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島東部灘涂區

崇明島東部灘涂區

崇明島東部灘涂區面積有3萬公頃,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野生鳥類集居、棲息地之一,目前正在申報世界重要濕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明島東部灘涂區
  • 地理位置:上海東北40公里 
  • 面積:16000公頃
  • 海拔 :  0~5米
基本資料,簡介,土地利用,濕地鳥類,其它動物,主要研究,

基本資料

位置:31°30′N,121°45′E;上海市,上海東北40公里,長江口,崇明縣境內。
面積:16000公頃。海拔 0~5米。
濕地描述:長江口一個長76公里,寬15公里的低位沖積島嶼的東面,大片淡水到微鹼水沼澤地,潮灣和潮間灘涂。從長江帶來了泥沙使該島正在迅速增大。低潮時,泥灘向外延伸達5公里。淹水程度受長江的淡水流及東海的潮水影響。島四周圍有海塘並不斷擴展圍墾農用。海塘內有許多小面積的蘆葦和魚塘。
主要植被:三梭草和蘆葦為優勢種的微鹹水蘆葦沼澤群落
經濟和社會價值:灘涂支持重要的捕捉魚類、甲殼類和貝類的副業及蘆葦業。

簡介

崇明島水土潔淨,空氣清新,景色秀麗,風光旖旎,自然環境潔淨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生。沒有喧囂與污染,只有心靈的寧靜與生命的安詳;民風淳樸敦厚,充滿了理解與寬容的祥和氛圍。1300多年歷史文化的沉澱,自然的景觀與藝術的靈光交相輝映、爭奇鬥豔。
崇明島地處江海交界之處,長江下泄泥沙在島周圍形成了巨大的灘涂,此為崇明得天獨厚之處。1956到1984年崇明島共圍墾土地612560.7畝。1984年,高度在0米以上的灘涂有42萬餘畝,其中在吳淞標高2米以上的20.55萬畝,標高3.2米以上的13.6萬畝,標高3.6米以上、已具備圍墾條件的8萬餘畝。北部和東部泥沙淤漲迅速,灘涂面積較大。
灘涂上繁殖生長石璜(土雞)、蟛蜞、蘆葦、關草、絲草、蘆竹等動植物,蘊藏著較豐富的生物資源.在沙沙的蘆葦盪,在蒼茫的天水間,昂聚著一簇簇翠綠,那翠的是楊,綠的是柳,如箭般刺向藍天的是水杉。

土地利用

捕魚,捕蝦及貝類,早春捕鰻苗。家畜放養(主要是水牛)一直到還用傳統的捕鳥技術:翻網,假鳥哨子捕捉遷徒水禽,特別是 鷸,80年代早期規定禁獵,但到琿沒有禁止。海塘內圍墾的土地用於集約性耕作,栽種水稻、小麥、油菜和蔬菜。干擾和威脅 淤積的灘浚不斷被圍墾農用,這中斷了微鹹水潮灘轉變為永外性淡水沼澤的自然演替過程。沼澤地和灘涂上捕蝦,拾貝特別早春捕鰻苗活動對鳥類有相當大的干擾,有些地區被開發為林區。

濕地鳥類

濕地是許多種遷徒 鷸極其重要的驛站,尤其在春季遷徒期,曾一次記錄多達10000隻,已記錄到43種,常見種包括:金(班) 、灰班 、環頸、蒙古沙 、鐵嘴沙 、班尾睦鷸、小杓鷸、中杓鷸、紅腰杓鷸、紅腳鷸、澤鷸、青腳鷸、林鷸、翹嘴鷸、翻石鷸、紅腹濱鷸、細嘴濱鷸、紅胸濱鷸、尖尾濱鷸、黑腹濱鷸、彎嘴濱鷸和闊嘴鷸。多次記錄到小青腳鷸、半蹼鷸和勺嘴鷸。該地區可能是這三種珍稀種的重要驛站。研究表明 鷸利用該地每天增加它們體重的2~3%,證明灘涂遷徒前育肥的重要性。33種水、涉禽在此越冬,包括大天鵝,小天鵝,白頭鶴、白枕鶴、白鸛、黑臉琵鷺、鴛鴦等。1987年以來每年都有三群小天特殊(30000餘只)在該島東端沙灘上越冬,幾種水禽在此繁殖。1987年4月下旬在沼澤地見到15對黑嘴鷗,並風到它們繁殖行為的標記。蘆葦地生存著震旦鴉雀的種群。

其它動物

灘涂有相當豐富的無脊椎動物,具有高密度的小型甲殼類,瓣鰓類、腹足類和環節動物。

主要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錢國楨教授(已故)1982年以來率其學生對該島的遷徒鷸進行了系統的研究。1987~1990年上海市環境保護局立項調查該地的鳥類資源。1988年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在該地設立了環志站。
崇明島東部灘涂區崇明島東部灘涂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