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善澄

屠善澄

屠善澄(1923年8月12日-2017年5月6日),浙江嘉興人。自動控制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造衛星工程開拓者之一。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創建人之一。

長期從事飛彈衛星載人飛船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工作。為“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研製與發射試驗做了突出的貢獻。為促進中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發展和國際間的友好往來做出了重要貢獻。長期擔任兼職教授,首批博士生導師,培養了許多自動控制科技人才。

2017年5月6日1時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屠善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嘉興
  • 出生日期:1923年8月12日
  • 逝世日期:2017年5月6日
  • 職業:自動控制技術專家
  • 畢業院校:上海大同大學電機工程系
  • 代表作品:《試驗通信衛星及微波測控系統》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逝世,人物生平,教育經歷,工作經歷,主要論著,主要成就,個人榮譽,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屠善澄,浙江省嘉興市人,自動控制專家,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試驗通信衛星研製工作中,任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主持控制系統研製和飛行試驗全過程。在通信衛星飛行試驗過程中,為提高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軌道的高度及解決第二顆試驗通信衛星蓄電池過熱故障控制系統做出了重大貢獻。試驗通信衛星控制系統運行4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超過設計壽命。為通信衛星的研製做出了突出貢獻。
1923年8月12日 生於浙江省嘉興縣(今嘉興市)
屠善澄屠善澄
1941—1942年 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肄業
1942—1945年 上海大同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工學士)
1946—1948年 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助教
19481953年 美國康奈爾大學電氣工程系研究生碩士(1951),博士(1953)。
19491—953年 美國康奈爾大學電氣工程系講師
1953—1956年 美國康奈爾大學電氣工程系助理教授
1956—1968年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室主任
1961—1980年 中國自動化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
1963年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空間專業委員會委員
1968—1988年 航天(航空航天)部五○二所研究員,室主任,副所長,所長,科技委主任
19881992年 航天部第五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員
1987年2月,“863計畫”航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1988—1994年 (兼職)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88—1993年 (兼職)國家863計畫航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1991—1993年 世界工程師組織聯合會理事、副主席
1992—1994年 亞太工程師組織聯合會副主席、主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92年— 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五研究院技術顧問
1993年— (兼職)國家863計畫航天技術領域顧問
1994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逝世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人造衛星工程的開拓者之一,著名的自動控制技術專家,國家“863計畫”航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任首席科學家,原世界工程師組織聯合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屠善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5月6日1時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人物生平

教育經歷

屠善澄,1923年8月12日出生於浙江省嘉興縣(現嘉興市),1945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電機工程系,擔任了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現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助教兩年後,於1948年2月赴美國康奈爾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習,1951年獲碩士學位,1953年獲博士學位,隨即在該大學任助理教授三年。長期擔任兼職教授,首批博士生導師,培養了許多自動控制科技人才。
屠善澄屠善澄

工作經歷

1956年回國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屠善澄是我國著名的自動控制專家,長期從事人造衛星及其它運動物體的控制技術的研究。早期進行空空飛彈地空飛彈的研究試驗工作,以後又從事人造衛星載人飛船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及仿真試驗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預研成果。
1970年起從事我國試驗通信衛星研製工作,任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他主持了控制系統研製和飛行試驗全過程,提出了地面自旋試驗方案,保證衛星上天后正常工作。在通信衛星飛行試驗過程中,為搶救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及解決第二顆試驗通信衛星入軌後故障做出了重大貢獻。試驗通信衛星控制系統多年來一直保持良好工作狀態,超過了三年的設計壽命。他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是衛星控制系統唯一的獲獎者。
實驗通信衛星及微波測控系統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為第五完成人。
1987年任國家“863計畫”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主持863計畫航天領域的研究論證工作,提出了整個概念研究論證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在研究討論航天領域總體發展藍圖,提出我國發展載人航天分三步走的建議,為載人飛船工程的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提供了依據,並奠定了基礎。
1988年1月後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職副主任。
多次主持、參與自動控制工程技術重大問題的討論決定,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理論專業委員會和空間專業委員會委員。
屠善澄同志熱愛祖國,學風嚴謹,潛心鑽研,在空間技術衛星控制系統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屠善澄屠善澄
他最早參與中國自動化學會的籌建,1961年中國自動化學會成立起,連續擔任兩屆理事會秘書長、常務理事。他還擔負了中國自動化學會與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早期的聯絡與事務處理;對促進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發展,和與國際上的友好往來,做出了貢獻。
他誨人不倦,長期擔任多個大學的兼職教授,是國內首批博士生導師。他還擔任中國宇航學會理事,宇航學報副主編,自動化學報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學部評議組成員。
1990年起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為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

主要論著

1 屠善澄,呂振鐸鄒廣瑞等.中國同步試驗衛星STW—1的控制。宇航學報1986,第4期。
2 TUSHAN-CHENG.China′sFutureSpaceActivities歐空局“歐洲空間活動——載人空間系統”國際討論會,法國斯特拉斯堡,1988.4.25—29。
3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論證綜合報告。
4 《關於發展我國載人航天意義與作用》報告。
5 《試驗通信衛星及微波測控系統》1985年12月30日。

主要成就

  • 奠定我國模擬計算機研製的技術基礎
1956年9月起,屠善澄帶領科技人員首先對國產電子管及極化繼電器等元器件作出大量測試、篩選、老煉工作,在此基礎上研製出DMZ—2,DMZ—4電子模擬計算機,滿足了我國當時電子模擬計算機的需求,為後來的多種電子模擬計算機包括J331巨型機的研製奠定了技術基礎。
  • 為研製飛彈控制系統出力
1961年起至1966年間,屠從事紅外尋的制導飛彈控制系統的研製工作。他首先分析了《7060》型號導引頭及控制系統各組成部分的信息流程,並創造條件進行實驗論證。不僅在理論上進行了變係數尋的末制導系統穩定性分析,還對導引頭調製盤作出最佳的設計,開展了對空中目標各方向輻射特性的測試工作,研製成能探測典型空中目標(轟炸機戰鬥機等)各個部位各種飛行姿態下目標輻射特性的紅外輻射物特性測試儀,並在某些空軍基地實測得典型目標的輻射特性及空間背景輻射特性,為後來研製低空防空飛彈《541》型號提供了依據。在仿真試驗方面,解決了能真實反映導引過程的目標成像特性的地面目標模擬器及舵機載入模擬器,在對全系統過程分析基礎上建立了在整個制導過程中飛彈與目標的相對運動、目標在飛彈導引頭上的成像特性,作用於飛彈舵機上的氣動力矩載入特性的半物理仿真系統,並與J331電子模擬機組合,進行了全控制系統的閉路仿真試驗。
轟炸機轟炸機
在中央專委下達的超低空地空飛彈《541》型號的研製中,屠善澄任副總設計師,負責制導及控制系統的研製,設計研製了導引頭,調製盤採用最佳濾波設計,快速舵機開關時間優於10ms,於1966年在20基地進行過兩次飛行試驗,達到預期效果。
貢獻主要精力於人造衛星控制系統的研製
(1)屠善澄從1958年11月起,開始對人造地球衛星控制系統的研究工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關於人造地球衛星的控制問題”,提出我國人造地球衛星的控制採用自旋穩定的方式,配合噴氣或磁控作姿態調整,為後來我國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控制系統提供了參考和技術依據。
(2)《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的研製《東方紅二號》是我國第一顆長壽命同步軌道通信衛星,控制分系統是衛星的關鍵分系統,擔任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負責主持系統的方案選擇,方案設計,控制系統研製及飛行試驗過程;任務包括從衛星起旋直到定點,以及三年壽命期間衛星姿態,轉速,軌道星地大迴路測控方案的論證設計,測控軟體設計,星地大迴路實驗以及星本體控制系統方案設計、研製直至飛行試驗全過程。他在下列幾項重大技術問題上,起了關鍵的作用。
1.確定姿態測量及控制方案《東方紅二號》是一顆長壽命套用衛星,控制技術難度大,姿態確定方案採用在實際飛行過程不同時刻利用不同測量數據(紅外地球弦寬及掃描地心角太陽角,太陽地心夾角)的遞推式擴展卡爾曼濾波方法,實現了較寬裕的發射視窗,用較短時間獲得較精確的姿態確定值,從而使衛星較快實現機動變軌任務。多次飛行試驗證明確定姿態測量和控制方案選擇的正確性。
2.組織實現有我國特色的空間潤滑系統消旋軸承是《東方紅二號》雙自旋衛星上關鍵部件,它保證在衛星自旋狀態下,天線對地定向發射通信信號的實現。在明確總體要求後,對機械構形、材料、潤滑機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組織有關單位協力攻關,研製了有我國特色的空間潤滑系統,已在五顆星上使用無故障,有40套在模擬高真空條件下,連續運轉十年以上,這項技術成果,奠定了我國在空間潤滑方面的基礎。
3.消旋系統控制電機方案的選擇在最初的系統方案中,選擇了脈衝控制步進電機作消旋系統的執行機構,因考慮到步進電機易受脈衝干擾導致失步停轉的故障,儘管當時技術上爭議較大,時間進度上受很大壓力,決定用無刷直流電機模擬量控制的方案,做出樣機,組織了很強的技術隊伍攻關,順利趕上進度,完成了《東方紅二號》衛星消旋系統控制任務。
4.在參加挽救兩顆通信衛星中做出重要貢獻1984年1月31日發射的第一顆星,因運載故障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由於星地距離僅數百公里(正常為36000km),星上姿態測量儀器數據飽和,姿態確定軟體不能正常工作,屠善澄作為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立即組織力量編制專用軟體,確定粗略姿態,給星上發出指令,使星上遠地點發動機點火工作,抬高了衛星的軌道,首次實現衛星轉發電視信號,也使利用該星所做的一些試驗成為可能。1984年4月8日發射的第二顆試驗通信衛星,因能源系統電力有餘,衛星持續對蓄電池充電,引起過充電而發熱,在總設計師及總指揮的領導下,控制系統又冒較大風險,對衛星作了多次超出規定工況的姿態機動,改變了太陽光照與衛星的相對幾何關係,經過數天努力,終於使衛星降溫,並恢復正常,使這顆衛星隨後連續工作四年以上,超過三年設計壽命。在已發射的五顆通信衛星中,控制系統未出現故障,屠善澄為此做了突出貢獻。因而當《試驗通信衛星及微波測控系統》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時,屠善澄成為第五得獎人,也是控制系統唯一的獲獎者。
  • 籌劃與推進“863計畫”航天技術領域的預研
屠善澄在擔任國家“863計畫”航天技術領域首席科學家期間,他提出了整個概念研究論證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採用概念研究與勾劃總體發展藍圖反覆疊代,大系統、主題、專題、課題等各層次論證交叉進行、內外結合的方法;組織領導了總體發展藍圖的制定及概念研究綜合報告的編寫定稿工作,並親自起草了綜合報告中的“國外載人航天的發展道路和趨向”,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新階段”兩章。為了進一步闡明某些論點,又在綜合報告的基礎上於1991年12月28日寫出“關於發展我國載人航天的意義與作用”一文。
人造地球衛星人造地球衛星
在研究討論總體發展藍圖時,他根據調查研究,提出發展載人航天分三步走的構想,即準備階段,初期試驗與配套階段,各套用試驗與開發階段。在研究討論組成載人航天大系統一些主要環節的技術途徑時,主張以飛船起步,以儘快實現初步配套的空間試驗研究為階段目標,逐步發展,循序漸進,力爭於21世紀初建成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大系統。
在處理髮展載人航天與套用衛星的關係時,他提出密切結合相互補充的觀點,指出載人與無人自動化相結合開發利用空間是今後發展方向。此意見已寫入綜合報告,並據此安排了遙科學預先研究課題。
  • 促進自動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發展
屠善澄於1957年最早參與中國自動化學會的籌建,擔任籌委會秘書,積極貫徹籌委會意圖,使中國自動化學會成為較早組建的全國性學會貢獻了力量。1961年12月在天津舉行的中國自動化學會首屆代表會議上,被選為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擔任秘書長,直至1980年。在學會黨組和理事長的領導下,他與常務理事共同協作,團結了許多自動化領域的專家,和自動化科技工作者,在開展學術交流,積極為國家重要科技政策提供建議,組織會務活動,建立地方性學會,普及自動化科學技術知識等方面,都做了不懈的努力。
他還是控制理論專業委員會第一、二屆副主任,第三屆主任,積極促進我國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加強與國際上的交流。
屠善澄於1958年代表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錢學森出席在瑞士蘇黎世舉行的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籌委會,再次體現了1957年在巴黎IFAC創辦國工作會議上取得的成果,中國自動化學會是代表中國的成員國組織,是IFAC的發起者和第一批國家會員。
屠善澄於1960年作為中國自動化學會代表團成員,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IFAC第一屆世界大會,擴大了中國在該組織中的影響,密切了與IFAC的聯繫。此後很長時間,中國自動化學會與I-FAC的聯絡和事務處理,大多是由他實施的。
屠善澄又於1963年參加中國自動化學會代表團,出席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第二屆IFAC世界大會,加入了IFAC理論、元器兩個專業委員會,他被推行為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
  • 誨人不倦育才樹人
屠善澄長期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兼職教授,在教學中數理推導嚴謹,表述精煉透徹,要求學生嚴格,深得學生的歡迎。特別是擔任中國科技大學自動化系運動物體自動控制專業兼職教授時,在百忙中親自編寫《飛行體自動控制》講義,它是我國有關飛行體自動控制最早的教材之一。
他培養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不少已經是自動化科技領域的工作骨幹,或某一方面的學術帶頭人。

個人榮譽

1985年,《試驗通信衛星及微波測控系統》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屠善澄是控制系統方面唯一的獲獎者。

人物評價

“兩彈一星”元勛楊嘉墀曾評價屠善澄道:“最後定下來的這個飛船方案,當然不是他(屠善澄)一個人定的。但是他作為專家委員會的首席科學家,最後拍板,功不可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