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黨

帝黨(讀音:dì dǎng ,漢字注音符號:ㄉㄧˋ ㄉㄤˇ),指支持皇帝的政治集團,特指1898年戊戌變法時以光緒帝為首的政治集團。現在也指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的愛好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帝黨
  • 外文名:the Emperor's Party
  • 代表人物:翁同龢、志銳
  • 形成時間:約1889年前後
  • 現代涵義:光緒帝愛好者,百度光緒吧會員
歷史中的帝黨,當代帝黨(學說流派),光緒帝愛好者(冬粉),

歷史中的帝黨

光緒帝“親政”之後,憤於太后干政的“朝士之守正者”,深感憤懣和不平,把光緒帝作為自己的希望和寄託,逐漸在思想傾向上“附之”,開始圍繞光緒帝在清廷統治集團里聚結起另一支政治勢力——帝黨。起初除了瑾妃、珍妃(主要是珍妃)外,還有他的漢文師傅翁同龢以及瑾、珍二妃的堂兄、禮部侍郎志銳等人。
在這些人中,翁同龢居於較為突出的地位。作為帝師,翁同龢既對光緒帝忠心耿耿,又是身居要位的朝廷重臣,對帝黨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政權和軍權為後黨掌握的情況下,以“延攬新進”為救時要務,利用科舉考試拔擢人才。文廷式、張謇就是翁同龢拔識的人才,他們成為帝黨的中堅。而一些不滿於後黨專政的官僚、文人、名士也相繼聚集在翁同龢的周圍,以擁帝相標榜。
在清政府面臨重大的內政分歧和軍事外交鬥爭中,帝黨人物關心社稷民生、國家和民族的危亡,與後黨對內保守、對外妥協形成對立。因此,他們已經在不斷的政爭中有了日益明顯的分野。但是帝黨的成員大多是無實權的京官書生,而且其中還有一些人與後黨聯繫頗多,在帝、後兩黨間進行政治投機。這些都決定了帝黨的虛弱。

當代帝黨(學說流派)

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學說流派。目前分為主要的兩大陣營光緒派和崇禎派。
光緒派起源於戊戌變法時期的帝後之爭,主張“蠻夷之君君中國者,若其有道便為中國之君”,主張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以實現中華第三次百家爭鳴為己任。
崇禎派起源於漢文化復興運動,深受崖山煤山之影響。主張“滿蒙非華夏,若要立君非漢人不可”有的主張分裂中國,建立“大漢國”,有的主張漢人為君,55族來朝。亦有主張尊衍聖公為君的,以及主張56族組成聯合皇室的。但有個總的共同點,那就是認為皇室只是和千家萬戶一樣的家庭,皇室應為天下百姓做出中華典範表率,中華之國民皆以皇室為基準,規範自己的家族,以復興傳統華夏文化。
帝黨的主張與何種政治制度無矛盾之處,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皆可有皇室。平民化的皇室不但淡化了皇權,亦符合現代東方文明的特點,恢復象徵文化的皇室亦有助於中國旅遊文化事業的發展以對外展示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傳統道德信仰的重新樹立,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發展。

光緒帝愛好者(冬粉)

光緒帝的愛好者們自稱為“帝黨”。他們致力於研討和傳播光緒帝在歷史中的的事跡,學習光緒帝的美好品格,讓更多的人了解光緒帝在歷史中的作為。其主要組成為在校大、中學生,也有已參加工作的人士。目前主要聚集地為百度光緒吧,成員約有7615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