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賽囊

巴·賽囊(8世紀) 吐蕃時期著名歷史學家、吐蕃“七試人”之一。生卒年不詳,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早年侍奉赤松德贊。

巴·賽囊(8世紀) 吐蕃時期著名歷史學家、吐蕃“七試人”之一。生卒年不詳,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早年侍奉赤松德贊。崇信佛教理論,曾被赤松德贊派往盛行佛教的中原地區取經。巴·賽囊的長安之行,對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和吐蕃與內地的聯繫起到一定的作用。巴·賽囊自長安返回吐蕃後,受到反佛大臣的排擠,被貶至芒域(今日喀則地區吉隆縣境內)地方任官員。期間,他在該地修建兩座寺院,並前往天竺大菩提寺和那爛陀寺朝聖,在泥婆羅拜見佛學大師寂護。赤松德贊在巴·賽囊力薦下先後迎請寂護大師與高僧蓮花生前來吐蕃弘揚佛教,使西藏佛教勢力大增。巴·賽囊隨後從寂護大師出家,成為首批被剃度出家的七試人之一,取法名巴·意希旺波。寂護大師圓寂後,他又被任命為堪布,賜以大金字告身,特許參加吐蕃王朝小御前會議。佛教在吐蕃傳播後,其內部紛爭也隨之而起,巴·賽囊崇奉的漸門派與漢地佛教的頓門派產生爭議,赤松德贊在桑耶寺主持了這場辯論,史稱“漸頓之爭”。在巴·賽囊的支持下,寂護大師親傳弟子噶瑪拉錫拉在激烈的辯論中取得勝利,摩訶衍等漢僧被迫返回內地。其後不久,噶瑪拉錫拉被人刺死,巴·賽囊聞訊後絕食而死。著有藏文史籍《巴協》,詳細記載了自赤德祖贊興佛,直到其子赤松德贊建成桑耶寺為止的史實,其中有關唐金城公主、桑耶寺修建和“漸頓之爭”等記載極具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