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白刺

帕米爾白刺

矮灌木,高12-25(30)厘米。莖由基部多分枝,枝常伏臥,不孕枝頂端刺針狀;老枝灰白色,皮開裂,無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帕米爾白刺
  • 拉丁學名:Nitraria pamirica Vassil.
  • :植物界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蒺藜科
  • :白刺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特徵,相關的種,

形態特徵

矮灌木,高12-25(30)厘米。莖由基部多分枝,枝常伏臥,不孕枝頂端刺針狀;老枝灰白色,皮開裂,無毛;嫩枝白色,有光澤,被短伏毛。葉長(5) 10-17(25)毫米,寬(1.5)2-3.5(5)毫米,條狀匙形,下部漸窄,先端銳尖或鈍,全緣,藍綠色,稍肉質,兩面被短伏毛或僅背面有毛或近無毛;托葉膜質,脫落。花序生於枝端,蠍尾狀,花期花序軸長約3.5厘米,著生8-20朵花,花梗及花序軸密被伏生短柔毛;花萼宿存,長達2.5毫米,稍有毛或無毛,下半部結合,裂片寬三角狀,先端銳尖;花瓣白色,矩圓狀卵形,長3-4毫米,寬1.5-2毫米,邊緣反卷,先端稍凹,呈兜狀,具短爪。果鮮紅色,乾時較暗,有時近黑色,卵形,長8-9毫米,徑5-6毫米,中部稍縊縮,基部稍平,被短伏毛,成熟時果汁鮮紅色,後漸變為深紅色;果核淡灰黃色,矩圓狀圓錐形,長(5)6.5-7.5(8)毫米,徑2-3毫米,稍三棱狀,基部稍圓,上部具6(7)棱,長約為果的1/3;棱形狀不同,長三角狀或錐形,棱間有凹槽,果棱下部具網紋或凹點,互相交織。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於3 800-4 300米的山坡、河谷、階地、礫質土或鹼斑附近。常生長在南坡和東南坡溢出帶或冰磧層附近,單株,稀成群落。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新疆阿克蘇河上游。中亞也有。模式標本產於阿克蘇河上游,存聖彼得堡。
帕米爾白刺

物種特徵

本種與N. schoberi L.,N. sibirica Pall. 的區別在於本種具較大的核,表面具網紋和不規則小孔。與N. schoberi L.的區別還在於葉較狹小。與N. sibirica Pall. 的區別還在於果為鮮紅色,較大;花序軸具伏生柔毛。此外本種生於高海拔山地而與其他種均不同。

相關的種

與“帕米爾白刺 Nitraria pamirica L. I. Vassiljeva”相關的種有:
毛瓣白刺Nitraria praevisa Bobrov
大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 Kom.
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
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