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 2005年9月19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其範圍涵蓋整個崇明島,東西寬約為76公里,南北寬約13~18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

公園雄踞於萬里長江的入海口,南與嘉定、寶山隔江相望,北與江蘇海門、啟東一衣帶水,猶如蘊含於長江巨龍口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
  • 地理位置:崇明島
  • 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
  • 批准時間: 2005年9月19日
景區概述,歷程發展,成功優勢,總體規劃,重要意義,七大價值,相關影響,

景區概述

崇明島地質公園於2005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由“一園三館一站”組成,即西沙地質公園,崇明島西沙濕地科普館,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館、前衛村木化石科普館及崇西濕地科學實驗站。其中:西沙地質公園內擁有20多處典型的潮灘地質遺蹟景觀點、3公里長的潮灘木棧道、10處大型木質觀賞平台及4個科普長廊;西沙濕地科普館擁有120平方米的濕地科普展示板;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館擁有200平方米的各類潮灘地質遺蹟科普展片;前衛村矽化木科普館擁有中國西北、華南和緬甸等東南亞不同區域的矽化木化石和江南各類奇石展品;崇西濕地科學實驗站擁有11個實驗室,4個大型實驗平台。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
崇明島為世界第一大河口沖積沙島,園內保存了大量的地質遺蹟和地貌景觀。完整的大河口三角洲地層系統紀錄了260萬年來海平面的變化;古老的沙堤、完整的歷代海塘、避潮墩見證了上海的海陸變遷;優美神奇的潮溝、波痕、陡坎代表了典型的淤泥質的潮灘地貌景觀,複雜的潮汐運動、大河分流、鹽水入侵、最大混濁帶景觀代表了塑造大河口地貌的典型動力。園內獨特環境孕育了獨特的海三棱藨草-藨草-蘆葦濕地植被,保留了重要的全球遷徙珍稀侯鳥種群和“活化石”—中華鱘等特有的珍稀生態物種。園區內有許多自然、人文歷史古蹟,尤其以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學宮、壽安寺等最為著名。園內水土潔淨,空氣清新,風光優美,地質科學奧妙,是休閒度假、旅遊和科學考察的勝地。

歷程發展

1999年,國土資源部啟動“國家地質公園計畫”,2000年以來,全國正式開展了四批國家地質公園申報評選工作,共批准建立了138個國家地質公園。其中12個國家地質公園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定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崇明島得天獨厚的地質資源特色成為上海市申報的首選場所。2003年3月,崇明縣政府為充分挖掘崇明地質地貌和生態資源,聯合上海地質調查研究院積極準備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研究和申報任務,進行了資料收集整理、現場踏勘、數據分析、報告編寫和設計地質公園等一系列工作,歷時兩年多,先後到北京參加了兩次評審會,期間對公園的定位、內容報告進行了多次修改。2005年9月19日,上海崇明島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正式獲準成立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
2005年12月,國土資源部、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領導來崇明指導工作,經過初步討論,鑒於崇明島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極力推薦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成功優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球剛興起環保熱的時候,地質學家就提出了要用建立地質公園這樣的方法來保護地質遺蹟免遭破壞。中國方面於1970年代出台了相關條例,直到1999年,國土資源部正式宣布了保護地址遺產計畫。申報工作已經進行了4次,現批准的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有138家,其中以黃山,石林、長江三峽等著名旅遊景點為主。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
和那些大山大水相比,崇明的確貌似無奇。但崇明作為整個長三角地貌的代表,卻在整箇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有著典型的地貌價值。崇明三四百米泥土下的基岩和黃山、泰山是完全一樣的,那些“千層糕”一樣的石塊有一m多高,本身就具有審美價值。
不僅如此,在將來的地質公園中,崇明還將進一步開發生態旅遊,例如可以用鑽孔的方式,在地下模擬出地質運動給遊客觀賞;在崇明的地下斷裂帶中蘊藏了豐富的地熱資源,這些溫度超過25攝氏度的地下水當然可以開發成溫泉;崇明的植被和動物資源很豐富,觀鳥等等已經是崇明的招牌旅遊節目了,9月加入地質資源後,崇明的生態旅遊將更全面,更完善。
崇明地質公園早在2005年就通過了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的第四次審批,現已經開始為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做準備了。世界級別的審核除了自然條件,十分注重科普指標,現崇明已經有了世界河口博物館,一個更大規模的地質館正在規劃中。

總體規劃

一、 地質公園的性質
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優雅的美學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範圍的地質景觀為主體興建的公園實體,是集觀光遊覽、度假休閒、醫療保健、科普教育與文化娛樂於一體的公共設施,是進行地質科學研究考察的場所。
二、規劃的範圍與時限
1、規劃範圍
規劃範圍為崇明島東部,中部南門新城和崇明西部綠化鎮等三塊區域中部分地塊。總體面積約174平方公里的區域。其中三塊主要地段為規劃核心區,其周圍主要地質地貌景觀區為遠景規劃區。
2、規劃時限:15年。
近 期:2006年——2010年。
中期:2011年——2015年。
遠期:2016年——2020年。
三、總體布局
根據崇明地形和景點分布狀況,將崇明國家地質公園劃分為“一核多極”,他們分別是:一核為世界河流博物館、五極為五個主要景觀區:分別為新城三角洲文化區、西沙地質科學景觀區、東灘濕地遺蹟生態景觀區、東灘灘涂國際候鳥景觀區、東灘河口中華鱘生態景觀區。
整個景區布局規劃如下:
世界河流博物館,是整個地質公園建設的核心工程,位於崇明新城。主要依託崇明島,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主要展出世界河流獨特自然生態、水利工程及文化遺蹟。
新城三角洲文化區,是地質公園的重要景觀區,位於崇明新城內東門路以東,老效港以西,鰲山路以南一直到長江邊灘的區域,控制面積300公頃,規劃面積100公頃。功能定位為主要展三角洲文化。通過雕塑、展櫃和各文化博物館,展示長江三角洲的悠久古文化和崇明島獨特的圍墾文化等。
西沙地質科學景區,是地質公園的光環區,位於崇明島西端綠化鎮的新建水閘以東,明珠湖以西,沿江大道以外的區域,區內建設河口地質博物館和西沙邊灘濕地觀光區。其中,河口地質博物館控制範圍150公頃,規劃範圍60公頃。西沙邊灘濕地觀光區控制範圍500公頃,規劃範圍360公頃。在河口地質博物館內通過各種手段展示長江三角洲獨特的地質地貌,在西沙邊灘濕地觀光區通過棧橋展示濕地的實際的潮溝、沙波等地質地貌和生態景觀。給遊客一個強烈的大河口地質地貌概貌,兼顧旅遊服務功能。
東灘濕地生態景觀區,是地質公園的重要景觀區,位於崇明東灘1992大堤和1998大堤之間,東灘大道以北的區域,控制範圍200公頃,規劃範圍150公頃。功能定位為主要展示封閉性的潮灘濕地各種地貌生態遺蹟,開展各種休閒娛樂活動。讓遊客感受優美的濕地生態環境,享受優美環境下的美好生活。
東灘國際候鳥生態景觀區,是地質公園的核心生態景觀區,位於崇明東灘1998大堤之外,控制範圍2000公頃,規劃範圍600公頃。同時也是地質公園生態敏感區,為國際候鳥觀賞區和保護區。區內不進行任何重大建設。
東灘河口中華鱘生態景觀區,是濕地地質公園的主要景區,位於東灘南側贏東村南分場,控制範圍70公頃,規劃範圍10公頃。為河口珍稀魚類觀賞保育區。

重要意義

1、適應上海未來城市定位及其內在需求
崇明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明確將崇明獨特的淤泥質潮灘地貌、植被、鳥類等地質遺蹟、生態景觀以及崇明島著名的人文歷史景觀作為國家品牌的地質遺蹟和景觀進行規劃、保護和宣傳開發,大大提高了崇明天然資源環境的資本價值。無疑對發展上海生態旅遊度假、會議會展生態觀光、研發創新,運動休閒、教育科普等提供了更多的實質性的內涵和機遇。
2、適應崇明生態島建設目標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崇明發展,2005年,上海市政府通過了《崇明島域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將崇明建設成為集森林花園島、旅遊度假島、生態住區島、科技研發島於一體的面向西太平洋沿岸的國際性“海上花園”,成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具有人文生態活動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示範作用的“生態島區”,成為上海國際大都市輻射長江三角洲和中國沿海大通道新增加的“北翼紐帶”。
2005年3月上海市科委正式啟動崇明生態島建設科技重大專項。促進崇明島社會、經濟與生態和諧持續發展。現該重大專項已形成《崇明島生態島建設科技支撐方案(2005~2007)》,啟動了崇明生態科技創新基地一期工程—上海市生態研究中心,生態六大實驗室,10個優先生態項目等具體工作。國家科技部高度重視“崇明島生態建設”專項,將其作為“部市合作”重要工作予以推進。市科委還邀請本市科技、經濟、社科界專家,成立了“崇明生態島建設”科技諮詢專家委員會,翁史烈院士、陳吉余院士等32位資深專家首批獲聘。
儘管《崇明島域總體發展規劃》描繪了生態島的發展前景,解決了做什麼的問題。儘管市政府已經啟動了崇明生態島建設科技重大專項,在諸多方面進行有成效的建設。但是,崇明島真正實現集森林花園島、旅遊度假島、生態住區島、科技研發島於一體的“海上花園”尚缺乏骨幹依託產品或景觀,生態保護範圍內容單一,旅遊缺少博物文化場館,科普缺少基地和內涵,景觀缺少旅遊吸引力,資源缺少研發內涵力,形象缺少國際知名度產品。另外崇明的發展還面臨污染加重、生態退化(濕地面積減少)、產業落後(第一產業比重大)、基礎設施滯後、經濟薄弱(人均GDP水平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1/4),人口文化程度較低(農村人口接近50萬)等現實狀況。在上述薄弱的基礎上,如何做到生態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協調發展,真正把崇明建設成生態島,是急需考慮和規劃的大事。

七大價值

1、生態環境價值——全面提升崇明生態保護內涵
崇明生態島建設前提就是生態保護,沒有生態保護,就沒有生態島的建設。崇明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明確將崇明獨特的淤泥質潮灘地貌、植被、鳥類等地質遺蹟、生態景觀和崇明島著名的人文歷史景觀作為國家品牌的地質遺蹟和景觀進行規劃、保護和宣傳開發,這無疑對崇明生態保護內容、手段等提供了更多的實質性的內涵和機遇。利用崇明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可以充分全面提升崇明生態保護內涵,對崇明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2、產業價值——快速提升崇明產業結構
崇明生態島建設的內在需求必然要求崇明必須堅持走跨越傳統工業化的一條生態型現代化的發展之路,必須走依託上海的強大生態需求、通過優質生態化與經營自然環境資本帶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生態型現代化之路。崇明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正好能適應上述要求,通過規劃建設和開發崇明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崇明形象工程—世界河流博物館,保護典型的生態型地質遺蹟景觀點觀光設施,設計科學旅遊地質公園的旅遊線路,拓展生態旅遊空間。這樣就能充分挖掘利用組合崇明島自然資源,帶動崇明島的以旅遊光為主導,會議會展、科研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調整崇明得產業結構調整。真正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協調發展。
3、品牌價值——迅速打造崇明形象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特別是公園內規劃建設世界河流博物館,對於提升崇明形象,迅速促進崇明旅遊產業至關重要。崇明要實現生態島的建設理念,不管如何發展,其中一條是必然要成為世界級的旅遊名勝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國內外的人們到崇明進行旅遊觀光、才能成為會議會展中心,才能成為海上花園。實踐表明:旅遊名勝區的發展的根本經驗有兩條:一是要通過規劃建設,引導人們旅遊;二是要塑造世界級品牌效應,吸引人們旅遊。崇明島是世界第一大河口沖積島,記錄了典型的現代大河口動力沉積過程和三角洲發育演變過程。在這裡建設世界級的河流博物館,理所當然,而且縱觀國內外,還沒有河流博物館。通過大投入,建設世界河流博物館,並引導其成為崇明未來的形象工程,使崇明島以新的姿態在國際上亮相,成為世界上獨特的可持續發展的著名地質公園,成為國際旅遊者的休閒場所至關重要。
4、旅遊、休閒價值——促進崇明旅遊產業化升級
上海現有人口1300萬,流動人口達300萬之多。人們工作繁忙,工作之餘找一個安靜的、有文化價值的休閒空間的需要日益提高。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符合這樣的需求。既為上海大都市開闢旅遊、休閒園地,又同時為2010年世博會增添地質—生態環境旅遊勝地。
5、科研價值——帶動崇明研發創新產業
建造地質公園,能認識青藏—喜馬拉雅隆升與河口三角洲建造的回響;認識潮灘沉積動力、沉積地貌學;認識海陸相互作用—沖淡水、鹽水楔現象以及社會效應;認識長江河口南、北支成因及其對河口環境演化的作用;認識河口最大渾濁帶的形成機理——化學、生物、物理相互作用與效應;河口區重力沉降作用及其機理;認識潮汐運動、季風和風暴潮的運動規律;了解濕地生態循環機理,理解候鳥遷徙的知識;認識流域人類活動與河口的相應關係;認識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
6、文史教育價值——促進崇明教育科普產業
崇明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是進行環境美學和環境意識教育的資源,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生態類型是進行環境意識、環境知識教育的載體。興建崇明國家地質公園,普及宣傳可持續發展理念,對實施可持續基本國策,走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之路,具有重要價值。
7、美學價值——塑造上海美好形象
崇明島裝飾圖案似的灘面波痕、複雜的潮溝系統、優美的沙波圖案、活潑雀躍的破浪,翩然起飛的黑頸鶴、悠然覓食的鴴鷸、無不昭示著大自然動若脫兔,靜若處子之美。展示生命與環境的和諧美。

相關影響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具有科研、生態環境、科普教育、文史、經濟開發以及美學遊覽6大價值,公園的建成一定會帶動整個崇明的旅遊業和其他行業。因此這不僅是對崇明生態旅遊品牌的完善,更是上海提升國際大都市地位的需要。其實這個問題也是紐約、倫敦、東京、香港等世界上著名城市共同的問題。這些城市經濟的繁榮是不容置疑的,而生態的繁榮是他們發展的更高階段。
崇明島的定位歷來就是一個生態島,生態島的發展是以旅遊、會展等第三產業為主的。求知慾旺盛是城市居民精神品質的一個體現,因此生態旅遊就是一種高層次的旅遊模式。地質公園集地質、地貌科普展示與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功能恰巧能滿足這種高層次的需要,整個崇明島也就因此具備了更高的品牌價值。建成後,崇明旅遊不再只限於抓魚、抓螃蟹這樣的漁家樂,而是使得這一上海的鄉村旅遊品牌升級為全國品牌,如果以後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成功,那就又能升級到世界品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