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陳靖姑風景區

嵩山陳靖姑風景區

嵩山陳靖姑風景區位於莆田市東莊鎮嵩山,頂有象眼觀天,象鼻交榕,故亦名象山。海拔79米,山上怪石遍地,古寺深藏,樹木鬱鬱蔥蔥,風景優美,且有眾多文物古蹟,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嵩山陳靖姑風景區
  • 地理位置: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 
  • 著名景點:陳靖姑祖廟、嵩山岩等
  • 海拔:79米
歷史記載,祖廟考證,主要景點,嵩山岩,古樟名木,荔枝林,古榕林,八卦曹溪井,龍喉醴泉,嵩山道德亭,

歷史記載

明周瑛《弘治興化府志》載:其山峭拔,上有萬松怪石錯布,如人如獸。有嵩山院在上,院後有岩,俗稱仙姑岩。岩之後有石壁直立,苔花緣石脈結成“文筆峰”字,磨刮不去。唐惠能大法師多次勘察,派北嵩山少林門徒闢為佛門聖地。一代主持法號即為“嵩山”。唐皇賜“嵩山護國寺”匾。寺門面東,僧眾五百,僧房逶迤,傳稱“嵩山南少林”。
1993年初,全國著名專家羅照曾兩次登上嵩山進行實地考察,並查閱地方史志資料,發表了《莆田嵩山少林寺考察記》。目前,嵩山尚存多處古建遺垣及武功遺蹟。臨水夫人陳靖姑學法轉歸故里,修煉於此山石洞,歸仙后建三奶廟於石洞上方。
至宋真宗二年(999年)雕像,時廟宇巍峨,神光卓著,先後受褒封20多次。
大觀三年(1109年)賜額“嵩山護國院”。元代,殿宇失修,又一度荒涼。
至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出仕於嵩山的吏部天官李多見,命僧慧性、心芳會同里人重建大雄寶殿,改面東為面南,並在梵林左、仙宮右擴建象山書院,地方學子云集攻讀。實現靖姑師父之戒“從仙從佛又從儒”。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建,光緒三年(1877年)和二十七年(1904年)兩次重修。現在文物古蹟有:文峰石洞、古三奶廟、千年神像、古樟、龍喉醴泉、八卦古井、陸公墓道、五紀荔林、文章司命。古景有嵩山古廟、南海紫雲。奇觀有練功腳印、石洞探幽、“文筆峰”等。嵩山聖地,儒道釋並舉,歷史悠久,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90年代初,台胞倡建陳靖姑祖廟。
1991年成立祖廟籌建委員會,1995年5月16日成立嵩山陳靖姑祖廟管委會。

祖廟考證

古田臨水宮是陳靖姑成年後主要生活的地方,其神跡主要產生於此,被信奉陳靖姑的大多信徒尊為祖廟。而台灣丁水龍先生經過考證、核實,認為莆田市秀嶼嵩山為陳靖姑祖廟。20世紀90年代中期,台灣等地信徒紛紛尋根謁祖,焚香膜拜,捐資興建陳靖姑祖廟。在台胞的倡議下,在離祖殿不遠的現址修建了占地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建築群,稱為陳靖姑祖廟。從山門、戲台、前殿、主殿到後殿,秩序井然。重檐歇山頂的前殿頗有氣勢,兩對大龍柱雕刻精美,殿中開闊,僅立一醒目木製屏風,汪道涵題寫賀詞,體現出鮮明的兩岸交流、同宗同源的信仰背景。主殿屋面三層檐,殿內石柱36根;後有父母殿,兩廂有36宮,分別以各類姿態:或抱、或攬、或牽著孩子,分兩列排開。主殿與父母殿之間建有百花池、百花橋,主殿前有拜亭;前殿為麟兒殿,主殿前兩側有鐘鼓樓、拜亭及偏殿等建築群,全部為杉木磚瓦仿古結構。主殿的主台高1.56米,殿中供奉順天聖母陳靖姑坐像高4.18米。整體建築群大氣,格局疏朗,院落開闊,為沿海一帶建築精品。陳靖姑被世人尊稱為“陸地女神”。據悉,目前世界各地共有1800多座臨水宮分殿,信眾達8000餘萬人。其中僅台灣崇祀臨水夫人的廟宇就有200多座,配祀陳靖姑神像寺廟的也有3000多座,信眾數百萬人。

主要景點

嵩山岩

逐級升高的朝聖路上可見一鐵門,上書“仙姑媽祖殿”,殿堂上橫額則書“嵩山岩”,殿堂左側石碑題寫“興建三奶廟”。傳此廟為陳婧姑歸仙后所建,是當地民眾決疑、解難、求神的主要場所,特別是婦孺求生育和保全康的重要場合。1991年,由陳靖姑祖籍地竹林村信徒籌資重建占地150平方米的三奶廟,台胞紛紛前來朝聖,廣為尊崇。殿中所奉陳靖姑神像為北宋雕刻的古樟木像,神像背後珍藏著宋代古樟木印章一枚,上刻“嵩山岩敕封太乙真人”及“天賜麟兒”字樣和圖案。 陳靖姑祖籍嵩山下竹林村,學法後轉歸故里,修煉於嵩山石洞。山上有一直立的岩石,石上的拳、腳凹陷之跡清晰可辨,傳說是陳靖姑的“度劍石”。此山頂端有一大岩石屹立於山間,遠望如一蘑菇,稍托在懸崖之頂,人稱“風動石”。嵩山岩構造獨特,岩中有洞,洞中有洞,別有洞天,深不可測。據說石洞可直通山下海邊,人稱“無底金雞洞”。 史載:陳靖姑(904~927年),女,閩縣(今福州市區)人,父陳昌,頗有家產,堂兄陳守元系著名道士。後梁貞明元年(915年)陳靖姑前往閭山院,學道3年,得“閭山正法”,後嫁與古田人劉杞為妻,在福州一帶施法“降妖”,招收弟子。後以斬蛇王宮中,閩王封為“臨水夫人”,食古田百戶,以一子為舍人,靖姑辭食邑不受,乃賜宮女36人為弟子。後唐天成二年(927年)福州大旱,民眾求其祈雨,靖姑有孕在身,仍往龍潭壑為民祈雨,幸天降大雨,旱情得解。靖姑卻傷胎身亡。閩王加封為“昭惠崇福臨水夫人”。後世,靖姑成為福建民間信仰的神道,凡祈雨、驅疫、斬妖、 救產、求嗣,都祈求臨水夫人。南宋淳佑年間(1241~1252年),加封為“崇福昭惠慈濟夫人”,賜額“順懿”。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敕封為“順天聖母”。民間尊為“陳太后”,並流傳至台灣、東南亞以及世界其他地區。

古樟名木

明代古樟。倚於巨岩夾縫,盤根錯節,蟠屈偃蹇,枝幹橫飛,宛若巨龍飛舞於懸岩絕壁之頂,歷經滄桑仍生機盎然。樹高8米多,樹徑1.7米,觀賞之餘更具文物價值。《福建通志》載:醴泉未有鄉,嵩山先有樟;嵩山未興樟先在。當地人們介紹,這株樟植於隋唐年代,《莆田市志》載為明樟,樹齡500年以上。世事多變,該樹幾度被劫,20世紀60年代曾枯萎,在當地民眾精心養護下,至今仍蒼綠茂盛,還發出子樹。這株古樟見證了歷史,見證了生態變化,歷儘自然、人為災害,堅毅生存,煥發出頑強的生命力。

荔枝林

位於嵩山南側山腰,現存7株,樹齡500年以上,成為一片荔枝林。歷經數百年而不衰,鬱鬱蔥蔥,一派生機。年年均能開花結果,據說每株一年能產近千斤荔枝。荔枝莆田盛產,但多長在平原河流水邊,這片長在緊鄰海邊的荔枝堪稱沿海一奇。

古榕林

廟宇往下是一片古榕林,根須繚繞交錯,樹幹如龍蛇飛舞,或伸向山崖,或垂於深谷,株株相併,連理成林。最大的一株榕樹盤踞于山岩之上,一條條根牢牢地抓著石崖,其樹枝攀上另一巨石又生一株,形成“連理母子樹”的奇觀。
連理榕連理榕

八卦曹溪井

在嵩山東面半坡處,有一口不太深的古水井,終年泉水橫溢,井壁每層用八塊石裝砌,與八卦方位一致。據傳,此井為唐代建築,現在為數不多。當地人稱這口井為“曹溪井”。傳說,嵩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避難南方,為開闢少林,在福建、廣東廣為擇地,後來從家鄉廣東曹溪又回到嵩山,禪定這裡為聖地,並開挖八卦井。當地人為紀念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因他又是從廣東韶關南華支後山曹溪來嵩山禪定嵩山時挖掘的,故稱其井為曹溪井,至今還是沿用此名。
八卦井八卦井
在嵩山東面半坡處,有一口不太深的古水井,終年泉水橫溢,井壁每層用八塊石裝砌,與八卦方位一致。據傳,此井為唐代建築,現在為數不多。當地人稱這口井為“曹溪井”。傳說,嵩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避難南方,為開闢少林,在福建、廣東廣為擇地,後來從家鄉廣東曹溪又回到嵩山,禪定這裡為聖地,並開挖八卦井。當地人為紀念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因他又是從廣東韶關南華支後山曹溪來嵩山禪定嵩山時挖掘的,故稱其井為曹溪井,至今還是沿用此名。

龍喉醴泉

嵩山是醴泉半島的高峰,山頭小巧玲瓏,山的西北面石崖陡峭,東南斜坡,屬於缺水山頭。可是,在山腰處則有一石縫泉水,終年泉水絕,從未間斷過,而且水又特別清澈。過去,周圍許多村莊舉行盛大宗教活動時,從這裡取水,以供神佛茶用。20世紀80年代,由於開採石頭,龍喉嚨也降到半山腰,但流水仍然不斷。許多水質專家考察此泉,認為不但泉水純淨,而且含有礦物質,有人曾想把它開發為礦泉水。傳說,過去此泉水是供讀書人用的,舊的龍喉尤在。近年,在新建陳靖姑祖廟中,又現出兩處泉水,特別是祖廟主殿後山巔,兩面斷岩裂壁,周圍過去是海,現在圍海造田,沒有高山供給水源,但這石窟卻終年有泉。有的地質學家認為,嵩山岩的地質結構是斷裂岩,但此泉從何而來,無法解釋,小小一窟泉水,卻無法找出源頭,實為罕見奇觀。

嵩山道德亭

嵩山道德亭為八角亭,二層檐與八卦方位完全一致,
屋頂上有先天八卦圖。亭內中間八個方位,緊連八塊石碑,以實用八卦圖排列,上刻老子道德經81章5000餘言。亭用八根石柱支立,柱之間有石椅排列,可供遊人閱讀欣賞與分析研究道德經之深刻含義。亭門上有著名畫家朱成淦題聯:“道高龍虎伏;德重人民欽。”中國軍事科學院,國家級書法家郭萬松題匾“嵩山道德亭”。嵩山道德亭是典型的數、理、形、象的結合體,又是學習《道德經》的好場所。
陸公墓道陸公墓道
據嵩山景區陳靖姑祖廟管委會主任卓國良、董事長林孟烈介紹,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中,東莊鎮注重景區旅遊開發,挖掘文化底蘊。嵩山景區陳靖姑祖廟管委會正在抓住陳靖姑信仰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機遇,聯繫東莊鎮其他相關景區及浙江、寧德、福州等陳靖姑文化單位,弘揚陳靖姑文化,將東莊嵩山陳靖姑景區打造成兩岸品牌旅遊基地,促進兩岸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