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是廈門大學下屬的一所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 所屬機構:廈門大學
2003 年 5 月 15 日,經廈門大學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批准成立“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詹石窗教授、博導為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現由黃永鋒副教授、博導接任中心主任。研究中心聘任海內外從事道學研究的一批專家擔任名譽主任、顧問或專職、兼職研究人員。
道學名義。 “道學”一詞最早見於《隋書·經籍志》:“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自是相傳,道學眾矣。”《隋書》所講的“道學”指的是以《易經》為源頭,黃帝、老 子為宗的道家學說。後來,以朱熹為代表的宋明理學也稱作“道學”。當代所謂“道學”是以“道”為宇宙萬物之發源和思想根柢,以道家文化及宋明新儒家的發 生、發展和演變為對象,以探索宇宙、生命和社會奧秘為目標,以發掘生存智慧為指歸的學說。
歷史傳統。 廈門大學的“道學研究”具有悠久歷史。早在上一世紀 20 - 30 年代,著名國學大師、閩籍人朱謙之教授在廈門大學哲學系任教時即積極開展“道學”研究工作。他先後撰寫了《老子校釋》、《文化哲學》、《日本的朱子學》、 《中國哲學對於歐洲的影響》、《中國音樂文學史》等 20 余種的著作。此外, 1949 年以前,尚有一批優秀的學者,例如顧頡剛等也在道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 1978 年以來,隨著學術研究的復興,我校一些從事中國文化研究的學者,繼承朱謙之等早期學者的嚴謹學風,從多角度多側面開展道學研究。鄒永賢教授、高令印教授、 何乃川教授都在本領域取得可觀的成就。
學科建設。 1998 年開始,詹石窗教授主持廈門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的學科建設工作。在保證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廈門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的學科建設有目的地突出道學研究的特色。 多年來,廈門大學的道學研究者先後作為主要骨幹參與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中國道教史》、《中國道教思想史》(詹石窗為副主編)的課題研究,主持的主 要項目有:( 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符號學》; ( 2 ) 教育部十五規劃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與中國養生文化》;( 3 )教育部十五規劃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生態學研究》;( 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道教生態思想研究》(第二負責人)。出版了《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秘》、 《易文化傳統與民族思維方式》、《道教與女性》、《道教術數與文藝》、《道教與戲劇》、《道教文學史》、《南宋金元道教文學研究》、 《锺呂仙脈與丹道養生》、《三玄與丹道養生》、《道教醫學導論》、《晚明自我觀研究》、《中國儒學史論》等系列論著。經過多年努力,廈門大學已獲得以“道 學”為側重點和特色的中國哲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
研究方向。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將道學置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來開展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是: ( 1 ) 道學與科技文化研究。 道學不僅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深遠影響,而且滲透於科技文化的諸多領域,為西方漢學界所密切關注。本中心側重研究道學與科技文化的關係,尤其是探索道學與醫 學養生的關係,發掘其現代價值。 ( 2 )道學與閩學關係研究。 所謂閩學就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幹、以朱熹學派為核心、並且融合了佛道文化諸多內容的一個道學流派。本中心努力探討朱子學所蘊含的心性哲學、自然哲學思想等, 並且由此延展於整個閩學的範圍,考察閩學的發生、發展與佛學、道家文化的密切關係,注意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 ( 3 )道學與民俗文化研究。 無論是道家文化、還是以朱熹為代表的閩學文化都深深地滲透於傳統家族教育、建築習俗之中,從閩北到閩南,從族譜到學堂,我們都可以找到道學的印記。在現代 生活中,道學的影響依然存在。可以說,整個民俗文化都流淌著道學的血液。在港澳台以及海外華人的觀念習俗中也能夠看出道學的巨大影響力。故而,本中心注意 開展道學與民俗文化的相關研究。
《道學研究》學術刊物。 這是廈門大學道學研究中心與香港蓬瀛仙館聯合主辦、福建省道教協會協辦、本中心承辦的嚴肅學術刊物。 本刊的前身――道教文化研究學術輯刊《道韻》,自 1997 年 8 月出版第一專輯以來,在台灣中華大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和賴宗賢社長的統籌下,承蒙學術界同道的厚愛和編輯部諸多同仁的同心協作,歷時六個春 夏秋冬,先後出版了《鐘呂仙脈與丹道養生》、《鐘呂信仰與文學藝術》、《玄武精蘊》(一、二)、《金丹派南宗》(甲、乙、丙)、《方域道跡考原》、《淨明 閭山派與養生哲學》、《三玄與丹道養生》(甲、乙、丙)十二個專輯,以其樸實的學風和獨特學術視角,備受海內外學人和道教界人士的好評,成為道教文化研究 的一個有特色的學術園地。在編輯《道韻》輯刊的基礎上,《道學研究》於 2003 年 6 月正式出刊。系半年刊。第一期以書代刊,書號為 ISBN962864090 - 9 。自 2003 年第二期開始,本刊獲國際刊號 ISSN1728 - 7642 。本刊 採用 787x1092x1/18 的國際開本,每期約 200 頁。 為了發掘道學的文化遺產和啟迪創造思維,為現代人類的健康生存服務,本刊特設立以下欄目:( 1 )易學之道;( 2 )老莊新解;( 3 )醫學養生;( 4 )道門思想;( 5 )經典發微;( 6 )三教關係;( 7 )洞天名勝;( 8 )道門建築;( 9 )道門考古;( 10 )道教藝術;( 11 )道教文學;( 12 )科儀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