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民歌

平山民歌

平山民歌是集歌、舞、器樂合奏於一身,是一種傳統教化功能十分突出的民間小調。小調中用十多個器樂曲牌演唱四、五十首小唱曲目。曲牌有:《八板》、《十對花》、《臘梅花》、《打鞦韆》、《打油牌》、《胖娃娃》、《姑娘表》、《大開門》、《算盤子》、《萬年花》、《西方戰》、《五樂香》等。這些曲牌可以填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題材的詞,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民風民俗、歷史典故、歷史人物、愛情、興修水利等內容,能夠反映豐富多彩的歷史風貌、民俗風情和社會生產生活場景。一般情況下,尤家莊小唱的民間小曲是與高蹺藝術結合在一起展示的,但在某些場合下可不與高蹺藝術結合,只以器樂合奏加民間小曲演唱的形式展示。尤家莊小唱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同時兼具佛、道兩種文化色彩,娛樂形式深入人心。民歌本來就是一種文化,它也是老百姓們一種娛樂的方式,在繁忙的農活中的一種樂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山民歌
  • 外文名:PingShan ballad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平山民歌(尤家莊小唱)
編號: 5—2—1
名錄類別: 民間音樂
申報地區: 石家莊市平山縣

名錄簡介

尤家莊村地處平山縣中部,北鄰滹沱河南岸,南靠橫山,西鄰大吾鄉政府,東臨東柏坡村,位於平山縣城西北15公里處。東、西、北三面帶較為平坦,地貌近似河套平原。尤家莊小唱的發源地——尤家莊村,歷史上曾湧現出許多文化人才,文藝活動較為興盛,是全縣聞名的文化村。
尤家莊小唱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據傳18世紀初,外地木匠師傅來尤家莊村做活計時,將其民間小曲曲牌傳入。隨後,又加以樂器伴奏、道具高蹺,再由村中藝人尤富榮用這種形式將《封神演義》中的南極仙翁老壽星和燃燈道人嫁接進了小唱情節中,增強了尤家莊小唱的娛樂性和觀賞性。由此,尤家莊小唱便逐漸演化定型為一種以踩高蹺為輔的載歌載舞形式的民間音樂藝術表演形式。1937年七七事變前後,在燃燈道人騎神鹿內容的基礎上,隨之又增添了觀世音菩薩盤坐蓮花台的情節,這樣就使得尤家莊小唱兼有了佛、道融合的宗教氛圍濃郁的文化樣式。新中國成立前後,尤家莊小唱這種音樂藝術表演形式還傳到了兩河、王坡、三汲一帶的一些村莊。
尤家莊小唱是集歌、舞、器樂合奏於一身,是一種傳統教化功能十分突出的民間小調。小調中用十多個器樂曲牌演唱四、五十首小唱曲目。曲牌有:《八板》、《十對花》、《臘梅花》、《打鞦韆》、《打油牌》、《胖娃娃》、《姑娘表》、《大開門》、《算盤子》、《萬年花》、《西方戰》、《五樂香》等。這些曲牌可以填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題材的詞,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民風民俗、歷史典故、歷史人物、愛情、興修水利等內容,能夠反映豐富多彩的歷史風貌、民俗風情和社會生產生活場景。一般情況下,尤家莊小唱的民間小曲是與高蹺藝術結合在一起展示的,但在某些場合下可不與高蹺藝術結合,只以器樂合奏加民間小曲演唱的形式展示。尤家莊小唱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同時兼具佛、道兩種文化色彩,娛樂形式深入人心。
尤家莊小唱在流傳過程中,對流傳區域內民眾良好社會品格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其唱詞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內容,特別是關於歷史典故、歷史人物的作品,對研究平山的社會歷史及我國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尤家莊小唱曲風淳樸渾厚,舞風雅致文明,唱詞內容與時代相輔相襯,倡導和諧向善、教化民眾,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民族文化特質十分鮮明,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