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英文名為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直譯為“中華帝國(北洋)鐵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前身。

基本介紹

學堂建立,學堂經歷,最早學校,奏設背景,

學堂建立

1896年,津榆鐵路總局(北洋鐵路總局)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創始人之一吳調卿,以津榆鐵路總局總辦的身份兼任鐵路學堂第一任總辦(校長)。
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鐵路總局在上海的《申報》、《新聞報》等報刊上刊登《鐵路學堂告白》、《鐵路學堂章程》,向外界宣告鐵路學堂的建立並開始招生。在《鐵路學堂告白》中說:“本局奉準設立學堂,延聘教習、專授造橋、造路工程各事。考選良家子弟,不拘何處,年在二十歲左右,讀過中西書籍,文理通順者40名,為頭二班學生,月給贍銀。如有願學者,取其家屬甘結及同鄉紳士保結,於(農曆)十月二十日以前來局報名,聽候擇期考驗。入堂試習三個月後,再定留堂肄業。”
鐵路學堂建立,《申報》、《新聞報》等眾多媒體紛紛報導。稱道:“從此人才輩出,毋事借才異地。至其堂規周密,寓意遙深,專習鐵路工程,不雜另藝;自入學以至成才,無不優其廩餼,示以階級,獎勸畢昭,尤深欽佩;非他處之所習非所用也。”

學堂經歷

在鐵路學堂奉準開辦時,總辦吳調卿委託金達從英國倫敦聘請史卜雷(E.Sprague)為總教習,但因路途遙遠,史卜雷於1897年2月方才到達。為了能夠儘快開學,路局從唐山附近的開平武備陸軍學堂聘請德國教習沙勒(Schaller)為臨時教習,並主持招生。沙勒在天津招考學生12名,其後經路局與開平武備學堂商妥,由沙勒從該校挑選優秀學生8名。沙勒招收的這20名學生就是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的第一屆第一班的學生。學堂原計畫招收頭兩班學生40名,未能招滿。1897年3月,鐵路學堂開學上課。
鐵路學堂校址原定於山海關,一則因北洋官鐵路局工程分局撤銷,舊址可以利用,節省費用,且“一俟經費充足,再於北戴河購地蓋屋”(《鐵路學堂章程》);二則因山海關有機器廠、造橋廠,近山沿海,適於野外工作,學生可以實地學習測量和實習。
但臨近開學,工程分局的房屋未能騰空修繕,為爭取時間,路局與設在天津的北洋大學堂(北洋大學前身)商定,暫借該校校舍上課,同時北洋大學堂的教師、圖書、儀器可資借用。開學後不久,兩校學生發生摩擦,引起了山海關內外鐵路督辦大臣胡燏棻關注,胡在視察山海關內外鐵路時,深感鐵路學堂造就鐵路人才對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遂指令鐵路學堂按原議遷至山海關。
1897年11月22日,學校遷至山海關。在遷校過程中,路局派羅仙橋為學校監督,根據《鐵路學堂章程》的規定:“學堂由總局遙制,毋庸在列總會辦,提調各名目,以節靡費。惟另設監督一員,常住堂中,遇有重要事件,由監督稟商總局酌奪。其餘日行事件及堂中各項司事,均歸監督管理。”監督一職相當於常務副校長,在山海關時期,擔任學校監督一職的先後還有胡叔博、藍軼符。
山海關建校創業很艱難。學堂的房舍為磚瓦建築,坐北朝南,計有四進。前三進有東西廂房,為井院。第四進為後院,用作學生運動場地。正堂外有個西小院,設有發動機、抽水機、車床、鑽床和一些電工、鉗工、木工工具,並有收發電報的設備,具有實驗室的雛形。學堂院外東側為師生共用的大食堂,學堂大門門楣上懸一橫匾,鐫刻“北洋山海關”五個小字、“鐵路學堂”四個大字。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山海關淪陷。山海關鐵路學堂為俄軍強占,學堂教學被迫中輟,師生離散。這對中國鐵路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一個巨大損失。1902年8月,八國聯軍從山海關撤軍,1903年督辦關內外鐵路大臣和關內外鐵路總局總辦曾經積極籌劃,力圖恢復山海關鐵路學堂,終因經費支絀,未能實現。
學堂現狀學堂現狀
1905年10月15日,路局總辦親自前往唐山火車站以西,唐山鐵路機器廠以北擇定校址,旋即購地192.85畝,唐山建校工作從此開始。1905年,在唐山籌備恢復建校時,學堂仍按山海關鐵路學堂舊制設立鐵路工程科,學堂以唐山鐵路學堂命名。因增設礦科,1906年3月27日,確定學堂名稱為“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後因校址已在唐山,1908年改稱“唐山路礦學堂”。

最早學校

這張被稱為國內發現最早的大學畢業文憑,比4開報紙還大,長47.3厘米、寬33.5厘米,相當於大學畢業證書4倍大,畢業證的底色是淡藍色。交大校史辦公室主任楊樹彥說,畢業證的材質是布紋紙。
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證上的字跡清晰可見,其正上方有用英文印著“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畢業證右下角用毛筆手書豎寫著“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張孝基”,表明這張畢業證是頒給當時學生張孝基的。在畢業證的右下方“監督”(也就是現在的校長)一欄上寫著“藍軼符”。根據西南交通大學校史記錄,藍軼符於1899年春至1900年9月任該校“監督”。
畢業證正中填寫有張孝基從1898年到1900年在該校就讀完成正規課程畢業,以及張孝基正規課程畢業考試成績情況,這些課程是English、Chinese、Mechanics、Drawing等7門主修課,在Chinese的成績一欄填寫有“文義通順”字樣。

奏設背景

西南交通大學檔案館人員在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發現一個折片名為《奏為擬設立鐵路學堂所需經費在火車腳價等項下酌加套用事》的奏摺,藏在“宮中朱批奏摺”類檔案中,時間為光緒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公曆1896年10月29日)。在摺子中,王文韶指出,鐵路不斷延伸,鐵路人才急缺。他計畫將鐵路學堂定址于山海關北洋鐵路總局旁,招生80名,聘請洋文正副教習3人、漢文教習2人,並分班教學,學制為3年,畢業後按照其學習情況予以分配。而折後的“該衙門知道”,是朝廷的批示,批准了王文韶的上奏請求。
光緒皇帝御筆朱批准予設立鐵路學堂奏議光緒皇帝御筆朱批准予設立鐵路學堂奏議
摺子全文如下:
再津關自設鐵路以來,徵兵運械,通商便民,成效昭著。接修關外工程,津盧一路亦經奉旨興辦,近又議建盧漢鐵路,從此風氣大開,實為富強之業。唯造橋、造路、製造車輛及行車司機等事,借材於泰西各國,殊非久違之圖。經臣飭,據鐵路總局道員吳懋鼎、張鴻順等公同商,酌擬就山海關局房設立鐵路學堂,招選學生八十名。派洋文正副教習三人,漢文教習二人,分班教授,三年為期。學成後量材器使,仍隨時募補足額。將來廣建鐵路,可期取用不窮,較之借材異國,所省實多,且可免要挾居奇之患。所需學堂經費,歲約銀一萬餘兩,即在火車腳價項下,按照向章,客貨每銀一兩,酌加三分;開平礦局運煤腳價,酌加二分,以資套用,不另請撥款項。俟經費充足,再行推廣辦理。除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戶部查照外,理合附片陳明,伏乞聖鑒,謹奏。
光緒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直隸總督王文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