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巴嘎蒿

差巴嘎蒿

半灌木。主根粗大,深長,扎入地下2一3米,根皮灰色。莖直立,多分枝,高40—100厘米,無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差巴嘎蒿
  • 拉丁學名:Artemisia halodendron Turcz.et Bess.
  • 別稱:沙蒿、鹽蒿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
  • :菊目
  • :菊科Compositae
  • :蒿屬Artemisia L.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培育技術,

形態特徵

葉為二回羽狀全裂,長及寬為4—6厘米;小裂片絲狀條形;上部葉3裂或不裂,油綠色。頭狀花序極多數,在莖及枝端排列成狹長的復總狀花序,有長梗及條狀苞葉,總苞卵形,長4—5毫米,總苞片約4層,外層灰綠色,邊緣乾膜質,內層乾膜勵緣花雌性,數朵,能育盤花兩性10餘朵,不育。瘦果長圓形,長1.5—2毫米(圖116)。
差巴嘎蒿 俗稱沙蒿差巴嘎蒿 俗稱沙蒿
差巴嘎蒿是一種典型的沙生中灌木,花期7—8月,果期8—9月。每當生長旺季,植物體散發出較濃的蒿子氣味,生活到十年左右,自行死亡。
常與沙蓬(Agriophyllumsquarosum)等沙生植物伴生,作為沙地植被演替的先鋒種,侵移和定著在流動沙半同定沙丘群上,發揮強大的防風固沙作用,是良好的固沙先鋒植物。

生長環境

耐乾旱,生於半固沙丘和流動沙丘的迎風坡下半部,有深長的主根和發達的側根。大部分根系暴露後,仍能頑強生活。

分布範圍

差巴嘎蒿分布的中心位於我國東北部及內蒙古東部的科爾沁沙地上,在內蒙古小呼倫貝爾地區也多有分布;在蒙古東南部也有分布。
生長在草原上生長在草原上

主要價值

在沙生的半灌木蒿類中,差巴嘎蒿是適口性比較高的一種,但其飼用價值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這是本種飼用植物的一個特徵。春季返青後不久,萌發出來的新葉,常常是羊吃到的第一批帶有青嫩葉片的飼草。尤其是在春季乾旱的年份,差巴嘎蒿對於恢復家畜的體力和渡過飼草淡季,起著重要的作用。夏末,正值開花季節,由於枝。葉和花里都含有揮發性物質,散發出強烈的氣味,嚴重影響家畜採食,此時的飼用價值低下。秋後、植株地上部結果,氣味減弱,適口性提高,小家畜和駱駝喜食,此時1公斤乾草,含胡蘿蔔素50毫克,蛋白質含量也提高,是一種比較好的秋季飼料。營養成分見表116。

培育技術

差巴嘎蒿種子在4月和5月的土壤溫度條件下萌發良好,總萌發率可達到96%,在7月的土壤溫度條件下萌發較差,總萌發率低於50%;若以試驗前3天的總萌發率為準,則5月的萌發率遠大於其它兩個月。在OMPa、-0.1MPa、-0.2MPa、-0.4MPa、-0.8MPa和-1.6MPa水勢下,差蒿種子的總萌發率分別為89%、83%、80%、46%、17%和0%。在0.5cm、1.0cm和2.0cm埋深下,最終出苗率分別為90%、32%和9%,當埋深大於4cm後,種子無法出苗。種子萌發對溫度、水勢和埋深的這種回響模式總體上不利於差巴嘎蒿實生苗在科爾沁沙丘生境中的存活。
差巴嘎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