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寧模式

庫寧模式是 庫寧(J.Kounin) 在其1970 年出版的《課堂中的紀律和團體管理》一書中提出了用來防止和應對不良行為的管理策略。庫寧認為,課堂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團體管理。在這種團體管理中,存在著一種漣漪效應:當你糾正一個學生的行為時,也會改變其他學生的行為。當教師使學生處於警醒狀態、使其自身對學習負責的時候,學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這時的課堂秩序也是最好的。對於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最好採取預防的辦法。對一個教師而言,預防不良行為的發生比糾正錯誤行為更為重要。

庫寧用洞悉全局(withitness)一詞描述教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作出及時而適當的反應。他強調,在課堂里同時出現幾件事時,教師需要具備洞察全局的能力,隨時掌握教室的每個角落裡發生的事情。同時,教師還應該具備同時處理幾件事的能力。庫寧認為,活動之間的平緩過渡和好勢頭的維持,是有效地進行團體管理的關鍵; 控制教學進度、因勢利導和處理好活動之間的過渡,是教師維持課堂秩序所必須把握的基本技能; 通過變化教學形式、課堂環境以及學生對進步的意識,學習厭倦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庫寧還專門提到了兩個可能導致課堂紀律問題的不當做法。其一是突兀,即不能流利地、有邏輯地從一種活動(使學生感到唐突,沒有準備) 過渡到另一活動(某種活動尚未完全結束時就突然做另外的事,這往往會造成學生的不良行為)。其二是慢慢騰騰,即由於過度詳盡的敘述或分析而出現了拖拖拉拉和浪費時間的現象。由於不良行為帶來的連鎖反應或過度停留於某個主題,而可能出現其他的不良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