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台鎮

層台鎮

層台鎮位於畢節市東北部,距市中心37公里,總面積77.1平方公里, 東南與小吉場鎮相臨,西南接海子街鎮,西抵八寨坪鎮,北與燕子口和亮岩兩鎮接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層台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
  • 下轄地區:層台村、向陽村、官廂村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區碼:551709
  • 地理位置:畢節市東北部
  • 面積:77.1平方公里
  • 機場:畢節飛雄機場
  • 火車站:畢節站(在建)
  • 車牌代碼:貴F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農牧業發達,特色資源,民俗文化,

鄉鎮簡介

地跨東經105°25′-105°29′北緯27°26′--27°30′,地勢狹長,由西南部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氣溫約15℃,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居住有漢、彝、苗等民族,轄13個行政村160個村民組7133戶29664人。
層台鎮
名稱來歷
  
  古人按《楚辭·招魂》“層台累榭,臨高山些(suò)”與《滕王閣序》“層台聳翠,上出重霄”之意取名層台。層台即重台、高台。有“層台”之名,比建層台驛站的時間更早。顧祖禹《方輿紀要》“‘層台驛在衛北六十里,接赤水衛界,川貴之通道也’。《志》云:‘層台驛,西去烏撒三百里。’”明初,奢香以開道自效,畢、赤三衛之地,另有白岩、赤水、層台、周泥四驛,皆置站供往來之行李。明洪武十三年(1380)築層台站城。洪武二十一年(1388)九月置層台衛,為衛城,為貴州著名的西四衛之一。二十七年六月廢層台衛置赤水前千戶所,隸赤水衛。洪武二十七年築所城。天啟辛酉毀於兵燹。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設層台汛,同治時置層台站四甲。解放後置村、公社、鄉,均以層台為名。1992年2月撤區並鄉建鎮,建層台鄉。1994年3月更名為層台鎮。明嘉靖年間詩人楊慎謫戍雲南永昌衛路過層台,即景生情題詩云:“陡坡千百磴,破店兩三家。濕灶薪無焰,磽田飯有砂。瘦兵宵泣血,猛虎晝磨牙。行路難如此,羈愁一倍加”。今非昔比,層台鎮是七星關區蠶桑基地,魚米之鄉。——吳其吉更新
  
  

歷史沿革

層台鎮所在地為明朝層台衛城舊址,當時的層台衛與畢節衛屬同級政權機構,清乾隆時層台設訊,同治時層台置為站,屬縣之長樂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年稱鄉,後改為層台人民公社,之後建鄉,屬原畢節縣小吉場區所轄,1991年撤區並鄉時,由原層台鄉、斯栗鄉合併為層台鄉, 1994年5月層台鄉由鄉制改為鎮制。
層台鎮位於畢節市東北部,距市中心37公里,處於赤水河與六衝河分水嶺——婁山山脈深處,自古以來為重要的交通要塞。明洪武二十一年曾設層台衛,為貴州著名的西四衛之一,後設層台驛,為川黔官馬大道上的重要驛站。層台所在驛路,同時也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必經路段,商賈不絕。明朝,著名詩人楊慎謫戍雲南時,曾途經層台,留下著名的《層台驛》詩句。現層台古鎮仍保留著官廂古城、層台古街、古驛道、五柳橋、玉皇閣、羅家院子等眾多名勝古蹟。

行政區劃

層台鎮下轄十三個村,包括:層台村、向陽村、官廂村、光輝村、紅岩村、青春村、東溝村、玉龍村、斯栗村、牛場村、付家溝村、幸福村、五里橋村。

農牧業發達

層台鎮耕地面積1.9萬畝,農業人均占有耕地0.76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洋芋、小麥、油菜、蕎子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蠶桑、中藥材、黑桃、板栗等。林業資源豐富,有規範種植的杉木林場2萬畝,天然林1.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2%,下半鎮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是畢節市鄉鎮第一大林場,木材儲備豐富。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林區綠樹成蔭,花香鳥語,是發展生態林業旅遊的良好資源。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硫鐵、頁岩,煤分布在光輝、紅岩、五里橋、青春、東溝、向陽六個村,儲量非常大。頁岩各村均有分布,是石料加工的優質用材。
層台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養蠶。層台鎮抓住這一優勢,圍繞打造“生態農業示範鎮”的目標,走“桑—蠶—草—畜—沼”五配套循環農業發展的路子,切實推進以“栽桑養蠶”為龍頭項目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於2000年開始,發展了矮化密植桑園5000畝目前,桑園已大部分進入盛產期,絕大多數農戶已嫻熟掌握養蠶技術,規範管理桑園,做到一年養蠶四季。2005年7月成立蠶桑協會,切實推進“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層台鎮的蠶繭,具有個大、繭白、絲長、解疏率和剿絲率高、光澤度好的特點,因而倍受商家青睞,凸顯出極強的市場競爭力。用層台蠶繭加工的蠶絲被,柔軟輕巧、經久耐用、暖和舒適,已具備了一定的品牌優勢,市場前景逐年看好。
通過退耕還草、桑園套草、荒坡種草等多種形式,新增草場面積5000餘畝,大力發展畜牧業。目前,建立了優質肉牛養殖場和分戶飼養點、仔豬飼養基地、商品豬養殖場、商品羊養殖場,全鎮每年可銷售商品牛1000多頭,商品豬10000頭以上,商品羊在1600頭以上,禽類產品每年要外運500噸以上。

特色資源

層台鎮有按國家標準建設的杉木林場共9個,面積達20032畝。這些優質用材林場經濟價值在1億元以上,而其生態效益更不可估量,林區綠樹成蔭,花香鳥語,不失生態旅遊之佳景。而豐富的木材儲備,又是國家建設的重要資源。
層台鎮有豐富的煤礦、硫磺礦儲量,主要分布在東溝、紅岩、光輝、五里橋4個村。有陽河煤廠和平溝煤廠兩個煤礦,現正以畢節長運煤礦的名義進行整合,年產量可達15萬噸。

民俗文化

層台鎮的苗族山寨,服飾、飲食都大有特色。比如:男士穿戴不能么禮貌,不能隨便穿。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系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緻銀飾襯托。
女子服飾式樣最多,穿百褶裙,但長短不一,有的到腳面,有的超過小腿肚,有的過膝,有的僅30厘米左右,但以裙到小腿肚最為普遍。顏色為青、藍、白,裙面有繡花、挑花、鑲花,也有蠟染或素淨的。上衣有大襟的,也有大領的。每逢節日婦女們走親訪友,頭部、頸部、手腕都佩戴樣式繁多的銀飾。
男子服裝式樣比較簡單。男子一般上身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裹青色長巾。冬天小腿部裹綁腿。在黔西北地區則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羊毛氈。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不論哪種衣飾,從備料到成衣,都是由婦女自紡、自織、自染、自縫、自繡而成,費工較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