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柳(原變種)

川滇柳(原變種)

川滇柳(原變種)是一種植物,屬於楊柳科Salicaceae。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褐色或暗褐色,或紫褐色,無毛或有疏毛。芽卵狀長圓形,黃褐色。葉披針形至倒披針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川滇柳(原變種)
  • 拉丁學名:Salix rehderiana Schneid. var. rehderian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楊柳目 Salicales
  • 楊柳科Salicaceae
  • 柳屬 Salix
  • 亞屬蒿柳組 Sect. Vimen
  • :川滇柳 Salix rehderiana
  • 中國植物志:20(2):322
  • 形態:灌木、小叢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褐色或暗褐色,或紫褐色,無毛或有疏毛。芽卵狀長圓形,黃褐色。葉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2-2.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稀圓形),上面深綠色,具白柔毛,尤以沿中脈處為多,下面淺綠色,有白柔毛或無毛,邊緣近全緣或有腺圓鋸齒,稀全緣;
葉柄長2-8毫米,具白柔毛;托葉半卵狀橢圓形,長7-8毫米,先端長漸尖,邊緣有腺齒。花序先葉開放或近同時開放;雄花序橢圓形至短圓柱形,無梗,長達2.5厘米,粗約10毫米;雄蕊2,花絲離生或基部合生,無毛或基部具疏長毛,花葯黃色,開裂後,內壁外反,呈紫色;
苞片長圓形,具長柔毛;腺體1,腹生,狹長圓形,長為苞片的1/3;雌花序圓柱形,長2-6厘米,粗約8毫米,有短的花序梗,基部有2-3枚長圓形、全緣的小葉;
子房長圓狀卵形,長4-6毫米,有柔毛或近無毛,近無柄,花柱長約為子房的1/2, 柱頭2(稀4);
苞片長圓形,兩面有長柔毛,長為子房的3/4,褐色;腺體1,腹生。蒴果淡褐色,有毛或無毛。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1400-4000米的山坡、山脊、林緣及灌叢中和山谷溪流旁。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雲南、四川、西藏東部、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寶興。

本種提示

C. Schneider在發表本種的同時,根據W. Purdom采自我國西北的標本,另立一新種S. melea schneid.根據原始記載S. melea與本種的主要區別為子房有短柔毛,並有柄,柄與花柱近等長。但是根據采自我國西南和西北的大量標本,子房多有短柔毛,很少近無毛,近無柄,或有短柄,幾無與花柱近等長的情況,唯花幼時有此情況。另外在同一花序中也有子房近無柄或有柄,以及近無毛或有短柔毛的混雜情況。所以S. melea schneid.與本種為屬同一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