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漢語詞語)

平民(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平民是指普通市民公民,沒有任何特權官職自由人。古時不是貴族官員的人,都稱平民。平民本指平善之人,後泛指普通老百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民
  • 拼音:píngmín
  • 解釋:普通老百姓
  • 出處:《教戰守》
  • 近義詞布衣
基本釋義,引證詳解,出處,別稱,

基本釋義

píngmín
[common people] 普通老百姓
如使平民皆習於兵。——宋· 蘇軾《教戰守》
平民和貴族之間的爭執

引證詳解

本義是指平善之人,後泛指普通老百姓。
  • 《書·呂刑》:“ 蚩尤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 孔 傳:“延及於平善之人。”
  • 《漢書·食貨志下》“弋獵博戲齊民” 唐 顏師古注引 如淳 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矣。”
  • 葉適《徐文淵墓志銘》:“兵官大執平民為賊,冀以成賞,君明其無罪,盡釋之。”
  • 康有為大同書》丙部:“ 歐洲中世有大僧、貴族、平民、奴隸之異,壓制既甚,故以 歐 人之慧,千年黑暗,不能進化。”
  • 巴金《海的夢》:“許多和他同住在 巴黎貧民窟里的 猶太 平民,到法庭去敘述那些慘痛的事實。”

出處

《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

別稱

古代平民(Populace)的別稱:
百姓:戰國後平民的通稱。
黎民:即平民。“黎”通“驪”:黑色,因黑髮而名。
黔首:黔,黑色,戰國時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頭,故稱“黔首”。
布衣:古代富人穿絲帛,平民穿麻布,故稱平民為“布衣”。
庶民庶人):秦漢前對身份比奴隸高的農民小商人的稱謂;秦漢後泛指一般平民。
另有別稱:
蒼生生民丁口、氓(甿)黎庶黎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