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興衰

帝國的興衰

中央電視台製作的5集紀錄片《帝國的興衰》第一次從經濟視角解讀秦漢帝國的興衰歷史。 “以軍功授名爵”的國家授田制度,使秦軍猶如虎狼之師一統天下;漢帝國將土地按“名爵”大小贈與個人,國力漸至巔峰。但帶來強盛的制度為何卻不能挽救帝國的滅亡?本片帶著最新的經濟學理論和近百年來的考古學發現,以大量真人演繹與三維動畫結合,氣勢如虹地展現了秦漢帝國的歷史風雲。

基本介紹

  • 集數:3(原有5集)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紀錄片
  • 首播時間:2011-02-03
  • 導演:段鳴鏑
  • 中文名:帝國的興衰
  • 拍攝地點:中國大陸
  • 上映時間:2011年
  • 製片人李向東
分集劇情,興衰之鑑,

興衰之鑑

  1. 政治制度是一個國家穩定強盛的關鍵。領導人選擇什麼樣的政治制度作為國家的統治方式對於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秦漢乃至明清選擇中央集權制度不僅因為帝王對權力的欲求,更是符合中國長期以來以農耕為主的國情,農耕社會生產的分散性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組織生產,維護各地之間的穩定,促進農業發展。
  2. 地方和中央的是國家政治天平的兩邊。中央和地方權力的大小將對國家政治的平衡產生重大影響。秦漢兩代都沒有很好的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秦代是重中央,壓地方;漢代則是重地方,削中央。雖然在文帝、武帝時期地方上郡國的勢力逐漸削弱。但是從西漢末一直到東漢末,地方豪族、門閥勢力逐漸崛起。這些人主要是皇親國戚、地方上的黑惡勢力、大土地所有者、政府官員或者多者兼有之。這些勢力從一開始與中央對抗、侵占平民土地,再到互相之間爭權奪利,對漢朝的政治經濟發展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最終導致了漢朝的滅亡。
  3. 土地是中國政治和經濟的重要議題。秦漢兩代的土地政策對兩個朝代的興衰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以農業為本的社會,農業的發展不僅影響著賦稅收入,更關係著社會的穩定。農民問題不加以解決,只能加速政權的倒台。
  4. 逐利乃人之本性,政府應該尊重客觀經濟規律。政府對於經濟發展態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農業和商業。二者缺一不可,農業為經濟發展提供原料,為商業貿易打下基礎,為人們提供基本的生活資料;而商業則促進物資流通,可以使得社會資源在市場之下得到相對有效合理的分配。而政府暴政、徭役繁重、賦稅過多、連年征戰、與民奪利和壓制商業則是違背經濟規律的表現,也會破壞經濟的發展,導致衰落。
  5. 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之間的關係應好好處理。漢初為促進經濟發展,開放山川湖沼給民間開發,但是當民間資本坐大之時,政府又對民間資本進行限制,由國有資本來發展重要的行業。這造成了兩個不利後果:國有資本由於占有優勢,地位穩固,便不思進取,效率低下,政府官員沒有商人的經營才能,貪腐嚴重;民間資本由於無法進入盈利最高的鹽鐵行業,轉而投資次盈利高的土地,導致漢代土地兼併嚴重。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關係處理不當,不但會導致為政府控制的重要行業效率低下,拖經濟後腿,民間資本轉戰其他行業則可能導致某些行業無序和過於激烈的競爭,在漢代,民間資本的競爭的是土地。而國有資本控制的過嚴過死是,重要行業發展的緩慢甚至後退使得相關經濟領域發展也不景氣,如漢代國營手工場製作的鐵器質量低下,導致農業生產率下降;漢代土地兼併則使得無數普通百姓流離失所,成為社會上一股不穩定的力量,隨時有可能推翻現政權。
  6. 改革中的理想主義、道德和制度。王莽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和道德至上主義者,在進行改革的時候,在政治經濟方面都參照以前所謂“聖人”治理國家的方法,雖然王莽在政治上的清廉和道德上的崇高使他贏得了全國上下的一致支持,但是在改革上他是拙劣的。他犯了本本主義的錯誤,改革上脫離了當時的社會實際,得罪了幾乎所有的社會階層,導致了自己的倒台。在改革中,他反覆重申道德,希望以道德的力量使得各個階層之間妥協讓利,但是嘴皮子上的力量無法讓地主豪強交出土地,在這個方面,只有以實力加之合理的制度才能推動改革,而非說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