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南普陀寺

廈門市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建於唐朝末年,當時稱泗洲寺。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改名為普照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廈門市南普陀寺
  • 地理位置:福建省廈門市
  • 景點級別: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 始建於:唐朝末年
廈門市南普陀寺

廈門市南普陀寺在福建省廈門市東南,有五座橫插天地的山峰,象五位閱盡人間滄桑的老人在翹首遙望蒼茫的大海,因此得名為“五老培”。在五老峰麓,有一座千年古剎棗南普陀寺。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南普陀寺建於唐朝末年,當時稱泗洲寺。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才得到重建。從此香火興盛,名僧輩出,成為規模宏大的閩南名剎。
廈門市南普陀寺廈門市南普陀寺
重建後的寺廟,寺內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又位於觀世音菩薩道場棗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 1924年,住持轉逢法師打破師徒相承的舊制度,推行宗教改革。南普陀寺訂立了20條規約,實行十方選賢制,規定住持僧由全寺僧人選舉產生.三年一換,不得連任兩次;重大事務由寺內四寮共議,住持不得獨斷專行;每任住持僧不得把自己的徒弟安排在寺內任重要執事。轉送法師身體力行,從此南普陀寺改為十方叢林、吸引了各方高僧,繼轉逢後歷任住持有會泉、太虛、常惺、性願、會覺、慈舟、廣心、妙湛等,他們都是中國近現代佛學史上有影響的人物。
1927年,太虛法師應邀任南普陀寺住持,創辦了閩南佛學院,該院除教授佛學、國文外,兼設日文課。來此講學的有愛國僧人弘一法師(李叔同)以及廈門大學教授,培養了一批佛門弟子。抗戰時,佛學院校日軍炸毀,多數僧人逃亡內地和海外。新加坡宏船法師、菲律賓信願寺住持瑞金法師,馬來西亞的竺摩法師等,都曾是這裡的學生。1985年5月17日,停辦多年的閩南佛學院舉行隆重的復院典禮,招收了青年學僧80名,其中預科班學制二年,本科班學制四年,南普陀山方丈妙湛法師出任院長。
妙湛(1910-1995年),法名續林,遼寧東溝縣人。1939年出家,後到湛山寺佛學院學習,依倓虛法師習天台宗。1942年赴高旻寺依來果老和尚學禪。1957年後到南普陀寺卓錫,深諳佛理,戒行莊嚴。翌年,僧眾推為監院。1966年至1978年,南普陀寺佛教活動被迫停止後,他轉到南普陀寺管委會去當職工。1979年,寺院恢復宗教活動後,妙湛法師核復監院職務。他發願“莊嚴殿宇”,在海內外信徒的幫助下,重建了天王殿,修葺了鐘鼓樓、兜率院,新建了普照樓、正命樓、方文樓、正定樓、正業樓、閩南佛學院教學樓和師生宿舍樓、太虛圖書館、客堂等,並依地勢修建了萬壽塔、水榭事、蘇亭、廬亭、衡陽亭、清水亭、敬業亭,還建造了景峰和尚與喜參和尚塔墓、太虛大師和廣洽法師紀念塔。1993年以來,又建造了大禪堂、班首察、慈善大樓等建築,並以白石築成東西山門,1000多米石構圍牆將全寺環抱,形成氣勢宏偉、布局嚴謹的寺院建築整體。常住僧人180多人。
1980年後,妙湛法師歷任中國佛協理事,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福建省佛協會長、名譽會長,廈門市佛協會長等職。
為在慈善事業方面多做貢獻,利國利民,1994年12月,效湛法師創辦了“廈門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到1995年底,該基金會為社會慈善事業方面捐款73萬多元,為文化教育事業捐款16萬多元,受到社會一致好評。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慈善基金會為特殊教育先進單位。1995年12月19日,妙湛法師在南普陀寺安詳示寂。他病危時寫下了“勿忘世上苦人多”的囑咐,感人至深。
南普隨寺規模宏偉,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後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殿堂雕龍畫棟,黃瓦琉璃,金碧燦爛,殿堂一新,法像莊嚴。
南普陀寺山門前是一放生池,池前寬闊的草地,曾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練兵場。山門上懸掛著“南普陀”三個鎏金大字,為清朝吳鐵山所書,門前榕樹如蓋,濃萌密布,每當四月,木棉樹紅花似火。
天王殿內,四大天王塑像分列兩側,中間供有彌勒佛和韋馱塑像,彌勒佛正中盤坐,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裸腹,笑容可掬。背後是手持降摩杵的護法韋馱像,十分威武。
天王殿後是全寺最宏偉的建築大維寶殿,重建於1921年,是一座兩層躥角式的建築,綠瓦石柱,雕樑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殿內供奉三世佛及千手千眼觀音像,雕塑工藝精湛,為塑像之上乘。殿內路上有“清影搖風”,“楚江秋吟”等山水烏畫,以及“禪河沐浴”、“六年苦行”等釋迦牟尼誕生及修行的壁畫。
大雄寶殿之後是寺內最有特色的建築大悲殿。大悲殿是明代惠安王益順設計的,1930年大虛法師在華僑資助下重修,原為木結構,白蟻侵蝕嚴重,1963年廈門市政府把木結構換成鋼筋水泥結構,增加了1米高度,其餘保持原貌。這是一座八角亭式建築,頂部三重飛檐,由下向上逐層向內收縮,每層檐頂都是八角形,角上雕著龍尾。殿頂正中立一葫蘆寶塔,塔頂兩邊雕著龍頭。整座建築,如龍騰空。殿內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安詳。其餘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隻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各一,各臻其妙。遊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 最後一座殿閣是藏經閣,建於1936年,為兩層樓式建築。
樓下為法堂,懸掛著四幅古代虞旁的真跡墨寶,是十分珍貴的書法藝術作品。樓上收藏著上萬冊佛經g.com/wiki/%E7%8E%89%E4%BD%9B" class=innerlink>玉佛最為珍貴,又稱玉佛寶殿。這28尊玉佛神態自如,姿勢各異,且用緬甸玉石雕鑿而成,精美絕倫。還有一座白瓷觀音,是明代福建德化巧匠何朝宗塑造。自古以來德化就是中國主要陶瓷產區之一,產瓷器稱“建白瓷”流傳海外。何朝宗是明代瓷雕名家,善雕觀音。他技藝高超又作風嚴謹,一生只雕成十八尊觀音像,南普陀寺收藏的就是其中之一。這尊觀音造型別致,頭髮披肩,神態安然地半坐半躺在山石旁休息,生動逼真,線條流暢自然,是瓷塑藝術中的珍寶。 所藏佛經中,有影印的宋代《磧砂大藏經》、日本的大正新修《大藏經》13520卷,日譯明版仿宋木刻大藏經。還有明代祟禎年間性旭和尚等人血寶《妙法蓮花經》、弘一法師親書的《佛說阿彌陀經》。還有郭沫若、胡子昂、胡厥文、豐子愷、趙朴初的題詞、詩文。
藏經樓里還收藏有元朝時期的七佛寶塔、宋代的古鐘、香爐、明代銅鑄八首二十四臂觀音、近代木雕“五兒戲彌勒”、楊木如意,都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南普陀寺及周圍還有不少題刻,為這座千年古剎增彩。
藏經閣閣後的懸崖上有巨大的“佛”字石刻,高1.4丈,書法雄勁,為光緒時(1875年)寺僧振慧所書。不遠處有明代抗倭名將陳第、沈有客的石刻,全文是“萬曆辛丑四月朔,三山陳第,宛陵沈有客同登茲山.騁望極天,徘徊竟日”。另有愛國將領蔡廷鍇手書“大好河山”遺蹟。
南普陀寺的素菜也久負盛名,原料除麵筋、粉乾、豆製品、蔬菜、香菇、木耳外,還配以閩南特產荔枝、龍眼、蘆筍等,味道清新鮮美,色、香、味、形俱佳。1962年,郭沫若先生遊覽了浙江舟山普陀山後,又來到廈門南普陀寺,在品嘗素餐時,看見一道風味獨特的素菜,有半片香菰沉於碗底,猶如半月沉江,就即興題詩一道:
我從舟山來,普陀又普陀。
天然林壑好,深憾題名多。
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
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從此,半月沉江聞名遐邇,中外賓客爭相品嘗。目前,南普院寺實業社開辦了素菜館,以選料嚴格、加工精細、美味獨特受到各界人士的稱譽。這裡的菜如春圓錦秀、絲雨孤雲、南海金蓮、碧綠彩片、炙花三絲、普陀冬粉、香泥藏珍、白壁青雲、半月沉江、天廚素餅、千層百葉、梵宮玉珠等等,色、香、味俱全,美不勝收。
南普陀寺不僅是全國重點寺院,也是廈門八大風景區之一。這裡一年四季鬱鬱蔥蔥,美麗如畫。每年都有上百萬中外遊客香人前來遊覽朝拜。海內外佛教徒常歡聚一堂,進行各種佛事活動。僧人們表示,要樹立正信,依法修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行動,為人類社會多作貢獻,使佛法發揚光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