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源鎮

巨源鎮

巨源鎮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位於阿城正北60千米處,距哈市30千米。全鎮總面積210平方千米,轄七個行政村,54個自然屯,總人口28400人,其中農業人口27720人。全鎮轄7個行政村,54個自然屯,64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轄區內有黑龍江省松濱監獄、黑龍江省水稻良種場、黑龍江省病犯監獄、阿城市魚種場、道外區松花江堤防站、空軍某部地勤部隊等企事業單位。該鎮原隸屬於阿城市,後哈爾濱市縣市規劃調整,阿城成為哈爾濱的一個區,該鎮被劃撥到道外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巨源鎮
  • 行政區類別:城鎮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黑A
  • 主要產業:工業 農業
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地理位置,沿革,2011年代碼,幹部狀況,經濟概況,農業,工業,旅遊垂釣業,文教衛生,特色產業,特色產品,

自然地理

巨源鎮位於道外區東北38公里處,東靠蜚克圖河與賓縣糖坊鎮一河之隔,南與永源鎮接壤,西與民主鄉毗鄰,北至松花江南岸與呼蘭區腰堡鄉隔江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28度58分,北緯45度56分。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海拔在138-183米之間,是永源丘陵向北延伸的丘陵地帶;北部低洼,海拔在114-120米之間,是松花江中游衝擊平原。沿江地帶是沼澤和草原。
全鎮幅員面積2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18.2萬畝(含松濱、水陸稻和壩外耕地等),草原面積8萬畝,沼澤面積1.5萬畝,魚池面積1.8萬畝,林地面積1萬畝。
境內河流有松花江和蜚克圖河兩條,江河在境內流經總長為150公里。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為全鎮發展種養業提供了充足的地下水資源。
全鎮有鎮級公路1條,村級公路18條,總長為90公里。
葡萄園葡萄園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鎮共9457戶,32311人,其中農業戶7131戶,農業人口27283人,漢族、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壯族等6個民族,漢族占98%,滿族占1.7%,其它民族占0.3%。

地理位置

位於道外區東北18千米處。東靠蜚克圖河與賓縣糖坊鎮一河之隔,西與民主鄉毗鄰,南與永源鎮接壤,北至松花江南岸與呼蘭區腰堡街道隔江相望。面積210平方千米。人口9457戶32311人。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54個自然屯。鎮政府駐巨源村。境內河流有松花江和蜚克圖河。景點有有白漁泡濕地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巨源鎮地理位置

沿革

1947年土改建政時稱為巨源區;1950年與永源合併稱雙源區;1956年與永源分開後稱巨源鄉。1958年9月成立巨源公社。1960年劃歸哈爾濱市太平區稱太平公社巨源分社。1962年劃歸阿城縣管轄。1984年撤銷公社設立巨源鄉。1996年撤鄉建巨源鎮。2006年8月劃歸道外區管轄。

2011年代碼

230104109:~001 121松江社區 ~002 122新豐社區 ~200 122巨源村 ~201 220新豐村 ~202 220前進村 ~203 220小山村 ~204 220新坊村 ~205 220城子村 ~206 220凡興村

幹部狀況

現有機關幹部48人,在職行政人員18人,事業人員30人,退休人員36人,全鎮黨員460人,其中預備黨員12人。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巨源鎮工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經濟建設成績顯著,綜合經濟實力逐年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5億元,鎮級財政收入實現165萬元,其中工商稅收49萬元,
人均收入實現4418元,現在已初步形成以種植業為主,畜、漁、商、企、瓜、果、菜多業並舉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農業

2006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5億元。
糧食生產逐年登上新台階
2006年,全鎮糧豆薯總產突破6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5.5萬噸以上,糧食商品量達到4.5萬噸。
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整體素質不斷增強
近年來,全鎮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抗災能力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加強了對農民的科技培訓,農業實用科技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和普及,科技進步因素貢獻份額達到45%。農村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在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比重由1982年的95%下降到2005年末的60%。漁業生產和畜禽養殖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多種經營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比率逐年提高。1996-1998年,連續3年獲龍江養魚“第一鄉”的殊榮。現全鎮魚池總面積為1.8萬餘畝,年產優質商品魚2萬噸,2006年全鎮漁業生產產值達到1.5億元。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現已出現以養殖生豬和蛋雞為主的城子養殖專業村,這個專業村年出欄生豬1.5萬頭,蛋雞飼養量近40萬隻,日產鮮蛋近3萬斤。2006年來,全鎮黃牛存欄為20000頭,奶牛為2000頭,畜禽養殖業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為繼糧食生產之後農民實現增收的又一支柱產業。瓜果菜生產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由於經濟效益顯著,發展態勢強勁,2006年,全鎮瓜果菜面積已發展到20000畝,特別是2003年引資400萬元建成的百畝葡萄園已進入成盛果期,年產優質美國提子葡萄近百萬斤,可觀的經濟效益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展瓜果菜生產。
巨源鎮巨源鎮

工業

巨源鎮工業起步較晚,2004年,招商引資2000萬元,建成年產水泥20萬噸、年產值為6000萬元的大洋水泥廠。這個水泥廠現在已成為巨源鎮的龍頭企業。鎮內有制磚廠、手套編織廠、造紙廠、鋼球廠等企業運營正常。

旅遊垂釣業

鎮內旅遊資源較為豐富,草原觀光,漁池垂釣、荷花欣賞、葦塘蕩舟等已成為哈市東郊獨具魅力的旅遊項目。1998年,鎮內城子村出土了一座金代齊國王完顏晏的夫婦合葬墓。此墓出土了包括兵器、服飾、器皿等一大批珍貴文物,被考古專家稱為塞北“馬王堆”,現古城遺址保存完好,古城內樹木鬱鬱蔥蔥,古城牆清晰可辨,此古城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位於該鎮的小白漁泡濕地公園一期開發已經結束。

文教衛生

近年來,巨源鎮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小城鎮建設步伐較快,各村級公路100%實現砂石化,有9.7公里為白色路面,自來水入戶率為10%,有線電視入戶率為5%,電話入戶率為60%。
(一)教育
截止到2006年末,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8所,中小學生在校人數為2381人,中國小教師為265(其中在崗196人)人。幼兒教育和學前教育在全鎮全面興起。現有民辦幼稚園7所,公辦學前班1個,幼兒教師30人。全鎮2所中學和8所國小全部建成了遠程教育網路,信息教育在全鎮得到普及。
(二)醫療衛生
2006年末,鎮有衛生院1處,村級衛生所10處,醫療批發零售網點15處,鎮級衛生防疫保健站1個,村級衛生保健員10人。鎮衛生院設定了內科、外科、兒科等診室,住院處共有10張床位,醫護人員為10人,診療設備有X光照相機、B超機、心電圖儀等。農民合作醫療普及率達70%。

特色產業

農作物產品:巨源鎮農作物產品主要以優質稻米和優質玉米大豆及經濟作物為主。其中水稻的主栽品種
有:五優C,系選一號,東農V7,五優A,松97-98,松98195等,都是長粒型優質品種;玉米的主栽品種有:四單十九,本育九,慶單一號,慶單二號,平安十八,豐禾10等,都是高產馬齒形和硬粒性品種;大豆品種主要以高油型為主,主栽品種有:黑農41,黑農37,黑農40,綏農14等;蔬菜品種較多,全鎮共有露地蔬菜6000畝,大棚蔬菜200畝,溫室蔬菜50畝。
胭脂魚胭脂魚
養殖業:全鎮黃牛飼養量達到1.3萬頭,生豬飼養量達到2.9萬頭,禽類飼養量達到85萬隻,羊飼養量達到8000隻,奶牛飼養量達到550頭,黃牛改良率達到50%。建立了以黃牛養殖為重點的養殖基地。養殖業總收入實現7500萬元,漁業養殖1.5萬畝,大力調整了魚類品種結構,積極引進品質好、附加值高、市場走俏的名優特品種。主要魚類品種有:鯉魚,鯽魚,鰱魚,鱅魚胭脂魚泥鰍等,開發了水面立體養殖模式,實現水下養魚、水上養鴨鵝、塘壩種菜的綜合效益。增加了綠色養殖面積。

特色產品

魚:巨源鎮商品魚遠近聞名,漁業養殖面積15000畝,主要魚類品種有鯉、鰱、鱅、胭脂魚等。年產量
1100萬斤。漁業是巨源鎮的支柱產業,現已成立阿城市漁業協會,實現漁業創品牌的發展戰略。
黑大豆黑大豆
水稻:巨源鎮水稻面積24000餘畝,平均畝產500kg。主要栽培品種有:五優C,系選1號,東家V7,東農V10,五優A,松97-98等。都是優質長粒型品種,巨源鎮有純天然綠色水稻2000餘畝,這些地塊實行魚稻輪作,一年養魚,三年種稻。稻田不施化肥和農藥,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由於資金等原因,這種食品沒有得到認證和註冊,誠招合作夥伴。
黑色作物:從1993年開始,新豐村村長馮長占就開始種植"紫香玉黑玉米",經過10多年的不斷實踐,先後培育出了"黑玉米、黑小麥、黑穀子、黑大豆、黑水稻"等黑色良種,並進行了大面積推廣,使新豐村成為了黑色作物生產專業村,1999年建立了"新豐黑色作物良種研究所",2000年,成立了黑色作物發展協會。
美國提子葡萄:2001年,哈市市民劉華強,在城子村承包了100畝地,建成了規模為100畝的"美國提子葡萄生產基地"他投入資金100餘萬元,建鋼質大棚40棟(600平方米/棟),共栽葡萄苗2萬餘株,2002年開始結果,平均每棚生產葡萄2000-3000斤,純收入可達2萬元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