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中毒

工業中毒

名稱,危害,臨床表現,診斷,職業病,預防,

名稱

工業中毒(industry,poisoning in)氣體中毒,液體中毒和固體粉末中毒,中毒也分急性和慢性的,毒性也分6個級別(劇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和無毒) 。副溶血性弧菌(嗜鹽性)廣泛生存在近岸海水中,海底沉積物和魚貝類中。本病在沿海常多見,不過由於人們生活提高,交通方面,目前,在內陸各大城市也成為一種很常見的食物 中毒 。 病原體為一種嗜鹽性細菌,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多因進食被污染的海產品,最常見為帶魚、螃蟹、墨魚等,其次為被污染的蛋品、肉類、蔬菜、醃製品等引起中毒。本病的發病機理一般認為是隨食物攝入大量活菌引起感染性中毒,內毒素在發病中起次要作用,也有人認為該菌可能產生一種腸毒素所致。

危害

有些工業毒物,不僅對作業人員本人有影響,還能影響其子代健康。工業毒物常以煙、塵、霧、氣體或蒸氣的形式存在於生產場所的空氣中,經呼吸道、消化道、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經呼吸道引起的中毒較為多見,其次是經皮膚引起者。有些毒物,如三硝基甲苯、農藥等,主要經皮膚吸收。生產條件下,經消化道引起的中毒較少,一般是由於意外事故如經口吸入或用被污染手拿取食物和吸菸造成的。毒物進入人體後,隨血液或淋巴分布到全身,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引起全身中毒。工業中毒可以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中毒3種。毒物一次大劑量進入人體引起的中毒稱為急性中毒;長期小劑量的毒物作用於人體所引起的中毒稱為慢性中毒;亞急性中毒是指較短時間內較大劑量毒物進入人體所引起的中毒。一般情況下,常見的工業中毒多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如氯氣中毒)往往是由於意外事故所引起的。

臨床表現

工業中毒的臨床表現隨毒物的毒性特點而不同。主要有神經精神病變及呼吸、血液、消化、循環、泌尿、骨骼、內分泌等系統的病變。某些化合物,如氯化烯、氯丁二烯及某些多環芳烴和芳香胺類物質,具有致癌或致畸作用,直接影響工人或其下一代的健康。
潛伏期一般較短,最短2~3小時,長者可達3~4天不等,多為10小時左右。起病急驟,腹痛、 腹瀉 、嘔吐、畏寒及發熱。腹痛多為上腹部,臍周部位呈陣發性腹痛,腹瀉每日5~6次,多達20多次。大便多呈黃水樣或黃糊便,有時也呈洗肉水樣血水便,部分有濃血樣或粘液樣便,與細菌性 痢疾 有區別的是很少有里急後重或有也不明顯。由於吐瀉,常有脫水現象,重度脫水可伴有聲音嘶啞和肌痙攣,少數病人出現意識不清,面色蒼白或發紺以及發生 休克 。臨床類型多樣,可呈典型的胃 腸炎 型、菌痢型、中毒休克型等。 本病病程1~6日不等,一般預後較好。

診斷

本病流行季節7~9月份,根據進食可疑食品(醃漬品、海產品),集體發病,潛伏期短,起病急,發熱,腹痛,較其他腸道傳染病病情嚴重,明顯失水及腹瀉呈血水樣便等特點,對可疑食品進行培養,有條件可做細菌分離檢驗。

職業病

工業中毒一般屬於法定職業病。病人享受有關勞保待遇,診斷時應結合職業史、病史、臨床檢查、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查等方面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並要做好鑑別診斷。其治療方法可大致分為病因治療、對症治療和支持療法。有些毒物中毒機理明確,並有特效的排毒或解毒藥物,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有些中毒缺少特效療法,則主要採取對症治療。對於急性中毒,首先要注意做好急救處理。

預防

為防止工業中毒發生,可採取如下措施:①改革工藝技術,提高生產過程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用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質;提高生產過程中的密閉程度和生產場所的通風,嚴格防止跑、冒、滴、漏的現象。②採用防護器材,如在毒物濃度比較高的特殊環境中,可使用防毒面具等。③對工廠加強衛生監督,對工人進行安全操作教育,嚴防意外事故發生。④從事接觸工業毒物作業的工人要進行就業前體檢和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就業禁忌症及毒物吸收狀態,根據情況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⑤對於毒物作業工人,提供保健膳食,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保護易受毒物損害的器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