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底隧道

廈門海底隧道

廈門海底隧道,譯名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廈門海底隧道是一項規模浩大的跨海工程,全長約9公里,其中海底隧道5.95公里,其中海域段4.2公里。隧道起自廈門市湖裡區五通,止於廈門市翔安區西濱,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約70米,工程總投資約32億元人民幣,是我國大陸地區第一座海底隧道。設計採用三孔隧道方案,兩側為行車主洞各設定3車道,中孔為服務隧道。主洞建築限界淨寬13.5米,淨高5米。左、右線隧道各設通風豎井1座,隧道全線共設12處行人橫通道和5處行車橫通道,翔安西濱側連線線設收費、服務、管理區。預計建設工期為4年。按10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確保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010年04月26日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作為世界上斷面最大的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從廈門島到達對岸的大陸端,比原來節省了82分鐘。

基本介紹

建設時間,工程施工,意義,

建設時間

中國大陸首條海底公路隧道——翔安隧道於2010年04月26日上午9時在廈門通車,這是大陸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採用鑽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業界認為,翔安隧道的建成為中國海底隧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將為今後建設廈門至金門、福建至台灣本島的海底通道提供借鑑。
2010年04月26日上午9時,6輛由廈門本島駛向翔安的公車緩緩進入翔安隧道,司機告訴記者,建成通車的翔安隧道將廈門本島到島外翔安區的車程從原來的1個小時縮短到9分鐘。
據廈門市政府介紹,翔安隧道位於廈門島東部,於2003國務院批准立項,2005年09月06日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31.97億人民幣,是連線廈門本島和翔安區的跨海公路隧道,項目全長8.69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長6.05公里,跨越海域寬約4.2公里,採用三孔隧道形式,兩側行車主洞各設3車道,淨寬14.5m;淨高10.5m。中孔服務隧道為市政管廊、檢修及逃生通道;服務隧道淨寬:6.5m;淨高:6m。最大縱坡:3%;最深處:海平面下約70米。工期4年8個月。

工程施工

中鐵隧道在工程施工中,面對風化土層、透水砂層和風化深槽這三大世界性難題,開創性地運用CRD工法攻克了長達1118米的全強風化軟弱圍岩,採用全斷面帷幕注漿、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導管加固地層,成功穿越行車主洞60米的F1風化深槽、112米的F4風化深槽、30米的F5風化深槽及服務洞92米的F1風化深槽、81米的F4風化深槽,克服了湧水、涌泥等難以想像的困難,開工沒有發生過一起死亡事故,創造了海底隧道施工的奇蹟,充分展示了隧道專業施工隊伍的技術水平和實力,在交通部、省交通廳、省質監站、廈門市政府、業主、駐地監理等各單位組織的屢次檢查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受到一致好評。為此,業主對中鐵隧道翔安隧道A1標段主洞和服務洞各追加了500米的施工任務。
廈門海底隧道廈門海底隧道

意義

翔安海底隧道使廈門交通形成了從海上到海底的全天候立體交通格局,打破了廈門城市東擴的交通“瓶頸”,促進廈門市“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也為廈門乃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翔安隧道不僅是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也是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主線設計時速為80公里。它作為廈門的第四條進出島通道,上承國道、省道,下接城市區域路網,與廈門島北面的廈門大橋、集美大橋、西面的海滄大橋一起構成四條連線大陸的路格線局。
建成後,翔安區到島內兩地間將縮短50公里的路程,建成後廈門島到翔安只需15分鐘。廈門海底隧道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後,對於提升廈門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最佳化產業布局,大大改善廈門市的投資環境,加快廈門國際化港口建設步伐,都將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作為我國大陸第一座海底隧道,對於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海底隧道建造技術,為類似工程的動工興建,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都將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