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縣民族博物館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西路9號,占地3860平方米,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1992年6月,籌建柯仲平紀念館。1993年9月,成立廣南縣民族博物館。同年10月,縣民族博物館簡易展廳開放。1994年4月,柯仲平紀念館正式建成開放,時由縣黨史辦管理。2005年12月,廣南縣民族博物館新館正式落成開館。2006年4月後,兩館合一。

截至2019年,廣南縣民族博物館有藏品數量10094餘件/套,珍貴文物99件/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南縣民族博物館
  • 地理位置: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西路9號
  • 占地面積:3860 m
  • 類別: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 景點級別:國家三級博物館
  • 開放時間:8:30—11:30,14:30—17:30
  • 門票價格:免費
歷史沿革,場館布局 ,綜述,展廳,館藏文物,文化活動,學術研究,合作交流,所獲榮譽,機構設定,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1992年6月,籌建柯仲平紀念館
1993年9月,成立廣南縣民族博物館。同年10月,縣民族博物館簡易展廳開放。
1994年4月,柯仲平紀念館正式建成開放,時由縣黨史辦管理。
2005年12月,廣南縣民族博物館新館正式落成開館。
2006年4月後,兩館合一。

場館布局

綜述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占地3860平方米,其中縣民族博物館2460平方米,柯仲平紀念館1400平方米。建築、布局從大門進入,縣民族博物館、柯仲平紀念館分別坐落原縣委大院左、右側,均為磚混結構,琉璃瓦覆面。博物館三層建築,一、二層設4個展廳共480平方米,三層為文物庫房和辦公300平方米,框架仿古式建築風格,極具壯族乾欄民居特點。柯仲平紀念館為“中西結合”開放式四合院,柯仲平銅像塑於院中心,由大門、廂房、花園、正房等組成,總計建築面積772平方米。正房兩層建築,一層為柯仲平專題展廳140平方米,二層為臨時展覽。

展廳

  • 基本陳列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陳列面積620平方米,由《青銅館》《綜合館》《白龍坡漢墓館》《柯仲平紀念館》4個部分組成。
《青銅館》陳列該縣出土的春秋早、中、晚期萬家壩型銅鼓各1面,西漢騎士辮紋耳銅釜、銅矛、銅劍,元明廣南儂氏土司府遺存銅簋、銅鼎等青銅器共40件。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
《青銅館》
《綜合館》最具本土氣息,以古動物化石、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石器、瓷器、玉器、古字畫、牌匾、民族文物7個單元展出。
《白龍坡漢墓館》專題陳展2007年9月該縣黑支果鄉牡宜村白龍坡漢墓出土實物。復原墓室,展出漆木車馬具、漆木耳杯、木牘、黃釉陶、銅鼎、銅燈、銅盤等珍貴文物45件(套)。
《柯仲平紀念館》陳展分圖片展和實物展兩部分。圖片展出柯仲平革命履歷照片100餘幀;實物展出柯仲平生前衣物、著作、相關證件、出訪蘇聯、波蘭的遺物等80餘件。
  • 臨時陳列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臨時陳展面積300平方米,每年舉行臨時展覽3次以上,其中包括《縣情展》《銅鼓神韻展》《句町神韻展》《書畫展》《壯族風情展》等。最為壯觀的是2007年5月“昆明國際文化旅遊節·廣南分會場暨廣南壯族花節”期間舉辦的《銅鼓神韻展》,達眾20萬人次。常與外來協辦《秦兵馬俑展》《古生物化石展》等,每年1一2次。

館藏文物

  • 綜述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的藏品中,漢代青銅器多為出土,明清時期青銅器、古字畫大部分是1952—1953年土改複查沒收所得;瓷器、民族文物以徵集為主(部分捐贈);柯仲平文物一是柯仲平夫人王琳及生前戰友捐贈,二是廣南縣政府於1992一1994年成立“柯仲平文物徵集組”到全國各地徵集;石器為縣內採集;其它文物以徵集為主,部分捐贈。截至2019年,廣南縣民族博物館有藏品數量10094餘件/套,珍貴文物99件/套。
  • 重要藏品
廣南縣出土春秋早、中、晚期萬家壩型銅鼓各1面;白龍坡漢墓出土漆木器、黃釉陶、青銅器45件;牡宜村青銅墓群、小尖山古墓群出土騎士辮紋耳釜、銅柄鐵劍等漢代青銅遺珍;廣南儂氏土司遺存明、清青銅器;距今3300萬年一4000萬年的犀牛化石,5萬年前的舊石器,歷代名家書法;柯仲平遺物等。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
西漢 銅柄鐵劍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
漢 木牘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
犀牛化石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
春秋 萬家壩型銅鼓
參考資料:
  • 藏品保護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製作鐵質收藏架,分類收藏,防止人為破壞。採用漆護和藥物保護等措施,防止藏品蟲蛀和自然老化。安裝電視監控防盜報警系統,配置滅火安全設施,聘請保全實行24小時監控。

文化活動

學術研究

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及相鄰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聯合對廣南的歷史文化(主要是句町文化)、銅鼓文化土司文化、民族文化等展開深層次、寬領域的研究。有《句町論文集》《句町神韻》《句町與廣南》《廣南古今》《廣南名勝古蹟要覽》《廣南文物志》《聲震世界的廣南銅鼓文化》等近200萬字的著作發表。對柯仲平的研究著有《柯仲平傳》等。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舉辦“句町與廣南史源探討”、“廣南壯族土司與中原文化的關係”、廣南“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等講座;編輯出版《廣南歷史文化名城簡介》《廣南縣民族博物館簡介》《柯仲平紀念館簡介》。請雲南民族大學何正庭等教授授課,全縣18個鄉鎮科級領導、縣城股所級以上領導參加。

合作交流

2007年、2008年,在廣南縣組織2次“句町歷史文化專題討論”。
2008年12月,參與廣西西林舉辦的“桂滇句町歷史文化暨壯族土司文化研討會”。

所獲榮譽

2013年5月2日,廣南縣民族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第二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機構設定

單位性質:國有公益文物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財政撥款。
機構設定:下設辦公室、名城解說室、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室、民間文物徵集室、考古調查室、檔案室、文物庫房、安全保衛室等機構。
人員編制、組成:核定人員編制10人,實有在崗16人,其中正式職工13人,臨聘2人,借調1人。性別:男6人,女10人;職稱:館員2人,助理館員8人,管理員2人,專業職稱4人;學歷:大學1人,大專8人,高中、中專6人,國中1人,平均年齡35歲。
服務觀眾項目:專設“名城解說室”,全年提供優質的免費開放服務。
觀眾接待:年接待觀眾50餘萬人次。
現任領導:張澤濤
歷任領導:張祖光(1993.9—2006.9)
陳禎祥(2006.10至今)

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西路9號。
民族博物館
  • 開放時間
8:30—11:30,14:30—17:30。
  • 門票
免費。
  • 交通指引
廣南縣長途汽車客運站出發,途經北寧路、蓮城西路,即可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