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變臉(川劇絕活)

川劇變臉(川劇絕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川劇是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將川劇變臉藝術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唯一一項國家機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條例,故意或者過失泄露,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於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劇變臉
  • 外文名:chuan ju bian lian
  • 起源:明朝
  • 相關人物:謝平安,彭登懷,龍怡策
歷史起源,川劇分類,技藝特點,變臉類別,表現手法,川劇特技,情緒化妝,人物特點,王道正,新生藝人,黃磊,經典劇目,

歷史起源

變臉之於川劇,有如噴火之於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
說起變臉,有必要先到川劇那裡去溯一溯源頭。話說清乾隆、嘉慶年間,每至逢年過節之際,在四川鄉鎮村落碼頭處林立的廟堂都會搭起戲台以作慶典,久而久之,川劇就在街頭巷尾之中漸成氣候。清代“兩湖填四川”,為蜀地的文化帶來了諸多新元素,昆、高、胡、彈、燈,諸腔戲班匯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淨、末、醜同亮相於茶館的小戲台之上,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川戲",後才改稱“川劇”。
川劇變臉川劇變臉
相較於川劇藝術本身的淵源和博大,變臉的技藝成形則還要歸屬於二十世紀。在這期間,變臉在戲班的對台戲中不斷摸索、演變、精化,漸漸成為川劇的一大特色。川劇的悲劇極有特色,喜劇獨樹一幟,凡是情感波折、內心激變之處,變臉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誕猙獰的面相變化表現出人物內心不可名狀之律動,作為一種對人物內心非常獨特的表現手法,無疑大大增加了川劇本身的表現力,每及名角表演變臉,就常常釀成爆棚之患。可見,老百姓對這種極端好看的耍活兒是打心眼地認可的。

川劇分類

川劇絕活:變臉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在面對兇猛野獸的時候,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跑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台,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 “抹臉”、“吹臉”、“扯臉”。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
“吹臉”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
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如《白蛇傳》中的缽童(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黑等七、八張不同的臉。再如《舊正樓》中的賊、《望娘灘》的聶龍等也使用扯臉。 “扯臉”有一定的難度。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乾淨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眾眼目。
還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 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

技藝特點

川劇變臉的變化原理作為國家二級機密,傳至國外時也會造成一定的文化流失,若不加以保護,則有可能會向宣紙那樣,被日本人註冊成別國的專利。
觀賞性
在成都川劇變臉表演的地方很多,除去表演質量不高的演出地,推薦兩個地方:
川劇變臉川劇變臉
蜀風雅韻:該劇場的前身是民間的一個川劇戲曲班,前些年為了旅遊文化的需要、開發旅遊,該劇場聚集了川劇行業中數位名角,展現川劇的各種明間絕活,有較強的觀賞性,在川劇行業中有很好的口碑。
錦江劇場:特色就是經常有傳統的川戲看,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歡到這裡來,看場川戲,喝上一杯茶,真的是一種享受啊。演出很精彩,變臉噴火都有了,非常值得一看,很有特色的。川劇變臉秀,效果非常好,劇情完整,高潮跌宕,舞台效果唯美。地址在華興正街54號(近王府井)

變臉類別

川劇的變臉絕技,讓人匪夷所思:一張臉剎那間可以變幻出十四張之多,真是值得驚嘆的事情。而魯迅先生橫眉冷對的“一闊臉就變”,同樣讓觀眾驚詫萬分。“變臉”之一種:曾經窮途末路,苦不堪言,一朝得勢,飛黃騰達,則再難正眼瞧人,朋友熟人不相往來,看見也不相招呼,連走路也衣角翻飛,拂人於咫尺。
川劇變臉川劇變臉
“變臉”之二種:現實社會,人們可以經常看到達官貴人駕乘高檔轎車,出入高檔別墅、會所,衣香鬢影地頻繁參加所謂的交際、娛樂,一副紙醉金迷又趾高氣揚的派頭,而一旦“雙規”,一旦失勢,就又耷拉腦袋,滿臉無奈與悔恨,教人視之哭笑不得,頓感滑稽之極,又深為痛恨!
“變臉”之三種:認識一個搞工程建修的經理,前幾年衣冠楚楚,臉面光鮮,不想新近碰倒卻是大變其樣,一副委瑣潦倒之象,連說話也底氣不足,囁囁嚅嚅,讓人頓生憐惜之情。一問才知是因為外出包工被騙30餘萬,銀行和個人借款不能到期歸還所致。
“變臉”之四種:而醜陋的女人,不是通過自身素質的培養,以增強可愛的程度,而是藉助現代的整容技術美化成一張精緻漂亮的臉,卻居然可以為她換來金錢甚至前途,實在是奇妙得很!
的確,金錢是男人的臉,有了錢,男人可以裝扮成宋玉、潘安,甚至為所欲為;沒有錢,男人則膽氣全無,就象沒有靈魂的空殼軀體。而女人有了錢,也可把自己塑造成大家閨秀,或者嫵媚麗人、妖魅公主。然而“變臉”之種種何其多也,誰也不希望這種“變臉”繼續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裡變來變去,那就拿出可貴的膽識,做人必要的靈魂來吧!

表現手法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抹臉”是將化妝油彩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便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如果只需變某一個局部,則油彩只塗要變的位置即可。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放裴》中的裴禹,《飛雲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採用“抹臉”的手法。
川劇變臉川劇變臉
“吹臉”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必須注意的是:吹時閉眼、閉口、閉氣。《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等人物的變臉,採用的便是“吹臉”的方式。
“扯臉”是比較複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帶上之類)。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如《白蛇傳》中的缽童(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黑等七、八張不同的臉。再如《舊正樓》中的賊、《望娘灘》的聶龍等也使用扯臉。“扯臉”有一定的難度。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乾淨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眾眼目。
還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
總之,變臉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借鑑,並且已經流傳國外。

川劇特技

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台,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川劇變臉川劇變臉

情緒化妝

中國戲曲的情緒化妝。變臉最先用於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雜劇《灌口二郎斬健蛟》中就有“變化青臉”的記載。當時的變臉是演員進入後台改扮。後世則衍變為當場變臉,成為一項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劇種都有,以川劇最為著名。變臉有大變臉、小變臉之分。大變臉系全臉都變,有3變、5變乃至9變;小變臉則為局部變臉。變臉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臉。前兩種屬塗面化妝,如抹暴眼是演員手指抹上預存於眉頭或鬢的墨青,一抹即變;吹粉更是粗糙,即演員吹起色粉,以改變臉色;後一種則加用面具,一層一層套在臉上,鬆緊死活有度,變時一個個扯下來。此外,還有撕臉與貼臉,現已不多用。變臉要求動作敏捷,不露痕跡。主要用於劇中人物驚恐、絕望、憤怒等情緒的突然變化。

人物特點

王道正


“變臉”的秘訣:
王道正“變臉”始於1985年。當年6月,四川省川劇院赴西柏林參加“地平線85”第三屆世界文化節,演出《白蛇傳》,他從師兄劉忠義那裡接過“變臉”的專用服裝和特製道具。1980年12月,劉忠義隨劇院赴香港演出《白蛇傳》飾演紫金鐃鈸,變了4張臉,令港人眼界大開。王道正追蹤師兄劉忠義,經過刻苦鑽研和反覆摸索,增加為5張臉,在第三屆世界文化節開幕式上引起轟動,傾倒西方觀眾,被譽為“化裝和角色變幻的世界大師”。1987年5月,川劇《白蛇傳》東渡扶桑,在日本首都東京連演16場,又巡迴7大城市演出8場,有4位日本記者跟蹤錄像總計24場,研究王道正“變臉”的秘密,測出他的“變臉”速度在1秒之內,至於秘密在哪裡,只能慨嘆一聲:“不知道!”1996年,王道正曾先後應邀到新加坡、香港獻藝,單獨演出川劇“變臉”絕活,在短短的3分半鐘里,陸續變幻出綠、藍、紅、黃、棕、黑、白、金等八張臉譜。在1996年香港國慶文藝晚會上,主持人沈殿霞小姐翹著拇指,連聲誇獎:“精彩,精彩!我們站在旁邊都看不出你是咋個變的臉。只知道你頭上有機關,身上也有很多機關。”香港“金牌主持”何守信先生也打趣道:“就算不眨眼睛,也看不出竅門所在。黑臉紅光閃閃,更是耀人雙目。”
王道正“變臉”有3大特點:
一、八張臉譜,皆為全臉。一般“變臉”多為半截臉,有點類似影片《佐羅》,嘴巴露在外面;王道正則為全臉,並且解決了呼氣、吸氣與發聲這一難題,看上去就象直接勾畫上去的淨角臉譜;
二、雙向變臉。先由綠、藍、黃、棕、黑等各色臉譜,現出本相,再變金臉。也就是說,王道正先將臉譜一張一張地依次扯下來,揭開自己的“廬山真面目”,最後還要平空濛上一張金臉,隱去真身;
三、緊密結合劇情發展,表達人物內心感情。紫金鐃鈸幾番化變,現出第4張“喜鵲鬧梅”的棕色臉譜,自以為得計,降伏了白娘子,樂得像個小孩子,又拍手,又跳腳。揭開他那陰陽法寶一看,驚叫一聲:“咦,跑了哇!”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周身發火。在這裡,王道正創造了一張黑臉,還要眼冒金星,頭上、胸前、後背冒光,形象栩栩如生。
自1985年以來,10餘年間,王道正“變”了多少次“臉”,他早已記不清了。從成都到北京,從國內到海外,從東方到西方,從舞台到螢屏,聊以自慰的是,從沒有失誤過一次。
王道正總結自己“變臉”的訣竅為14個字:“車身含胸腳手動,穩準到位心有數。”車身、含胸、腳手動,是指全身各個部位都要緊密配合,心中有數,力求規圓矩方,以形傳神,神形兼備,“變臉”才能又穩,又準,又快,又帥,又美。就象實際生活中人們使用家庭電器那樣,川劇“變臉”也是一張臉譜一個“按鈕”,演員在表演中只能憑感覺去摸,不能用眼睛去看,一看便離了形,走神。王道正變8張臉,就要掌握8個“機關”。當然,並非電腦操作,有時也會出現失誤,但不是失在變臉之後,而是誤在操作之中。有一次“變臉”,依次序該第3張臉譜,卻摸到第4張臉譜的“按鈕”。豐富的後台經驗使他臨陣不亂,胸有成竹,先用幾個表演動作迷惑觀眾,贏得極其寶貴的1、2秒鐘的黃金時間,搜尋第3張臉譜的“機關”,仍然有條不紊地變幻下去,亡羊補牢,不露破綻。

新生藝人

龍越,男,民家藝人,川劇變臉演員,1988年06月20日出生於 生於安徽蚌埠。15歲曾叩拜四川遂寧川劇團導演、國家級演員巴蜀變臉王---龍怡策為師學習川劇變臉藝術,以川劇變臉演員身份強勢進入演藝圈,逐漸發展至演員川劇變臉演員身份強勢進入演藝圈,逐漸發展至演員。
龍越參加江西春晚選賽龍越參加江西春晚選賽
藝人“龍越”所傳承的是正宗龍氏川劇變臉,其特色是川劇變臉的主要流派之一,在表演過程中以雙喜臨門,三星高照,仙鶴展翅,金龍翻身,俏佳人,左右開弓,童子拜佛,仙猿偷桃,叼扇臉,噴火臉,臉中臉等,為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臉譜色彩鮮明,神態逼真,幽默詼諧,趣味橫生。身法飄炅優美,動作新穎傳神,一招一式,剛柔並濟,動靜相宜,快慢有序,將川劇藝術特有的手,眼,身,法,精,氣,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龍氏變臉藝術多次在全國性巡演,並在多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友好訪問演出,為川劇變臉藝術的傳播和光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黃磊

川劇變臉大師黃磊工作於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培訓學校,黃磊15歲開始學習川劇表演藝術,現在已有多年的表演經驗,黃磊其為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臉譜色彩鮮明,神態逼真,幽默詼諧,趣味橫生。身法飄炅優美,動作新穎傳神,一招一式,剛柔並濟,動靜相宜,快慢有序,將川劇藝術特有的手,眼,身,法,步,精氣,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盡顯王者風範,在全國各地演出均受到一致好評,並被譽為《巴蜀變臉大師》。
川劇變臉大師川劇變臉大師

經典劇目

變臉中最具川劇特色的,是《白蛇傳·金山寺》一場紫金鐃缽的扯線變臉。當哼哈二將、簡齋、哪吒、韋馱等被白蛇一一戰敗後,法海禪師使出罩攝“妖魔”的神器紫金鐃缽,白蛇仍然在青蛇的掩護下成功逃脫。劇中紫金鐃缽擬人化為缽童,先後三次出場,第一次出場時,以綠藍相間的臉譜亮相,在與白蛇的打鬥中依次變為紅臉綠眉、藍臉金眉、黃臉、白臉黑眼,最後以白臉、笑眼、紅頰的本臉追殺白蛇下場;第二次出場是追殺白蛇的過場戲,以白色的本臉亮相,發現白蛇早已逃走,跺腳之間,突然變為黑臉白眼,急迫白蛇下場;第三次出場仍舊是白色本臉,在與白蛇相遇的一剎那變為金臉濃眉絡腮鬍;最後,當白蛇、青蛇率眾水族敗退時又還原為白色本臉。生動而清晰地展現出缽童尋找白蛇時的張狂,發現白蛇時的激動,罩住白蛇時的喜悅,白蛇逃走後的惱怒等情緒變化過程,具有十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川劇《白蛇傳》中的許仙川劇《白蛇傳》中的許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