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為山東省文物局所屬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全省水下文物的調查、保護、發掘和研究工作。中心內設辦公室、水下考古研究室、技術與裝備室、出水文物修復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 成立時間:2015年6月24日
介紹,發展歷程,業務開展,

介紹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成立,將有力推動水下考古和水下遺產保護等工作,對深入研究山東海洋文化和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等課題具有重要意義。”謝治秀說。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成立後,將全面開展沿海海防設施、廟島周圍水域、大運河、東平湖等水下遺產資源調查,並實施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及考古工程。

發展歷程

2015年6月24日,從山東省文物局獲悉,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業務開展

一、開展業務活動情況:
(一)加強機構建設,迅速完成中心組建工作。
2月,山東省編辦批准設立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魯編辦〔2015〕8號),為山東省文物局所屬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經費來源為財政撥款;核定編制15名,其中管理人員3名,專業技術人員12名。6月24日,在2015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山東主場系列活動中,副省長季緗綺、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為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揭牌。7月,爭取山東省編委會批准2015年度8個用編進人計畫。同時申請2016年度6個用編進人計畫,其中管理人員1人,專業技術人員5人。
我們整合山東省文物保護資源,截至目前從山東文物系統中調入了4人,其中具有考古發掘領隊資格1人,參加全國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培訓2人。聘任了具有考古發掘領隊資格人員4人,熟練技工1人,參加到中心日常的業務工作中,目前中心已取得了山東省考古勘探團隊資格證書。另外今年還選派3人參加2015全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考古)培訓班;選派2人參加2015年水下考古潛水意外高壓氧艙應急演練;選派2人參加2015年出水金屬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培訓班。
(二)加強制度建設,規範各項工作。
前期籌建過程中,結合國家關於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文物局的規章、制度等,制定了工作規則、會議制度、公文處理辦法、財務管理辦法、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學習制度、考勤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辦公用品及設備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水電使用管理規定、衛生清潔管理規定、電腦網路管理規定、安全保衛規定、工地安全管理制度、關於聘任考古領隊的規定、文物庫房管理規定、文物安全保護應急預案、考古工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範。
(三)堅持規劃先行,編制各類工作計畫工作方案。
1、制定了山東首個水下考古調查項目——東平湖及其淹沒區水下考古調查,編制了《2015年山東東平湖水域及其周圍淹沒區遺址調查方案》,並提交國家文物局,並於2015年5月正式批覆同意。
2、為配合國家海防遺址調查研究課題,中心根據山東沿海各地市提交的海防遺址資料,通過現場實地調研,編制完成了《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調查研究項目工作計畫》,提交國家文物局專項課題申請,並獲得批准立項。
3、通過積極爭取,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設定“山東煙臺廟島群島水下考古陸地調查專項課題”,由我中心負責編制《2015年山東廟島群島水下考古陸地調查方案》,並於2015年10月通過商務談判,將課題申請到位。
4、根據山東省文物局統一部署,聯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及相關地方文博單位在濟南召開協調會,商定共同開展山東鹽業考古研究工作。
5、圍繞古登州港為中心,依據北方海上古交通航線及面向東北亞國家航線,排查沿海沿岸古港口、碼頭、轉運場等古代遺蹟,編制了《山東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點調查和覆核工作方案》。
6、未雨綢繆提前謀劃,順利完成了《山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編制了2016~2018年省財政中期財政預算方案。
(四)精心組織準備,積極組織實施水下考古調查項目。
1、東平湖水域及其淹沒區水下考古調查項目
7月,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建隊伍,首次對東平湖淹沒區進行了水下考古調查。這是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以來首次進行的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本次調查方法以物探掃測為主,在做好前期走訪及文獻蒐集整理工作的基礎上,綜合運用了多波束探測聲吶、旁側聲吶、淺地層剖面聲吶和磁力儀等多種設備和手段,掃測區域南北長3712米,北部東西寬999米,南部東西寬度2791米,總掃測面積達到了703萬平方米。
本次調查雖然沒有確認須昌城所在位置,但是初步獲取了東平湖水下三維地形數據,並經過解讀,發現南北向疑似河道遺蹟一處,推測與須昌城和清水石橋有密切相關的古濟水河道遺蹟有關。另發現水下疑點7處,經過潛水探摸,在湖心區域水下發現並採集了唐宋時期建築磚塊和瓷器殘片,這些遺物雖然不是原生堆積(推測可能是抽沙從湖底淤泥內抽出),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調查區域內湖底淤積有唐宋時期遺存,為明年東平湖淹沒區水下文物調查工作總結了經驗和探索了道路。
2、煙臺廟島群島水下考古陸地調查項目
10月底,由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組隊,調集省內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及相關考古人員10餘人,共同開展煙臺廟島水下考古陸地調查項目。廟島群島“三普”資料登記59處,本次調查內容分三部分:以“三普”登記資料為基礎進行複查,重點蒐集群島周邊水下沉船資料,同時兼顧明清海防遺址調查登記(原“三普”未登記該項)。經過1個月的調查走訪,32處島嶼重點登島走訪10個(有人居住),普通調查22個,攀登山峰14座,走訪70歲以上老漁民14人,重點收集水下沉船疑點26處,新登記明清烽台遺址8處,新發現遺址2處。通過此次陸地調查工作,取得了豐厚的收穫,為我省未來開展沿海水下考古調查儲備了基礎資料。
3、積極配合國家文物局水下中心開展工作
牢固樹立水下考古“全國一盤棋”的意識,積極主動配合國家文物局水下中心在全國開展的水下考古項目,先後選派8人次參加河北唐山曹妃甸“東坑坨I號沉船2015年度水下考古調查”、廣東上下川島海域水下考古調查、湖北丹江口庫區2015年水下考古調查、浙江2015年度舟山水下考古調查、遼寧“丹東一號”沉船水下考古重點調查等項目。
4、承辦了山東管轄海域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執法專項行動
按照山東省文物局的統一部署,作為專項行動的承辦單位,安排人員籌備組織了專項行動,探索建立聯合執法信息溝通和共享機制,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果。
二、取得的主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設立有力推動我省水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得到國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2、全省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和資料庫建設,填補省內陸河流湖泊水域調查空白。目前明清沿海海防設施保護總體規劃已獲立項,東平湖水域及其周圍淹沒區遺址調查研究課題實施方案正式啟動。
3、各項基礎工作逐步展開,科研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為我省打造文物強省工作,作出應有貢獻。
三、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水下考古工作創新發展的思路還不夠寬,創新的力度和深度還不夠;水下考古工作服務大局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水下文物資源資料庫建設、信息開發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水下文物信息資源安全保障還有待進一步強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