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漢語漢字)

巫(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巫,從“工”從“人”,“工”的上下兩橫分別代表天和地,中間的“丨”,表示能上通天意,下達地旨;加上“人”,就是通達天地,中合人意的意思。其中的“人”,不是孤立的人,是複數的“人”,是眾人。它蘊含著祖先期望人們能夠與天地上下溝通的夢想。

古人認為,巫能夠與鬼神相溝通,能調動鬼神之力為人消災致富,如降神、預言、祈雨、醫病等等,久而久之成為古代社會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職業。

巫的前身本義是古代稱能以舞降神的人,中國古代醫師也稱“巫”,現有巫師,巫婆等意思,也有巫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巫
  • 拼音:wū
  • 筆畫:7 
  • 四角號碼:10108
漢字,本字,詞語,古縣名,巫山,巫婆,巫師,巫術,巫醫,巫者,關係,相關信息,古籍解釋,

漢字

拼音:wū,
筆畫:7 部首:一(部外筆畫:6)或工(部外筆畫:4)
也可視為獨體字 五筆:aww awwi
四角號碼:10108

本字

wū另音mo(同魔)
巫字的演變巫字的演變
【名】
(象形。據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兩袖舞形。本義:古代稱能以舞降神的人)
從字形上來講,巫上下兩橫代表天地,意指能夠溝通天地之人。
有觀點認為“巫(Mu第二聲)才是此字義的本音”,古代中原地區,是“巫魔不分”的,如今大多數從古代中原地區遷徙過來的後裔(現稱為客家人的族群),都沿用巫(Mu第二聲)音,而不是巫(wū )音。並聲稱“巫(wū )音是在建國初期制定拼音規則時忽略的一個字音”。
然而查詢上古音可以發現,巫的上古音各家構擬分別為:
高本漢
mi ̯wo
Ⅱ/33部
李方桂
mjag
王力
mia
白一平
mja
魚部
鄭張尚芳
ma
魚部
潘悟雲
ma
魚部
而魔(mó),古無此字,乃梵文音譯,最早用的是磨字。磨的上古音各家構擬分別為:
高本漢
Ⅰ/35部
李方桂
mar
王力
mai
白一平
maj
歌部
鄭張尚芳
maal
歌1部
潘悟雲
maal
歌1部
①同本義
【shamman;witch】如:巫女(巫婆,巫嫗,女巫;也指巫山上的神女);巫史(古代為人問神鬼報功祈福,並轉達鬼神降福之意的人,即巫祝);巫尪(古代祈雨女巫);巫步(巫師道士作法時的一種步法);巫東由人(馬來人);巫神自薦(比喻女子主動求愛);巫蠱厭睞(迷信人通過詛咒或祈禱鬼神加禍於人)。
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說文》
一駝背巫。——《聊齋志異· 促織
巫從旁望空。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唐 · 韓愈《師說》(商代的巫地位較高。周時分男巫、女巫,司職各異,同屬司巫。春秋以後,醫道漸從巫術中分出)
然疑家巫有蔡嫗者。——《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韓非子·顯學》
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為河伯取之。——《史記·滑稽列傳》
②中國古代醫師也稱“巫”doctor。
如:巫蠱厭睞(迷信之術,通過詛咒或祈禱,使鬼神加害於人)——奧陶紀石林
③姓
【Wu】。在客家方言讀音為巫【Mu第二聲】。

詞語

古縣名

巫州
wūzhōu
【Wu prefecture】唐代設定,治所在今湖南省黔陽西南黔城鎮古縣名(Wu county)。秦設定。漢因之。治所在今重慶市巫山縣東。

巫山

wūshān
【Wumountain】
①在重慶市巫山縣東南。如:巫山夢(巫山之夢。戰國時,楚襄王游雲夢台館,夢見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二人極盡歡快之事);巫峽雨(指男女間幽會情歡);巫山一段雲(形容女子美麗的鬢髮或優美的身段);巫山雲雨(巫雲。男女合歡);巫娥(巫山神女)巫山小三峽(著名景區)
②在今山東省肥城縣西北。
③另在湖南省城步縣(【城步縣】又有巫山,以巫水所出也。——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東。

巫婆

wūpó
【witch;sorceress】用巫術為人祈禱求神占卜禍福的女人。

巫師

wūshī
【doctor;wizard;sorcerer】指替人祈禱、占卜凶吉的人。

巫術

wūshù
【witchcraft;blackart;sorcery】:指神秘莫測,能力通天的術法。

巫醫

wūyī
【witchdoctor;medicineman】:專門從事於用咒語、符咒、卜占、草藥和術法以治病、驅邪除祟等的人。
【doctor】:懂醫術的巫師。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唐·韓愈《師說》
上古流傳修真。

巫者

wūzhe
上下為天,中間是人,人人平而為一,相互維持,是為巫。
上古之時,洪荒之中凶獸橫行,精怪、妖靈乃至神、怪、鬼、魅等物統轄大地。
上古之民,爾等祖先,初生於九州之土,於洪水中哀求上天,于山火中掙扎求存,於疫病中伏屍萬里,於凶獸爪牙之下血流成河。
天心最仁,是時人中有巫人出。悟天道,通天理,有無窮之力。是巫者,一族一部之首,拯救天下黎民於滅亡之困,拔人族祖先於覆滅之境。是時,凶獸俯首,精怪、妖靈避退萬里,神、聖、鬼、魅乃至一切先天大神通者,為巫所迫,使人族劃地而居,終得安樂。
巫者,天地間有人存,平而唯一,相互扶持,是為巫。
解病痛,解迷惑,解災劫,解一切痛苦。掌禮法,持傳統,使人族綿延流傳於九州,是為巫。
巫,是大智者。唯大智者,方為巫。
巫,是為慈父,是為慈母。
——《巫頌》血紅

關係

中國著名科學家郭沫若先生從中國古代甲骨文中考證:“巫”和“舞”是一回事。甚至還有的學者認為古老的“巫”字就是兩個人相對翩翩起舞的形象。
巫舞是一種古代巫覡祭祀活動中舞蹈的總稱。
過去,祭祀活動通常以舞蹈為重要手段,因為舞蹈可以形象鮮明,具有直觀的震撼力,而且很美。舞蹈可以起到其他手段起不到的作用。
在古代,“巫”是由氏族的領袖們兼任的。比如:傳說中的大禹,不僅僅是一位善於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大巫。他因為辛勞治水,長年行走於濕滑之道,走起路來邁不開步子,只能用小碎步一點點的往前挪。大禹這種步伐久而久之被後世稱為“禹步”,運用的範圍很廣,既是道士布法的一種步伐,也是巫覡求神的舞步。
在中國古代各個朝代都有祭祀的活動,也都有巫舞的存在,比如在楚國祭神的大型歌舞《九歌》中,就是由巫覡扮演神的形象,身穿彩衣,佩帶美玉,手持長劍,翩翩起舞。
巫舞跳起來的難度很大,技藝高超,一般人不能為之。另外,跳巫舞的人不但善舞,而且貌美,很能吸引、迷惑他人。由於“巫”和“舞”是同音,“巫,以舞降神者也”,所以巫“降神”手段主要是舞蹈。

相關信息

姓氏
巫氏系承巫彭 源起山西平陽 (今山西省臨汾市夏縣一帶)讀音mu(2聲)
巫姓的人,正是醫學傳家的一個著名家族,上古的名醫神巫,可以說都是他們最為出色的老祖宗。
《姓氏考略》上說:“黃帝臣巫彭作醫,為巫氏之始”;《風俗通》記載說:“凡氏於事,巫、卜、匠、陶是也”;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說的:“殷有巫鹹、巫賢,漢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著養性經也”,都是最為確鑿的證據。
除了濟世活人的不朽事業之外,在另外的方面,巫氏也是自古以來就很有表現的。譬如,殷商時的巫賢,就是一位輔佐殷帝祖乙的歷史名相;漢代時的巫都,也以著有《養性經》而名登經傳。
源遠流長,直溯上古的巫氏家族,在過去的漫長時間裡,主要都是繁衍於 平陽一帶。歷史上,名為平陽的地方有好些處,不過巫氏家族的繁榮溫床平陽,指的則是現在山東省的鄒城。這個地方,本來是周代初期邾國之地,後來變成了魯國的一個邑。由此可知,長久以來巫姓人的老家,都是在山東的。
從山東而江蘇而渡過遼闊的長江,巫氏先人是很早便到達南方的閩、粵一帶開基的。其中隋末唐初黃連鎮開山始祖巫羅俊上書朝廷,於唐乾封二年(657年)獲得朝廷許可,正式建鎮。
其它如明代的最為顯著的可以說莫過於巫子秀和巫子肖兩位名人的事跡。
巫子秀是明孝宗弘治年間的廣東興寧名士,以英勇絕人而著稱。據說,他家居羅崗,跟賊穴很接近,而卻獨能保衛自己的家鄉。有一次,他並且設下奇略擒到賊首,還親自把強盜頭子給殺了,把首級獻給官府,然後請來官兵幾乎把強盜剿盡。這么一來,那批強盜當然恨之入骨。有一天夜裡竟把巫子秀一家統統殺光了,使得興寧的老百姓迄今一談起這件事就會扼腕痛惜不已。
巫子肖,則是明神宗萬曆年間一位出了名的好官,他是廣東龍川人,於出知新喻縣時,以孝友廉介而被老百姓譽為“青天”。巫氏的名氣,也因而在南方各地響亮異常。
巫姓與甘姓、巫教的關係
巫姓,在遠古時代已有。《循蜚記》中有“巫常氏”記載。又《秘譜·古四》載:“巫人公游於西海,得巫常氏秘傳……”可佐證。甘姓中析出巫姓,秘譜中記敘有兩種情況:(一)古三世靈恝公擺弄巫術眾人臣服,進而形成巫教,成為巫教的創始人。以後世代遺傳,成為輔佐君王的高等專業,以帶巫字的稱號為榮,且延綿不絕久而疏忘甘的本性。(二)上文所述,夏朝初期,甘人擁護“有扈氏”反對夏“啟”實行家天下制而被“啟”打擊。甘人遭到絕滅之災。倖存者為避滅殺而流亡各地。但仍以巫卜、醫業求存。從巫達四百餘年。到商湯取代夏之後,甘人昭雪,但甘人尚存餘悸,不敢以甘人自居。到商帝陽甲時始復國甘姓。在漫長歲月中,巫成了甘人的歸宿。《秘譜·古三十一》載:“人環公,甘國之君,取義抗夏被啟敗,國人多遭劫,殺幾絕,家焚至燼,破毀已荒,避滅,隱甘姓而從巫。”《秘譜·古四十六》載:“《書·常誥》曰:‘夏惡甘涉有扈戧戮弗堪,罔不懼於非辜,舍良失治,夏罪昭若,天命殛之。巫存才得德,不吝懋懋,言足聽聞,善賢柱樑勿忘為用,以布命於下……”。我們所知,現在除盛名的巫山巫峽外許多地方有巫祠巫廟或帶巫的名稱,江蘇常熟和山西夏縣還都有巫鹹墓、巫鹹祠,引起史家爭論甚多。歷史地分析實有史料原因並不奇怪。巫教,為中國原始的宗教,流傳廣,後來配之於五行陰陽,滲進了佛、道等成份,影響深遠。從古七世成箴公始,他創出了以龜殼作卜,用竹段一劈為二成卦,將草蓍作箋為筮,深化了巫文化。傳至今,跳神、祈雨、祛災、治病、看相、算命、請神、走冥、招魂、靈姑等形式泛泛而生。秦漢前,各朝統治者以巫教為官教,不少帝王本身是巫師,以巫言以表天神意旨,以筮卜而定行止,直達民間盛行於世。巫教早期已傳達到東亞、東南亞、太平洋群島、南北美洲一帶,發展了當地的巫文化。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各朝代,無論文化思想、哲學、醫術、天文、數學等領域均有所成就,歷史地分析,巫文化對社會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巫祝
巫為象形字。據甲骨文,巫字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兩袖舞形。本義指古代稱能以舞降神的人。《說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巫的產生應追溯到遠古時期人類對於自然現象及人體本身現象的原始認識,它是人類為了證明人與其他人或外部世界存在著某種對應關係而創造出來的中間媒介。關於這一點,恩格斯曾有一段極為精闢的闡述:“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而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於是產生了一種觀念;他們的思維和感覺不是他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於這個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從這時候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係。既然靈魂在死時離開肉體而繼續活著,那么就沒有任何理由去構想它本身還會死亡,那樣就產生了靈魂不死的概念……”(見《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據此,人們認為不死的靈魂離開肉體後變成了鬼神而繼續影響著人的生命活動。因此,鬼神為靈魂的存在提供了形式,而靈魂說則為鬼神的產生提供了基礎,於是,靈魂化為主管自然氣候、地理變化的神通廣大的神(與天上固有的神,如雷公等共同)掌握人的生命活動的外部環境,並化為人間之鬼影響作用於生命人的思維及肉體。於是,自然災害、氣候地理的劇變帶來的地震、旱災等,以及人的疾痛、意識的喪失、各種痛苦等都被歸屬為鬼神的作用。在當時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的情況下,“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衛,肌膚不足以悍寒暑,筋骨不足以趨利辟害,勇敢不足以卻猛悍。”(見《黃帝內經》)人們萬般無奈,對於鬼神採取了兩種態度:一是敬畏、崇拜鬼神,將客體神化,向其敬拜求告,乞求藉助伸力,此即原始宗教,具有消極意味。其二則是幻想人也可以(當然指的是巫師)藉助某種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控制和影響鬼神,從而控制客體。此即原始巫術,有著積極意義。但由於人們對鬼神的認識經常處於混亂的不穩定狀態,因此時而崇拜鬼神,時而又想控制鬼神,或兩者同時用之,因而巫術與原始宗教的界限絕難分開,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一些宗教也吸收了許多巫術的內容,兩者相互滲透,有密切的相關性,在一定程式上說,兩者是相互促進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靈魂不死的觀念“在那個發展階段上決不是一種安慰,而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並且往往是一種真正的不幸,例如在希臘人那裡就是這樣。到處引起這種個人不死的無聊臆想,並不是宗教上的安慰需要,而是普遍的局限性所產生的困境,不知道已經被認為存在的靈魂在肉體死後究竟怎么樣了。同樣,由於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產生了,隨著宗教的向前發展,這些神愈來愈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恩格斯《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巫與醫及其它文化
巫出現在中國的歷史是很久遠的,在原始社會時,由於人類所認識的知識比較少,對這個社會中出現的某些狀況不了解,把自然界的打雷、閃電、下雨、火山噴發、地震等現象誤以為是某個神仙在發怒,整天誠惶誠恐,怕天神一個不爽就降災患於身上,就如同疾病、瘟疫等。
所以原始人類就把某些東西用來參拜,因為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是神的化身,神是由這些東西衍變而成的,也就由此而產生了“圖騰崇拜”。崇拜就有某些儀式,通過這些儀式,人們向神表達自己的虔誠之心,也表達了自己的某些願望,比如生子、長壽、希望風調雨順以求獲得豐收等等願望,而有儀式就得有個領頭人,通過這種人,組織各種儀式,把眾人的願望傳遞給神,這類人就被稱為“巫”。
巫的權力很大,因為他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能夠知曉神的旨意,這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可以說如同神的化身了,是神在人間的代言人。因此巫掌握著祭祀、醫治、部族歷史傳承等權力。
巫與醫是同源的,從漢字上看,醫最初寫作毉,下面是巫字。直到周朝時巫和醫才分家。但直到當今一些偏遠蒙昧的人們生病時仍會相信巫師可以通過巫術給人治病。
巫的實現要通過一定的儀式,因此產生了原始舞蹈。巫與舞也是同音同源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𢍮𢀣《唐韻》武夫切《集韻》《正韻》微夫切《韻會》馮無切,𠀤音無。《說文》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世本》巫鹹始作巫。《楚語》古者民之精爽不攜二者,而又能齊肅中正,其知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周禮·春官·神仕疏》男子陽有兩稱,曰巫,曰覡。女子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郡有巫縣。
山名。《山海經》黑水之南有巫山。《左傳·襄十八年》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注》在盧縣東北。《前漢·地理志注》巫山在巫縣西南。
官名。《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
《夏官》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
巫鹹,國名。《山海經》巫鹹國,右手操靑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羣巫所從上下也。亦山名。《郭璞·巫鹹山序》巫鹹者,實以鴻術為帝堯醫,生為上公,死為明神。豈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
人名。《山海經》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注》皆神醫也。神名。《前漢·郊祀志》晉巫祀巫社巫祠,秦巫祀巫保,荊巫祀巫先。《注》皆古巫之神也。巫先,巫之最先者。
姓。《風俗通》氏於事者,巫卜陶匠是也。《書·君奭》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廣韻》漢有冀州刺史巫捷。
巫馬,複姓。《論語》巫馬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