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菠菜

山菠菜

藜科濱藜屬的一個種, 學名Atriplex horuensis L.,一年生草本飼草作物。又名野菠菜、榆錢菠菜。原產中國青海和新疆。青海、新疆、內蒙古、河北、山西、黑龍江等省 (自治區) 高寒地區和鹽鹼地栽培。適於冷涼氣候, 不耐高溫, 南方不宜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菠菜
  • 拉丁學名:Atriplex horuensis L.
  • 別稱:野菠菜、榆錢菠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藜科 Chenopodiaceae
  • :濱藜屬 Chenopodium
  • 分布區域:中國青海和新疆。青海、新疆、內蒙古、河北、山西、黑龍江等省
  • 國外分布:日本朝鮮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 海拔:to 1700
形態特徵,用 途,播種方法,產地分布,食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匍匐莖,莖下部伏地,上升,高20~60cm,鈍四棱形,有疏柔毛;直根系, 根深30~60厘米; 莖高2米左右, 棱形, 光滑;;葉為三角卵圓形或戟形, 對生和互生; 花梗著生於頂部和葉腋間,雌雄異花;種子圓形, 莢生於增大的圓形苞葉中,千粒重8克左右。種子壽命短,2~3年即失去發芽能力。
葉柄長1~2cm;花序下方的1~2對葉較狹長,近於寬披針形。輪傘花序密集組成頂生的穗狀花序,每1輪傘花序下方承以苞片;苞片向上漸小,扁圓形,長5~8mm,寬0.6~1.5cm,先端紫紅色,有長2~3mm的尾尖,邊緣有纖毛;花萼連齒長約1cm,二唇形,上唇扁平,寬大,先端有3個截形的短齒,中齒寬大,下唇2深裂,先端有小刺尖,邊緣有緣毛;花冠淡紫或深紫色,長1.8~2cm,明顯伸出花萼很多,冠筒長約1cm,內面近基部有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內凹,先端微缺,下唇寬大,3裂,中裂片較大,邊緣有流蘇狀小裂片,側裂片長圓形,細小,下垂;雄蕊4,前對長,均上升至上唇之下,花絲頂端2裂,1裂片有花葯,1裂片超出花葯之上,花葯2室,極叉開;花柱頂端2淺裂。小堅果卵狀,長1.5mm,棕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用 途

葉片肥厚、柔嫩, 主要做豬的青飼料。宜青飼或打漿, 也可做青貯料。刈割時留茬高度20厘米並帶有5~6片葉, 以利從葉腋中再生新枝。此外, 也可劈葉利用, 不斷劈掉下部葉, 留中上部葉繼續生長。乾草含乾物質96.3%, 其中粗蛋白質15%, 粗脂肪3.6%,粗纖維9.3%,無氮浸出物48.4%,灰分20%。

播種方法

苗期能耐-6℃低溫,結實期能耐早霜, 在高寒地區生長良好。抗旱性較好, 也能耐澇。耐鹽鹼,在pH為9的重鹼地上出苗保苗率可達80%以上。在土壤含鹽量0.3-0.6%的範圍內能夠生長。早春化凍後即可播種,播種量7.5-15kg/ha,條播或撒播。出苗後間苗,按行距30-60cm,株距20cm定苗。

產地分布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及江西;生於路旁、山坡草地、灌叢及潮濕地上,海拔可達1700米。日本,朝鮮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食用

有幾種藜屬植物均稱為山菠菜,最常見的可食用品種為菜園種植的山菠菜(Atriplex hortensis)。山菠菜是一種耐寒的一年生植物,又名麝香草、法國菠菜和奶油葉。枝高葉厚,可與菠菜一樣烹食。菜園山菠菜與其它相近品種的山菠菜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最古老的種植植物之一。山菠菜原生長在歐洲和西伯利亞,古希臘人和羅馬人廣泛用來醫治咽喉痛、消化不良和黃疸病,也用作菜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