成為實際上的第一夫人
2015年6月18日,奧朗德和新女友朱莉·葛耶出席戴高樂將軍6.18宣言紀念活動,這是朱莉·葛耶做為奧朗德的女友首次公開亮相官方活動。

遭遇困境

民意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法國“民眾對於政治生活的憤怒達到極致”。 當前奧朗德的信任度現已下跌至30%,成為自1981 年以來法國“最不受歡迎”的總統。經濟困頓、社會問題重重、政治激盪,多重危機互動激勵,令法國政治運行於高風險之下。法國的啟示在於說明了國內經濟停滯的危害性和經濟發展重要性,改革勢在必行,但改革需注意力度和處理好同民眾的關係,而內政上的壓力是無法通過外交行動來實現解除的。
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帕斯卡爾·佩里諾認為目前支持總統的左翼力量的政治社會基礎正在發生重大分裂,普通民眾階層對奧朗德表示不信任的比例明顯增加,而其中理由則是奧朗德提出的一些形式上的主張(如總統和內閣成員減薪、低碳出行等)未能深入人心。
奧朗德當選不滿一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法國選民對奧朗德的執政表現感到失望。索福瑞公司2013 年3 月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奧朗德的民眾信任度僅為30%,而2013 年2 月該數據為35%。大多數法國民眾認為,奧朗德無論是在2013 年還是其5 年任期內都無法兌現其競選承諾。這些承諾包括將公共財政赤字占GDP 比重降至3%、降低失業率和不再對中低收入階層增稅。這項調查還顯示了有68%的受訪者表示對奧朗德感到失望,對奧朗德失望的法國右翼選民比例高達92%,左翼選民的比例也達到了39%

政治

帕斯卡爾·佩里諾認為,當前對奧朗德及其政府而言,讓民眾擔憂的重要一點,就是政府的權力,似乎沒能被好好掌握,新總統和新總理似乎還沒能找到自己的節奏,表面看去政府內部紀律嚴明,但議會的大多數都是分崩離析的。2012 年10 月9 日國民議會表決通過歐盟財政紀律條約決議之時,20 名社會黨議員投了反對票。奧朗德必須警惕薩科奇時期政治運作的一些失敗經驗。

經濟

1945—1975 年間法國“光榮的三十年”(Trente Glorieuses)是法國經濟的輝煌時期;七十年代以後,法國經濟進入緩慢增長階段。而後法國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席哈克時期,法國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已相對下降。席哈克時期,國家經濟中“三高一低”(高赤字、高逆差、高失業、低增長率)已成為當時法國巨觀經濟的主要特點,也是法國政府亟需解決的經濟難題。但從席哈克到薩科齊,這一難題始終未能被克服,現在依然擺在奧朗德的面前。在2012 年9月份,官方公布的失業人數破三百萬大關,這一數據挑戰了法國民眾的心理底線。這是自奧朗德當選以來出現的信任危機以及左翼執政未來令人堪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奧朗德面臨著一系列國內外的經濟難題,不僅涉及到近二十年來未有改變 “三高一低”的巨觀經濟困境,還面臨著當前經濟蕭條大環境和歐債危機的經濟背景,更關聯到其經濟發展模式對全球化的不適應和國內改革推進的艱難局面。國民消費購買力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公共財政狀況嚴峻,政府經濟改革受阻都令法國經濟積重難返。

社會

奧朗德執政後,法國的社會問題和社會危機並沒有得到改善,在經濟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後續衝擊下,各種矛盾反而不斷上升和激化。
2013 年3 月5 日,法國20 萬人大罷工反對新就業議案。複雜地方在於是它總是能調動很多跟隨者,共同發泄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情緒,將矛頭指向了政府,導致事態進一步失控和惡化,嚴重時候會使法國經濟生活和社會秩序陷入極度混亂和癱瘓。2005 年5 月法國“公投”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2005 年10 月底爆發巴黎郊區移民騷亂,2006 年3 月爆發席捲全國的反“首次僱傭契約”示威運動, 2007 年10 月18 日,法國工會為抗議薩科齊政府要削減退休金福利的改革措施,發動了全國大罷工。2009 年1 月29 日,法國各地發生近200 起抗議政府當前經濟政策的罷工遊行,旨在反對薩科齊處理危機政策。據法國勞工總會統計,有250 萬人參加了各類抗議活動,2009 年3月19 日爆發第二輪全國性大罷工,要求政府在經濟危機中切實保護工人利益。2010 年7月,法國發生了兩起與羅姆人有關的惡性事件並引發騷亂。2010 年8 月19 日,法國總統薩科齊下令把非法滯留的吉普賽人遣返羅馬尼亞。2010 年9 月4 日,法國多達130 余個城市舉行了大規模示威遊行,參與者打出“向薩科齊的非人道政策說‘不’”等口號,抗議法國政府以驅逐吉普賽人為主的安全政策。2010 年10 月19 日,法國國內繼續舉行全國性的大罷工和遊行示威,抗議政府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
2016年11月,據外媒報導,法國巴黎檢察署已對總統奧朗德涉嫌泄露國防機密一事展開調查。奧朗德將於近日宣布是否於明年總統大選競選連任,此時受調查將令他陷入尷尬境地。

軼事典故

與女友分手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2014年1月25日宣布已經與瓦萊麗·特里耶韋萊分手。
奧朗德與賽格林奧朗德與賽格林
年近50歲的特里耶韋萊曾是法國著名的政治記者,主持過電視台政治節目,擔任過《巴黎競賽畫報》編輯。她從2006年開始與奧朗德共同生活,但兩人一直沒有結婚。2012年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後,特里耶韋萊一直被視為“第一夫人”,同前任“第一夫人”卡拉·布魯尼的時尚形象不同,記者出身的特里耶韋萊更顯知性,也相對低調。

遭麵粉襲擊

2012年2月1日,法國巴黎,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Hollande)在一次演講中遭到一名婦女的麵粉“襲擊”。這名女子被抓住後表示,她今年45歲,因為住房法案沒有生效,她現在已經身無分文。

遊行事件

2015年1月在法國反恐大遊行過程中,一隻鴿子在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擁抱《查理周刊》專欄作家派屈克·佩盧克斯(Patrick Pelloux)時排下糞便,正好落到奧朗德的衣服袖子上。
弗朗索瓦·奧朗德
參加遊行的該周刊其他員工都目睹了總統遭糞擊的尷尬場面,漫畫家盧茲(Luz)也說,鴿子排便時才不會考慮被砸中的人是不是名人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