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海域,總面積33088公頃。2000年4月4日經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准設立,該保護區是在廈門市政府1991年批准建立的廈門文昌魚保護區、福建省政府1995年批准設立的白鷺保護區和1997年批准設立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基礎上合併建立的。為保護珍稀海洋物種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的主要物種有:文昌魚、中華白海豚和各種白鷺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廈門海洋珍稀物種自然保護區
  • 外文名稱:Xiamen rare marine specie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地理位置:福建省廈門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海洋氣候
  • 占地面積:33088公頃
  • 保護物種:海洋珍稀物種
  • 類型: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對象: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白鷺
  • 批准時間:2000年4月4日
  • 管理機構: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
  • 批准單位:國務院辦公廳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氣候,保護範圍,區域面積,區域範圍,保護目標,綜述,文昌魚,白鷺,中華白海豚,管理措施,管理機構,保護現狀,管理條例,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91年,廈門文昌魚保護區經廈門市政批准建立。
1995年,白鷺保護區經福建省政府批准設立。
1997年,中華白海豚保護區設立。
2000年4月4日,“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在三個保護區合併的基礎上經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准設立。
2014年1月27日,廈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獲全國第一名。
2015年3月9日,在農業部漁政管理局對全國21個國家級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考核中,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接近滿分的成績蟬聯第一。
2015年5月11日,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水水質總體穩定,海洋沉積物質量優良,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全年中華白海豚觀測發現頭次較2013年明顯增多。
2015年05月22日報導,廈門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注重海洋動物棲息地的執法保護,堅持通過多種執法手段保護海洋環境,海洋動物棲息環境得到較大的改善,65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得到較好監管維護。
2016年1月4日報導,在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近日對全國國家級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考核中,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接近滿分的成績蟬聯第一,摘下了全國年度考核的三連冠。

地理環境

位置

廈門海洋珍稀物種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海域,總面積33088公頃。保護區保護區由原有的廈門中華白海豚省級保護區、廈門大嶼白鷺省級保護區和廈門文昌魚市級保護區合併而成。

氣候

廈門海洋珍稀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處在西風帶,深受海洋氣團影響,沿岸又有暖流經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在22℃以下,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保護範圍

區域面積

廈門海洋珍稀物種國際級自然保護區由廈門文昌魚保護區、白鷺自然保護區、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組成。由五塊區域組成,其中四片為海域,一片為陸地,總面積33088公頃。

區域範圍

廈門珍稀海洋物種自然保護區由陸域、海域及其底土組成,包括:
1、陸域部分:北至前浦村南三叉路口(北緯24°28′19″,東經118°10′22″),南至白石頭(北緯24°25′33″,東經118°08′00″),東至岸緣,西至環島公路。
2、海域部分:
(1)黃厝海區,即以下各點連線和海岸線所封閉的區域:
北緯24°27′35″,東經118°10′25″;
北緯24°27′35″,東經118°11′00″;北緯24°26′15″,東經118°09′00″;
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北緯24°24′35″,東經118°09′00″;
北緯24°24′35″,東經118°11′00″。
(2)南線至十八線海區,即以下各點連線所封閉的區域:
北緯24°30′45″,東經118°14′00″;
北緯24°31′45″,東經118°19′45″;
北緯24°30′45″,東經118°20′00″;
北緯24°28′25″,東經118°14′40″。
(3)鱷魚嶼海區,即以下各點所封閉的區域:
北緯24°36′30″,東經118°09′40″;
北緯24°36′30″,東經118°10′53″;
北緯24°35′05″,東經118°09′40″;
北緯24°35′05″,東經118°10′53″;
(4)小嶝島海區,即以下各點所封閉的區域:
北緯24°34′05″,東經118°24′10″;
北緯24°33′10″,東經118°25′00″;
北緯24°32′00″,東經118°21′30″;
北緯24°31′20″,東經118°22′10″。

保護目標

綜述

保護區保護12種珍稀物種及其生境,分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文昌魚黃嘴白鷺岩鷺,以及(小)白鷺、大白鷺中白鷺夜鷺池鷺、中背鷺、蒼鷺小杓鷸等8種鳥。其中有6種是國際雙邊候鳥協定的物種;白鷺是廈門市鳥,也是原來的省級保護動物。
保護區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的兩個主要分布區之一,現有種群數量約40頭左右,但種群結構尚能保證其繁衍後代,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保護區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生動物文昌魚的主要產地之一,文昌魚是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間的代表類群,在動物進化研究和動物學教學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區內大嶼島雞嶼等島嶼上還分布有黃嘴白鷺岩鷺白鷺等10種濱海鳥類,種群數量近3萬隻,並為黃嘴白鷺的模式種產地。

文昌魚

文昌魚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廈門文昌魚體型細長,兩端尖,外形似魚但不是魚,身體側扁,半透明。由於它在進化系統中位於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典型代表,是五億年前脊椎動物的始祖,素有“活化石”之稱,是研究動物進化的一種珍貴材料。同時也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海珍品。廈門的劉五店鱷魚島附近曾流傳著一個傳說;古代,文昌皇帝騎著鱷魚過海時,在鱷魚口裡掉下許多小蛆,當這批小蛆落海之後,競變成了許多象魚樣的動物,為紀念文昌帝君的緣故取名為“文昌魚”。嗣後這些動物在那海域繁衍昌盛,當地漁民也以捕文昌魚為生了。廈門是中國文昌魚主要的傳統產地,由於築堤圍墾,廈門劉五店海域的文昌魚已瀕臨絕種。經調查,廈門島東南面的黃厝附近海區和廈門與金門之間的一帶海區,仍有豐富的文昌魚資源。黃厝海區最高棲息密度達1050尾/平方米,最高生物量為26.3克/平方米。保護區位於118°09′~118°20′E,24°24.5′~24°37′N。保護區面積為53平方公里,為省級保護區。

白鷺

保護區範圍包括大嶼島、雞嶼島全部陸域和灘涂,保護對象包括岩鷺、中華白鷺(黃嘴白鷺)、大白鷺、中白鷺和小白鷺等及其賴以生息的環境。廈門市環境保護局負責保護區的綜合管理工作,主要職能是貫徹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開展宣傳工作;擬定保護規劃,實施建設;組織監測,進行科學研究和考察;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表彰獎勵保護有功人員。1995年11月,廈門市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該保護區的管理辦法,定為市級保護區。
白鷺隸屬鳥綱鸛形目鷺科白鷺屬,為世界珍稀鳥類,廈門地區竟分布有5種,也是中國記錄的僅有的5種。1860年發現的中國白鷺新種,標本採集地就在廈門。白鷺在廈門各濕地環境均有分布,其中在西港沿岸的杏林灣至篔簹港一帶較多。除具觀賞價值外,白鷺在維護生態、科研、文化教育、旅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是廈門的簡稱,也是廈門市市鳥。中華白鷺和岩鷺不僅是國家重點保護鳥類,也是世界性瀕危絕種的物種。大白鷺和中白鷺則是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中的保護鳥類。
廈門海洋珍惜物種黃嘴白鷺、岩鷺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是國際瀕危物種。岩鷺是中國11種高度瀕危鳥類之一,在中國已難得一見,處於瀕危狀態。 廈門位於亞熱帶,海洋生物區系是西太平洋沿岸亞熱帶該養生物區系的典型。黃嘴白鷺是RobertSwinhoe(英)1860年在廈門採集到的新物種。廈門是黃嘴白鷺的模式種產地,在動物分類學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在廈門東海岸(隔海與台灣的金門澎湖島相望)一帶,近幾年來所發現的岩鷺為灰黑羽色,與中國大陸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見的岩鷺羽色相同,具有亞熱帶地區的代表性。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是一種暖水性小型鯨類,分布在中國東南沿海,多棲息於近海港灣河口一帶,以成雙行動者居多,有時也會成群結隊。20世紀60年代以前,廈門-鼓浪嶼海峽一帶有成群遊動翻滾,其後蹤跡罕見。中華白海豚身體修長呈紡錘型,喙突出狹長,生的白海豚約1米長,性成熟個體體長2.0~2.5m,最長達2.7m,體重200~250kg;背鰭突出,位於近中央處,呈後傾三角形;胸鰭較圓渾,基部較寬,運動極為靈活;尾鰭呈水平狀,健壯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對稱的兩葉,有利於其快速游泳。眼睛烏黑髮亮,上、下頜的每側都有32~36枚圓錐形的牙齒,齒列稀疏。吻部狹、尖而長,長度不到體長的十分之一。喙與額部之間被一道“V”形溝明顯地隔開。
在國際自然保護同盟(IUCM)鯨類專家組主席Leatherwood建議下,該保護區於1997年8月成立,其時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於1997年12月施行《廈門市中華白海豚保護規定》,保護示範區範圍包括兩個核心區,一是自第一碼頭與嵩嶼連線以北至海堤,計3.5平方公里,二是同安灣口,即鐘宅—劉五店—澳頭—五通四連線內,計 2平方公里。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制定廈門珍稀海洋物種自然保護區的總體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監督各海洋類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履行各自職責。
廈門市海洋管理處是保護區的主管機關,保護區管理機構是保護區的綜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日常工作。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海洋自然保護區的方針、政策;執行管理辦法,根據管理辦法制定保護區管理措施和規章制度並監督實施;制定保護區總體建設規劃和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組織開展保護區的調查監測和科學研究;保護和恢復保護區生態環境,建立工作檔案。
在保護區內的開發利用活動實行許可證制度(包括科學研究、教學、考察,以及從事生產經營的各種開發利用活動)。在保護區從事科學和教學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應將取得的成果(包括圖表、照片、錄像、資料、論文等)副本或影印件交保護區管理機構存檔,標本的採集應按保護區管理機構的規定進行。許可證由保護區管理機構頒發。保護區實行核心區、實驗區、緩衝區分級管理。核心區包括黃厝海區、南線至十八線海區和小嶝島海區,實行封閉式保護。嚴禁任何危害文昌魚資源及其棲息環境的開發利用活動。實驗區為鱷魚嶼海區,進行有控制的開發和科學研究。緩衝區為保護區陸域部分。在該區內進行開發建設應先徵得保護區管理機構及市政府主管機關同意。

保護現狀

廈門市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2003~2005年3年間, 對生態安全及保護區的珍稀物種中華白海豚、文昌魚和鷺鳥的生態安全進行了評價研究。主要評價方法與步驟是:綜合運用問卷調查、專家座談、文獻分析和專業分析等多種調查方法,選取種群數量及分布面積、外來種入侵、人均GDP、保護區管理水平、公眾對保護區的了解態度、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情況等24個指標進行定量加權求和並賦值標準化。並按分值大小將生態安全劃分為四個評價等級:優(安全狀態)、良(較安全狀態)、中(警戒狀態)和差(重警狀態)。
評價結果顯示,廈門市自然保護區生態安全處於警戒狀態。廈門市自然保護區內的3種珍稀物種,中華白海豚、文昌魚和鷺鳥,不論是種群數量還是分布面積,都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當前中華白海豚的種群數量在55隻左右,已接近可存活最小種群數,比較上世紀60年代數量也是大大減少。2000年大嶼島的白鷺數量,從1996年的13786隻驟減到572隻。
生態安全程度不高直接影響了保護物種的健康水平。在對保護區中的3種珍稀物種的物種健康生態安全評價中,選取了種群數量、種群結構、種群分布面積和繁殖力四個指標進行評價。評價結果顯示,雞嶼島和大嶼島作為白鷺在廈門的繁殖棲息地的生態安全程度均處於安全等級,雞嶼島的生態安全程度高於大嶼島。廈門白鷺的覓食生境總體來看處於較安全等級,但沒有一處覓食地是屬於安全等級。評價公式計算結果表明,保護區保護物種的生態健康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除了種群結構處於健康狀態之外,其它3項指標都處於亞健康狀態。而單就3種個體而言,中華白海豚處於不健康狀態,文昌魚處於亞健康狀態,僅白鷺處於健康狀態。

管理條例

在保護區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下列活動:
(一)興建排污口,傾倒廢物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質;
(二)投擲爆炸物品;
(三)未經許可捕撈、採集文昌魚;
(四)擅自移動、搬遷和損壞保護區設施和標誌物;
(五)擅自設定建築物及其他永久性設施;
(六)其他直接或間接破壞海洋生態環境,損害海洋生物資源的行為。
(七)凡破壞文昌魚資源及其生態環境,損壞保護區設施,妨礙保護區執法管理人員執行公務者,保護區管理機構可根據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警告、責令具結悔過、限期改正、沒收工具、罰款、吊銷許可證。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八)對違法捕撈的單位和個人處以捕獲物實際價值5-10倍的罰款;對污染保護區生態環境的單位和個人處1000-5000元罰款;對損壞保護區設施和標誌物的單位和個人處500-5000元罰款。所罰款項上繳市財政。

生態價值

通過該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有利於文昌魚、鷺鳥、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珍稀生物的保護、研究、管理和開發,尤其中華白海豚是一種珍稀動物,屬國家野生動物重點保護對象。除供觀賞外,還具較高科研價值,如可為回聲定位水下通訊導航、水中運動減阻等仿生學研究,提供有益啟示。作為鯊魚的天敵,海域中有中華白海豚存在,人們在水裡可免遭鯊魚侵害之患。保護區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生動物文昌魚的主要產地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