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由生物學系、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系、生物醫學科學系、農業生物技術系、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細胞生物學與腫瘤細胞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單位組成。學院的前身為生物學系,創建於1922年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有專任教師103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3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4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5人,閩江學者4人,閩江講座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50多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8人。

2018年12月10日,榮獲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簡稱:廈大生科院
  • 創辦時間:1922年
  • 所屬地區:福建省·廈門市
  • 現任校長:朱崇實
  • 主管部門:廈門大學
  • 碩士點:9
  • 博士點:8
  • 博士後流動站:1
  • 專職院士:2
  • 國家重點學科:動物學、細胞生物學、水生生物學
  • 學校地址: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翔安南路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朝陽樓)
學院介紹,師資力量,重點學科,系部設定,實驗機構,

學院介紹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有生物學系、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系、生物醫學科學系、農業生物技術系等四個系,擁有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然產物源靶向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生命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寄生動物學研究室、 分子診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教學與科研平台。學院的前身為生物學系,創建於1922年,迄今已培養造就了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專家學者。
學院現有教職工172人,專任教師95人。教授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教授53人,副教授2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6人。專任教師中,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1人、國家“973計畫”和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首席科學家3名,青年千人計畫10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8人。
學院擁有近5萬平方米的教學科研用房和超億元的現代生物學實驗儀器設備,形成了生物醫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免疫學、代謝生物學、腫瘤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寄生動物生物學、水生生物學和農業生物技術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近五年來,學院共承擔國家"973"項目、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重大專項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和省部級課題500餘項,到位科研經費近5億元。近五年,學院以第一作者單位共發表SCI論文近600多篇,其中在Science、Lancet、NatureImmunology、NatureCellBiology、CellMetabolism、NatureChemicalBiology、CellStemCell、Naturecommunications、Hepatology和Gut等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影響因子10.0以上論文35篇,獲得授權專利96項,出版教材和專著20多部。
學院致力於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交流合作關係,已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荷蘭、匈牙利、日本和新加坡等國的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學院同清華大學生物科學技術系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科學系在科學研究及學生交流方面開展了長期合作。此外,學院還與國內外企業進行合作,共同開發生物高科技產品,實現科技產業化。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92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27人,助理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88人,占96%;45歲以下的為49人,占53%。
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央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畫入選者10人(其中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重大研究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講座教授1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2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10人;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數據統計截止至2017年5月1日)

重點學科

本科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生物信息學
碩士學位授權: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水生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態學、遺傳學
博士學位授權: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水生生物學、生態學、遺傳學
博士後流動站:生物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動物學、水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
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系部設定

生物學系
生物學系創立於1922年,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享譽海內外。生物學也是廈門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生物學系現有教師39人,其中教授18人(院士2名,博士生導師13人),副教授9人。
生物學系設有動物學國家重點學科(首批)、現代動植物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生物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教育部寄生動物學研究室、福建省亞熱帶濕地生態學重點實驗室以及廈門大學濕地與生態工程研究中心,設有生物科學和生態學2個本科專業,動物學、植物學、生態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等5個博士和碩士招生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有:
寄生動物學:研究與人類健康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各類經濟動物(尤其是家畜、家禽、養殖的經濟魚類和貝類等)及經濟植物資源的重要寄生蟲病害問題、重要寄生蟲病害的防治、各重要寄生蟲病病原的生命規律(包括巨觀和微觀)及流行傳播規律,並為各病害的預防和治理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生態學:從事植物生理生態學、自然保護區建設、污染生態學和生態工程研究。對紅樹林濕地生態學尤其是紅樹林生態系統能流和物流、紅樹植物生理生態學、紅樹林生物多樣性、紅樹林生態恢復、紅樹植物系統演化、紅樹林與全球變化等以及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開展研究。
亞熱帶資源動物學:研究動物的遺傳育種、動物生理和生態毒理、鳥類生態以及比較基因組與進化生態學。
植物基因與基因技術:從事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植物優良基因的篩選克隆,植物轉基因技術研究。
農業生物技術系
農業生物技術系是以農業基礎套用研究為主的,具有綜合性大學特色的教學科研平台。本系現有教授8人,其中長江學者1人,博士生導師5人;人才培養以研究生為主,擁有70畝教學科研試驗基地。主要研究方向:
水稻遺傳育種:開展優質早秈稻新品種選育,水稻重要性狀的遺傳學研究,水稻新的矮稈基因的定位克隆及機理研究,水稻依賴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ICK/KRP功能結構域及作用機理的研究。已經育成並通過福建省審定的水稻新品種6個,佳幅占系列大米已經成功上市銷售。
植物發育生物學: 套用離體受精技術研究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發育,雌雄配子識別,合子激活,胚胎髮育等基礎理論問題,探索開展農作物的離體遠緣雜交和轉基因效率問題。
作物基因操作: 以細胞工程與基因工程技術探索對植物的改良,作物重要性狀基因克隆,植物脅迫應答蛋白質組學分析及功能基因的研究。
畜禽生殖生理與遺傳育種: 研究哺乳動物胚胎與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重點研究胚胎、子宮和卵巢三者間的相互通訊聯繫和調節機理,前列腺素類、白血病抑制因子、生長因子等在胚胎與子宮相互識別和調節過程中的信號轉導等。現已積累了家鴨遺傳育種的豐富經驗和成功案例。
經濟農作物的寄生性線蟲防治: 寄生在林木、水果、糧食、花卉、蔬菜和藥材上的各種線蟲及其防治,特別是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學系
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系是在原生物學系的基礎上,整合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學、微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組成的科研與教學單位。主要從事蛋白質結構與功能、微生物藥物、環境微生物與資源微生物、植物細胞生物學及植物基因工程等研究。
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系現有教師 37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6人,副教授13人,講師12人。設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福建省重點學科;生物技術本科專業及國家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水生生物學等4個博士和碩士招生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有: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 主要從事鐵蛋白結構與新功能系列研究、海洋軟體動物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蛋白質組的結構與功能研究、酶的結構與功能、酶作用的動力學、酶活力調控機理、酶抑制作用機理、蛋白質的摺疊與去摺疊等研究。同時在酶產品的開發與套用方面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生物色素的開發、抗癌多肽的開發等。課題組榮獲了 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3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等。
微生物藥物學: 從事微生物藥物的研究與開發,著重於研究海洋微生物及植物內生真菌來源的微生物。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微生物的分離、抗菌抗腫瘤藥物篩選模型的建立、活性菌株代謝產物的分離純化與結構解析、候選藥物的藥理及毒理學研究等。該課題組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了 100多篇研究論文,獲得國家專利3項及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
環境與資源微生物: 主要從事水產養殖動物的病害與防治、水產養殖微生態製劑、微生物的生態過程與海域生產力的關係、赤潮災害的微生物防除和深海極端微生物資源、太陽能生物制氫、生物發酵制氫、有害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資源化利用、資源微生物利用等研究。 1996年獲得了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以及福建省和廈門市的多項科技進步獎、2003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植物細胞生物學與植物基因工程: 以包括藻類在內的植物細胞生物學和植物基因工程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內容有: 硅藻浮游植物分子生物學;微型硅藻、赤潮生物多樣性與分子和顯微識別技術、海洋微藻特異基因的克隆與利用;藻類活性物質的開發與利用 水稻、紅樹等植物的功能基因克隆、轉基因植物的研究、植物對重金屬污染的應答與生物修復、特殊植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植物生物反應器的研究與開發等。 承擔了國家“九五”重大項目、 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餘項科研項目。
生物醫學科學系
生物醫學科學系是在整合本院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力量和從國外引進從事生物醫學研究人才 的 基礎上 成立 的,旨在集中強化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以博士生、碩士生培養為主)。 生物醫學科學系現有教職工 23人,其中教授10人(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8人,講師5人。
生物醫學科學系 設有細胞生物學專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學等 4個博士、碩士招生專業,以及生物信息學本科專業。生物醫學科學系匯集了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計畫和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等優秀人才,承擔了包括863計畫項目、科技部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多項重大地方和企業資助課題,已經成為廈門大學生命科學研究實力迅速提升的標誌性研究團隊。 生物醫學科學系 旨在 從生物學角度著重研究疾病發生髮展的分子機理,並將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套用於疾病診斷和治療。研究方向有:
分子細胞生物學 :重點開展細胞信號傳導研究,包括 揭示 Axin在Wnt和JNK信號轉導途徑中不同的蛋白質複合體的形成因素與機理、蛋白質的結構基礎、及其生物學功能;p38 信號轉導新途徑以及腫瘤壞死因子誘導的凋亡相關基因研究;轉移蛋白質的基本生物學問題,尤其是器官發育和人類疾病的分子機理;老年痴呆症病理的分子機制; 胚胎髮生和幹細胞生物學等。
腫瘤細胞生物學 :以細胞分子生物學手段,研究核受體及其配體在細胞生長、分化核凋亡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及其信號轉導調控新途徑 ;研究探索真核細胞增值分化與凋亡過程及其調控機理,研究細胞癌變和控制癌細胞; DNA 損傷檢控系統信號傳導、細胞周期檢控系統功能失調與腫瘤發生的關係;腫瘤血管生成分子機理及其與腫瘤後期發展的關係。
醫學分子病毒學: 從事重要醫學病毒的相關套用基礎和套用研究,旨在獲得具有明確套用前景的研究成果。研究多項病毒感染診斷試劑並已陸續獲得了國家新藥證書,相關產品已上市銷售並廣泛套用於國內多家臨床單位。其中研製的第三代 HIV 基因工程抗原及其診斷試劑,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究戊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中首次獲得結構表位,受到廣泛注目。
分子診斷學 :從事分子診斷學的基礎和套用研究,在充分借鑑現代基因組學與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成果基礎上,通過建立各種適用的檢測技術將疾病相關基因、蛋白與臨床診斷緊密結合,為疾病預防,疾病預警和療效評價服務。致力於分子診斷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注重開發先進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平台技術,用於重大危害疾病的診斷。

實驗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中心: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