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渠

廣濟渠是古代引沁河灌溉的著名工程。前身是枋口堰。唐代就有廣濟渠名稱,元中統二年(1261年)修復後正式定名。在今河南省濟源市東北五龍口處修石堰,浚挖乾渠4道,長約338千米,灌濟源、河內(今河南沁陽)、河陽(今河南孟縣)、溫、武陟5縣田30餘平方千米。

明代屢次大修,改稱“利人”、“豐稔”2渠,萬曆時合稱“利豐渠”。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河內令袁應泰主持重開廣濟渠,又修永利、利豐2渠。為提高灌渠功效,將渠首上移,用3年時間鑿透石山,建成長40餘丈、寬8丈的輸水洞,又以兩年時間在洞內修砌閘門,安裝鐵索滑車,疏浚渠道,終於修成長100餘千米,經濟源、河內、孟縣、溫縣、武陟入黃河的乾渠,溉田數千頃。明隆慶時在沁河北岸上遊興建廣惠渠。經過屢次浚修,這些渠一直沿用到現代,統稱為“廣濟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