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爾鏡頭

尼克爾鏡頭

尼康由1933起開始生產以尼克爾為名的鏡頭,已在世界各地銷售了超過一億支鏡頭。這么多年以來,尼康對質量及創作毫不動搖的承諾在攝影工業界上獲得多項突破。譬如,在1960年,尼康率先設計及生產非球面鏡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克爾鏡頭
  • 外文名:NIKKOR LENS
  • 生產時間:1933年
  • 所屬公司:尼康
背景,成就,特點,光學玻璃製作,鏡頭結構,鏡頭設計,電腦革新,兼容性,抵禦性,檢核測試,技術,部分鏡頭,

背景

除此之外,尼康亦發明了ED(超低色散)玻璃,在1972年率先使用在300mm f/2.8ED尼克爾遠射鏡頭之上,更可以在多支尼克爾鏡頭上找到。到了1997年,尼康更成功生產全世界首支供微距攝影使用的自動對焦變焦鏡頭—AF變焦微距70-180mm f/4.5-5.6D ED。
尼克爾鏡頭尼克爾鏡頭

成就

要引證尼康作為世界上最優越的專業攝影器材生產商,以上提及的只是一小部分關於鏡頭設計的成就。我們以下會提供更深入的技術資料,可以助您更能完全明白為何尼克爾鏡頭可以提供到卓越的性能及如何成為您的尼康單鏡反光相機的最佳配搭。

特點

光學玻璃製作

有製造最精細的鏡頭鏡片,必須由精良的光學玻璃開始,為了要做到這一點,尼康能做到只有極少數生產商可以做到的事情—就是自己生產玻璃鏡片實際供每一支尼克爾鏡頭使用。這意味著我們的鏡頭設計師會在超過200種玻璃之中,精挑細選出最切合他們需要的光學玻璃。
尼康鏡片尼康鏡片
再者,若某些特別用途的鏡頭用料暫時找不到,玻璃技術人員會嘗試找出解決的方法—通常的結果是組合出新品種的玻璃,這就是尼康於1972年發展出超低色散(ED)玻璃的原因—以滿足超遠射尼克爾鏡頭的設計所需。

鏡頭結構

尼康鏡片無與倫比的精湛工藝同樣亦需要與其外殼的結構配合,所以只有使用最佳的材料才適合用在每一支鏡頭的機械結構上。
利用精細的合金及聚化碳等用以製造某些鏡頭的螺旋軸,而內外鏡筒均極準確地裝嵌而成,結果使到鏡頭的動作暢順能成為尼克爾鏡頭的特徵。至於鏡頭的接環亦一樣,亦是以次等相同的物料製成。

鏡頭設計

尼康的設計師採用了最新的電腦及尼康自己開發的軟體來判斷每支鏡頭的光學設計,運用這些技術數據配合他們所累積到的經驗,便能創造出最精良的單鏡反光相機鏡頭。
利用電腦模擬設計可以確保每一支鏡頭的光學設計,運用這些技術數據配合他們所累積到的經驗,便能創造出最精良的單鏡反光相機鏡頭。
利用電腦模擬設計可以確保每一支鏡頭的光學及機械部分均能做到絕對準確,以及可以確保鏡頭的裝嵌過程的質素。電腦能確認出有問題的地方,從而去改善整個鏡頭的設計及確保完成的產品有卓越的素質。

電腦革新

近年來電腦工業的進步,在尼克爾鏡頭的生產及設計方面飾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卓越的光學表現之餘,每一支AF尼克爾鏡頭均擁有一個內置的微型電腦,這個微型電腦能聯繫尼康AF相機的電腦系統,能向它提供資料以確保有更快的自動對焦、矩陣曝光測量、均衡補充閃光及其他尼康單鏡反光相機上的革新功能。
只有尼克爾鏡頭是特別為今日或未來的尼康單鏡反光相機而設計,所有有關之資料及經驗均獨家來自尼康—包括自動對焦的參數。沒有其他鏡頭生產商能提出這樣的保證。

兼容性

其實在最初推出的尼康F身上已標誌著最顯赫的革命性技術—尼康F鏡頭接環。這一項傳奇性的設計確使您的尼康相機能兼容所有的尼克爾鏡頭,而且您的器材亦可以使用到將來系統的發展。
除此之外,這一個F接環亦擁有其他設計所沒有的優點—它可以兼容兩種不同的鏡頭驅動系統—傳統的機械式AF耦合設計的廣角及標準變焦鏡頭,和在最先進的超遠射尼克爾鏡頭上可以找到尼康獨有的超音波馬達系統。這只是其中一個可以解釋為何尼康F接環能繼續成為尼康相機設計中的重要部分的原因。

抵禦性

製造每支尼克爾鏡頭均要能夠滿足最嚴格的要求,每一塊光學玻璃均需要仔細檢查以確保完全沒有缺點,以致之後經過溶化、倒模、打磨、拋光及塗膜後便能造出世界上最精細的鏡片。當準確地把鏡片裝嵌在鏡頭筒內的時候,這些鏡片組合便會拿去進行一連串的測試及檢驗,包括震動及耐溫性的分析,其中一項是鏡頭光學傳遞功能(OTF),可以計算出鏡頭的解析度和反差,而尼康並會以自己獨立開發的尼康OTF分析儀(NOA)來進行這項測試。

檢核測試

隨著這些認真嚴謹的測試之後,尼康技術員會再進一步對每支鏡頭的成品進行各項仔細檢核以對品質作出保證。他們要確定機械結構、電子、AF移動、變焦光圈機械及鏡頭解析度均符合要求,此等都是為了確保成品能像預期一樣提供出色的光學表現及可靠性,是尼克爾鏡頭成為世界性的專業之選。

技術

介紹
尼康 VR防抖及納米結晶塗層技術標誌
3支超遠射鏡頭——採用了新型減震技術(VR Ⅱ)和納米結晶塗層
這裡要介紹的新產品是焦距分別為400mm、500mm和600mm的3支超遠攝鏡頭。大家知道嗎?超遠攝鏡頭的結構就是尼康首先研發的。尼康最早開發的遠攝鏡頭是生產於1976年的Ai尼克爾200mm f/2S IF-ED,這是與現規格基本相同的大口徑遠攝鏡頭。那時尼康還開發出了特有的IF對焦方式,將光學系統分割為前、中、後三組,僅靠中間鏡組移動來進行對焦,保證了無限遠至近距離都能夠獲得清晰均一的畫質。
鏡頭的構成
請大家先來看一下每種鏡頭的構成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保護玻璃後面的2片大鏡片使用的就是ED玻璃。包含這2片ED鏡片的3片鏡組,構成了遠攝鏡頭中很重要的前鏡組。中間鏡組中有一個由3片鏡片構成的凹鏡組,它就是對焦鏡組。這個凹鏡組在增大遠攝比的同時,還使鏡頭具有了對焦功能,這是IF技術的重要部分。此外,安裝在它後面的是減震(VR)組件,這是尼康第一次為超遠攝鏡頭採用新型減震技術 (VR Ⅱ),能發揮出相當於降低4檔快門速度的減震效果。因為是鏡頭內部減震,機身取景器中的影像也得到了補正,拍攝時可以看得更清楚。對於特別容易受到手抖影響的超望遠攝影而言,感覺更明顯,拍攝更輕鬆。
納米結晶塗層
特別值得一提的改進點還有納米結晶塗層的採用。納米結晶塗層,減輕了鬼影和眩光,使圖像更加鮮明、清晰。我們將為半導體曝光裝置的鏡頭而開發的防反射塗層技術套用在超遠攝鏡頭上。以往就算鏡頭採用高性能的多層鍍膜,也會有肉眼可以看到的微量反射,但是如果採用納米結晶塗層,那反射就微乎其微,肉眼幾乎辨識不出。看一下與以前的鍍膜進行比較的照片,其不同之處就一目了然了。從左開始依次是未鍍膜、多層鍍膜(尼康超級鍍膜)和納米結晶塗層。奇妙的是,納米結晶塗層看起來像是只加了一片玻璃,但實際上這其中包括了11層濾色片一樣薄的玻璃。這樣驚人的鮮明度,你怎么也想不到是通過11層玻璃實現的吧。由於它,造成數位相機影像模糊的很大原因——由反射產生的眩光,就得到了極大限度的抑制。這薄薄的納米結晶塗層真是功不可沒啊!
鏡筒的製作
此外,鏡筒採用鎂合金製造,牢固度增加的同時,重量卻減輕了不少。另外,其防潮、防塵性能達到了與D3相機的同等水平,在嚴酷的專業套用環境中一樣表現出眾。
超遠攝鏡頭的歷史
尼康締造了超遠攝鏡頭的歷史。這是對於鏡頭高性能持之以恆,不懈追求和努力的結果。秉承這種精神,尼康開發出這一系列3款超遠攝鏡頭,通過新型減震技術 (VR Ⅱ) 和納米結晶塗層的採用,兼顧輕量、防潮、防塵,提高性能,全面適應攝影師的高要求。它們體現了我們技術的專業水平,是我們的驕傲。

部分鏡頭

尼克爾 AF-S DX VR Zoom-Nikkor ED
18-200mm F3.5-5.6G (IF)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結構12組16片
尼克爾鏡頭尼克爾鏡頭
最大光圈 F3.5-5.6
最小光圈 F22-36
最近對焦距離 50cm
濾鏡口徑 72mm
視角 76°-8°
放大倍率 1:4.5
遮光罩 HB-35
鏡頭尺寸77×96.5mm
重量 560g
是否為全畫幅鏡頭:否,用於D3或者D700上只能用500萬象素的DX格式
用於D40、D40x、D80和D200機身時:支持自動曝光、自動對焦
適用對象
該鏡頭是“一鏡走天下”的最佳選擇。適合那些貪圖方便,並且喜歡較高畫質和較小體積的人選用。另外,如果今後不想再買更多的鏡頭,這個鏡頭乃不二之選擇。
優點:
防抖功能非常出色,可以基本做到不用三腳架;體積小,攜帶方便;性能均衡,各焦段和各光圈下均有不俗的表現。另外,在200mm長焦段,有一定的近攝能力,如果再加上一塊近攝鏡,能得到相當不錯的微拍效果。
缺點:
⒈ 遮光罩倒扣時,轉動變焦環很不方便。2. 由於是內對焦設計,焦距縮水,也就是近距離對焦時實際焦距變短(非此頭特有問題)。3. 鏡頭朝下時會逐漸伸出來。4. 伸縮式結構,有如風箱,容易進灰。
尼克爾 AF-S DX Zoom Nikkor ED
17-55mm F2.8G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結構 10組14片
最大光圈 恆定 F2.8
最小光圈 F22
最近對焦距離 36cm
濾鏡口徑 77mm
視角 79°-28°50"
放大倍率 1:5
光圈葉片數 9
遮光罩 HB-31
鏡頭尺寸 85.5×110.5mm
重量 755g
是否為全畫幅鏡頭:否,用於D3或者D700上只能用500萬像素的DX格式
用於D90、D7000、D5100、D300和D3100機身時:支持自動曝光、自動對焦
三倍的經典變焦焦段非常實用,不論是色彩、層次以及解析度等成像質量方面均趨於完美,可謂尼康數碼單眼時代的牛頭。在實際拍攝中,由於55mm以上的焦段使用機會並不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高端一機一頭方案。如果與“小竹炮”配合,可組成一機兩頭的完美配置,滿足高畫質的需求。
此頭價格較貴,凡是不惜花大價錢的人都是為了F2.8恆定大光圈,而此頭的表現恰好能讓購買者心滿意足。使用大光圈乃至全開光圈時,成像均十分銳利,f8以後銳度則開始降低。
另外,有人在選擇鏡頭時,經常會在此頭和尼康膠片時期享有“鏡皇”美譽的28-70之間猶豫不決,本人在進此頭之前也經歷了這一過程。經過一番研究,終於搞明白了感光元件和銀鹽顆粒的不同光學特性之後,加上28-70如果用在APS-C機身上,焦段太尷尬,變成了42-105,徹底丟失了廣角,因此果斷地選擇了這個17-55。
尼克爾 AF-S VR Zoom Nikkor ED
70-200mm F2.8G(IF)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結構 15組21片
最大光圈 恆定 F2.8
最小光圈 F22
最近對焦距離 150cm
濾鏡口徑 77mm
視角 34°20"-12°20"(35mm)
放大倍率 1:6.1
鏡頭尺寸 87×215mm
重量 1470g
是否為全畫幅鏡頭:是
用於D40、D40x、D80和D200機身時:支持自動曝光、自動對焦
參考價格:14,300元
如果要發燒,這個頭是必燒的鏡頭之一,至少是在尼康推出這個鏡頭的改良版之前。我的感覺是,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看到它出色的解析度和色彩等可能會嚇一跳。也許,正是從這個鏡頭開始,你會發現自己開始真正喜歡上攝影了。
評價
有人評價此頭時說:“絕對是牛頭,不論拍攝什麼題材,就這一個頭,全包!”牛頭不假,但全包未必。俺經常拍風景,因此出遠門時一般要帶上至少三個鏡頭,第一個是17-55,第二個就是這個70-200,第三則是適馬的10-20。當然,如果你身後永遠有足夠的空間,或者永遠不照近景,你就可以用這個鏡頭拍攝所有的題材。
優點:防抖功能非常出色。大光圈下成像質量非常好,即使加上一個2倍的增距鏡,銳度仍然沒有太多下降。f2.8的光圈加上2倍增距鏡之後變成f5.6仍不算小,可用於打鳥、拍荷花等。
缺點:太大,太重。另外,該鏡頭用在APS-C畫幅機身上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這種機身只用了鏡頭中間的像場,但用在D3一類的全畫幅機身上時,全焦段都有輕微的暗角。不過,D3固件升級後,增加了暗角消除選項,將消除強度設定為高,就基本看不出來了。
小提示:尼康的這支鏡頭前端有三個按鈕,可在拍攝時按下鎖定對焦。這個功能一般只有在300mm以上的專業大光圈F2.8定焦鏡頭上才有。
尼克爾 AF-S VR Micro Nikkor ED 105mm
F2.8G (IF)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結構 12組14片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32
最近對焦距離 31cm
濾鏡口徑 62mm
視角 23°20’(全畫幅);15°20’(APS-C畫幅)
放大倍率 1:1
光圈葉片數 9
遮光罩 HB-38
鏡頭尺寸 83×116mm
重量 790g
是否支持全畫幅:支持
用於D40、D40x、D80和D200機身時:支持自動曝光、支持自動對焦
它是尼康的第一個納米鏡頭。對於微距來說,焦距越長越好,但是尼康更長焦距的微距頭沒有VR,外出時拍拍花花草草時,VR防抖功能還是很有用的。
優點:微拍效果好。成像油潤、色彩還原好、解析度高。
缺點:除了在D3等全畫幅上有暗角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缺點。
小經驗:開始時總覺得放大率達不到1:1,因為物體離被攝對象近到一定距離後,就無法自動對焦了。其實,這時只要改用手動對焦,就可以更加靠近被攝對象,放大率將進一步提高。用多了之後發現,對靜態物體進行微拍時,最好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關閉防抖功能,同時改用手動對焦,這樣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小提示:很多沒有用過微距鏡頭的人都會發現,當你在很近的距離對焦的時候,最大光圈大不到f2.8,並認為是鏡頭有問題。但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它和很多微距頭一樣,是微距鏡頭的特殊設計所致,不用大驚小怪。
尼克爾 AF Micro Nikkor 60mm F2.8D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結構 7組8片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32
最近對焦距離 21.9cm
濾鏡口徑 62mm
視角 39°40’(全畫幅);26°30’(APS-C畫幅)
放大倍率 1:1
光圈葉片數 7
遮光罩 無
鏡頭尺寸 70×74.5mm
重量 440g
是否支持全畫幅:支持
其他:在D40、D40x和D60上不支持自動對焦
有人埋怨說此頭沒有遮光罩,另外還容易進灰。這種深眼窩式的結構不要遮光罩也罷,裝上一塊UV鏡之後,就不會進灰了。還有人說,此頭焦外不好或遠距離拍照效果不佳,估計說這種話的人是將其作為人像頭或風景頭使用了。微距頭就是主要用於微拍的鏡頭,這時焦內、焦外出色就是好鏡頭,非要將其作為人像頭或風景頭也行,但不是它的長項,過多指責沒有道理。
優點:高性價比,超值!色彩鮮艷、成像銳利,畫質優異。另外,據尼康公司自己評價,由於這個鏡頭的焦距和標準鏡頭相近,因此畸變很小,特別適合於翻拍。另外,該鏡頭用在D3等全畫幅上時,幾乎沒有任何暗角。
缺點:是AF,不是AF-S鏡頭,因此不能用於尼康的低檔機。
尼克爾 AF DX Fisheye Nikkor ED
10.5mm F2.8G 魚眼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結構 7組10片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22
最近對焦距離 14cm
視角 180° (對角線)
放大倍率 1:5
光圈葉片數 7
遮光罩 集成
鏡頭尺寸 63×62.5mm
重量 305g
是否為全畫幅鏡頭:否,用於D3或者D700上只能用500萬象素的DX格式
用於D40、D40x、D60機身上不支持自動對焦
這是一個使用率不高,屬於可有可無的鏡頭,買了之後沒有用過幾次。以前沒有超廣角鏡頭時,可以通過NC或者NX對魚眼鏡頭拍的照片進行調整,改成超廣角照片,但圖象邊緣經過拉伸之後,解析度太差,所以後來有了10-20之後,就不用這個功能了。
另外,從型號上看,這個魚眼鏡頭APS-C畫幅專用頭,屬於對角線180度全景鏡頭。後來尼康出了全畫幅的D3之後,有人將它的“包皮”切除了,去掉了檔光的補分,經過試拍,大致可以作為一個球形180度魚眼鏡頭使用。
優點:輕巧,好玩,景深大。
缺點:鏡頭蓋太低檔,形象太差。成像似乎有些暗,要進行少量的正曝光補償。
小竅門:儘管該魚眼鏡頭放在D40、D40x和D60等機身上不支持自動對焦,但其實根本不構成任何問題。因為魚眼的景深極大,拍照時,不論遠近,只要將對焦環放在無限遠即可,也就是說根本用不著對焦。
尼克爾 AF Nikkor 85mm F1.4D(IF)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結構 8組9片
最大光圈:F1.4
最小光圈 F16
最近對焦距離 85cm
濾鏡口徑 77mm
視角 28°30'(全畫幅);18°50'(APS-C畫幅)
放大倍率 1:8.8
光圈葉片數 9
遮光罩 金屬、標配
鏡頭尺寸 80×72.5mm
重量 550g
是否支持全畫幅:支持
用於D40、D40x、D60機身上時,不支持自動對焦
鏡頭長得很不好看,有點兒配不上頂級人像頭的光榮稱號。大光圈下拍人像虛化效果出色。如果在開闊地帶用於風景拍攝,也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影像銳利,色彩鮮艷。加上一個兩倍的增距鏡也不會給畫質造成太大影響。夏天拿到湖邊拍拍荷花,簡直爽極了,絕對值得擁有!
優點:非常銳利,不亞於某些微距頭,加上一個佳能500D的近攝鏡之後,基本就可以當作一個準微距鏡頭使用。色彩好,飽和而鮮艷;金屬鏡身,堅固,手感好。另外,該鏡頭用在D3等全畫幅上時,幾乎沒有任何暗角。
缺點:我很喜歡它的金屬遮光罩,但由於是旋轉結構,有時候會將附加鏡一同取下來,所以不是很方便。
尼克爾 AF-S DX Zoom Nikkor ED
18-55mm F3.5-5.6 G Ⅱ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結構 5組7片
最大光圈:F3.5-5.6
最小光圈 F22-38
最近對焦距離 28cm
濾鏡口徑 52mm
視角 76°-28°
放大倍率 1:3.2
光圈葉片數 7
遮光罩 無
鏡頭尺寸 70.4×74mm
重量 205g
是否為全畫幅鏡頭:否,用於D3或者D700上只能用500萬象素的DX格式
用於D40、D40x和D60機身時,支持自動曝光、自動對焦
購買D40和D40x時所配的套頭,起初對成像質量根本沒抱任何希望,但試拍之後,效果不錯,出乎預料。以前沒有用過任何所謂的“狗頭”,這個18-55的成像質量使我相信了“狗頭不狗”的說法。
有人在是否保留此頭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我認為,出了它,也就是幾百塊錢,不如留著。塑膠頭自有塑膠頭的好處,輕便是其最大優勢。冬天將它和D40或D40x一起裝在大衣口袋裡,將其作為頂級小數碼使用,可以隨時掃街抓拍。
優點:ED鏡片、超音波馬達、成像出色,絕對超值。有一定的微距能力,加上一套最便宜的國產微距鏡,居然能在某種程度上作為準微距鏡頭使用。
缺點:做工差、塑膠鏡身等缺點。
尼克爾 AF DC 135mm f2 D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結構 6組7片
最大光圈 F2.0
最小光圈 F16
最近對焦距離 110cm
濾鏡口徑 72mm
視角 18°(全畫幅)12°(APS-C畫幅)
放大倍率 1:7.7
光圈葉片數 9
遮光罩 內置
鏡頭尺寸 79×120mm
重量 815g
是否支持全畫幅:支持
用於D40、D40x和D60等機身上時不支持自動對焦
優點:成像效果無可挑剔。關閉DC環虛化功能時,由於焦距較長,焦內銳利,焦外美麗,最大光圈不僅完全可用,而且十分清晰,並且在各個光圈下成像均十分出色,只比尼康85/f1.4鏡頭好,不比它差。當DC環的f值大於曝光光圈的f值時,整體畫面變得十分朦朧,柔光鏡效果明顯。另外,該鏡頭用在D3等全畫幅上時,幾乎沒有任何暗角。
對焦速度很快。可能是考慮到了手動對焦的必要性吧,對焦的行程很長,便於精密調焦。
缺點:通過反覆試拍發現,該頭的最大特點,即DC焦內虛化效果,並不明顯。我在各個光圈下進行過多次試驗,一是將DC環置於中間位置(即關閉虛化功能),二是讓DC環的f值等於曝光光圈的f值,以追求最佳焦外虛化效果。但結果表明,兩者的效果相差不多。
在D40和D40x上不能自動聚焦不是缺點,但過曝傾向嚴重,有時需要減少曝光補償至-1,這一點也許不能算作是鏡頭的缺點,因為和機身有關,在D200和D300乃至D3上時,都沒有這個問題。
小經驗:
買了這個135 DC之後,首先研究的就是如何使用DC環。此前看了網上的種種評論和解釋,五花八門,有人說DC環好用之極,有人說根本沒用,還有人說DC功能不錯,但用好了不容易。至於那個DC環的用法,有人說DC環的f值越大,虛化效果越明顯,有的則說越小越明顯,亂七八糟,不一而足。
這裡簡明扼要地說一下具體用法,以供大家參考。
DC鏡頭有兩個光圈環:普通的曝光光圈環和DC(虛化)環。
DC環上有不同的數值:f2、f2.8、f4、f5.6、F或者R。當DC環位於中間的位置時,和普通鏡頭一樣,對鏡頭原本的虛化效果不產生任何影響。向F方向轉動DC環時,前景的虛化效果增加,向R方向轉動DC環時,背景的虛化效果增加。當DC環的f值等於曝光光圈的f值時,焦內最清晰,焦外最虛化。當DC環的f值大於曝光光圈的f值時,焦內也開始虛化,到F或R的最極端位置時,整個畫面如同加了柔光鏡。
十、尼克爾 AF 28-105/3.5-4.5 D IF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型號:Nikon AF 28-105/3.5-4.5 D IF
鏡頭結構:16/12
非球面鏡片數量:1
ED鏡片數量:無
鏡頭焦距(mm):28-105mm
最大光圈(f/):3.5-4.5
最小光圈(f/):22
視角(°):74.0-23.3
光圈葉片:9
最大放大倍率:0.2、微距時:1:2
最近對焦距離(m):0.50m
驅動馬達:無
濾鏡直徑(mm):62
遮光罩:另購
外觀尺寸(DxL)(mm):73.0x81.0
重量:455g
正當我對尼康逐漸失望,準備雙修進一台佳能 1Ds Mark Ⅲ時,尼康終於有了自己的全畫幅相機D3了。D3的畫質優勢,尤其是高ISO下的畫質優勢,是有目共睹的,但全畫幅的好處除了畫質提高之外,另外的好處就是,用老膠片鏡頭時可以不用乘上係數了,以前用在APS-C上感覺尷尬的焦段,也恢復正常了。由於尼康一直沒有改變卡口,所以很多人都想試一試傳統鏡頭在D3上的效果。
我首先買的老鏡頭就是這個Nikon AF 28-105/3.5-4.5 D IF。它絕對是尼康膠片時期的一個經典鏡頭,上面連一個ED鏡片都沒有,但有1:2的準微距功能,因此可以算是一款性價比比較高的產品。但由於後來尼康的數碼單眼多是APS-C畫幅,乘上係數之後很不方便,因此基本被人遺忘。
這個鏡頭的總體感覺是:對比度、色彩和銳度均可達到一定水平,對得起它的價格。放在全畫幅鏡身上,廣角端的邊緣成像質量下降較多,但如果不用100%比例特意對局部進行查看,仍屬於可以容忍的範圍。紫邊在邊緣地帶比較嚴重,尤其是在全開光圈的情況下。如果使用最大光圈和105長焦端,圖象中部也會出現輕微的紫邊。但在一般情況下,該鏡頭用在D3(包括D700)之上的結果可以說基本令人滿意。那些購買了廉價全幅D700的人,有可能會對這個鏡頭重新給予關注。
優點:銳度高,色彩還原好,帶準微距功能,性價比高,做工紮實。
缺點:遮光罩極其難看。另外,用在D3等全畫幅機身上時,有明顯暗角。
十一、尼克爾 AF-S VR 24-120mm f/3.5-5.6G IF-ED 鏡頭
主要參數:
型號:AF-S VR 24-120mm f/3.5-5.6G IF-ED
鏡頭結構:11組15枚
水平視角:84°-20°30’
對焦方式:自動
焦距:24-120mm
卡口類型:尼康F卡口
最大光圈:f 3.5-5.6
最小光圈:f 22
對焦驅動系統:環形超音波馬達
最近對焦距離:0.5m
最大放大倍率 0.2倍
濾鏡口徑:72mm
鏡頭直徑:77mm
鏡頭長度:94mm
光圈葉片數:7片
鏡頭重量 575g
2003年2月,尼康公司推出了一款膠片數碼通吃的5倍變焦鏡頭,這就是AF-S VR 24-120/3.5-5.6G IF-ED。所謂“膠片數碼通吃”也就是說該鏡頭不但可以用在APS-C畫幅上,也可以用在全畫幅之上。不過,該鏡頭的推出時間恰逢膠片機日漸式微,而數碼單眼正在崛起的前後。在尼康的頂級旅遊頭18-200VR問世之前,很多人購買磁頭之後將其放在APS-C數碼機身上作為旅遊頭使用,但由於1.5倍的換算係數,使本來非常實用的24-120mm焦段變成了36-180mm,長焦雖有增加,但徹底失去了廣角,因此遭到很多人的病詬。
另外,就是價格問題。該鏡頭最初以4k多的價格閃亮登場。幾年過去了,但身價並未下跌多少,如今正品行貨的價格依然在3.8k左右。我覺得這個價格還行,只要成像質量好就行。但我發現,這個鏡頭的口碑非常不好,無忌上對此頭的評價基本上負面的,除了焦段尷尬之外,人們都說這個頭分辯率不高,成像非常肉,而且幾乎眾口一詞,沒有例外。甚至有人還發現這個鏡頭有左右成像畫質不一等問題。
從圖片上看,這個鏡頭和後來推出的18-200VR的外形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鏡身稍粗,由於變焦倍率的關係,鏡頭全部伸出來之後比18-200短很多。上面也同樣用紅色字型突出標明了VR兩個字母,但據說只是一代放抖,效果趕不上18-200的二代VR。
優點:放在全畫幅上,焦段非常實用,估計以後是我的D3上的常用掛機頭了。由於有了ED鏡片,紫邊現象不嚴重。另外,放抖功能也很出色,能夠大大增加出片成功率,非常有用,感覺不出一代和二代VR的區別。
缺點:和尼康的其他鏡頭相比,成像確實不是很銳,尤其是放在數碼全畫幅相機上,邊緣解析度下降,還有暗角,即使用了f8的光圈,依然還有,成像質量趕不上後來問世的DX格式的18-200VR。用在D3等全畫幅機身上時,有明顯暗角。
十二、尼克爾 AF-S VR 70-300/4.5-5.6 Zoom-Nikkor ED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型號:Nikon AF-S VR 70-300/4.5-5.6 Zoom-Nikkor ED
鏡頭結構:12組17片(2片ED)
最大光圈:f/4.5-5.6
光圈葉片:9片
最近對焦距離:1.5米
焦距範圍:70-300mm
濾鏡口徑:67mm
視角範圍:34°20’ - 8°10’
外形尺寸:80 x 143.5mm
重量:745g
對於全畫幅數碼單眼的用戶來說,如果嫌小竹炮的價格太貴或者嫌其太重的話,這個70-300VR就是最好的選擇。
該頭有三大特點。第一,由於是VR Ⅱ,所以防抖效果應該更出色。我將此頭分別放在D200和D3上試拍過。我發現,放在D3上時,打開VR之後,在300mm的長焦端基本可以做到1/30s手持而不糊,但放在D200、D300或者S5上時,我至少要將速度提升到1/100s才行,因為這時的焦距已經是450mm了。第二,成像不肉。在相同的光圈下,比24-120銳利。有網友評論說,這個鏡頭在70-200mm的焦段下很銳,但到了200-300mm時則有些肉。為此,我特意試拍了一下。我對此頭的看法是,有這種感覺的人可能大多數都是在APS-C的機身上使用的,這時焦距就變成了300-450mm了,儘管有VR的幫助,但焦距實在太長,手持還是不太穩定,因而造成照片輕度模糊。還有人說,這個鏡頭只要光圈小於f11,成像質量就嚴重下降,我用f32的最小光圈試拍了一下,結果發現圖像仍然很銳利,看來有些事情不能僅聽別人說,需要自己親自驗證才行,大家可以看看原圖,便知分曉。
第三,在全畫幅上沒有暗角。為了進行比較,我以同樣的方法用此頭的最大光圈對著白牆試拍,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吃驚的不是暗角太大,而是幾乎沒有什麼暗角!這一點和24-120相比可以說有天壤之別,就是和小竹炮相比也強很多。暗角情況達到了上面所示的135 2DC和60微的水平。
還有個細節值得一提。這個鏡頭很長,形狀像一個大棒槌(有人說很威猛)。尤其是變焦環很寬,乍一看很不順眼。不過使用起來卻很方便。我的鏡頭放在攝影包里時,為了節省空間,一般是將遮光罩反扣在鏡頭上的。拍攝之前才把它取下來,安裝到鏡頭前面。如果是偶爾拍一兩張,就很不願意改變遮光罩的位置。但尼康經常把變焦環設計到鏡頭的最前面,靠機身最近的是對焦環,比如我新買的這個24-120就是如此。這種設計的不方便之處在於,拍照時,除非不變焦,否則必須要把遮光罩取下。而這個70-300的變焦環很寬,儘管遮光罩也不短,但即使反扣在鏡頭上,也能夠露出一部分,因此我覺得很方便。
優點:放在全畫幅的D3機身上沒有暗角。成像銳利,即使是放在APS-C的畫幅機身上實際焦距變成450mm時,長焦端依然銳利。另外,該鏡頭用在D3等全畫幅上時,幾乎沒有任何暗角。
缺點:和其他尼康鏡頭相比,顏色不是很鮮艷。
十三、尼克爾 Nikon AF-S 24-70/2.8G ED NIKKOR 鏡頭
主要參數:
鏡頭型號:Nikon AF-S 24-70/2.8G IF ED
鏡頭結構(組/片):11 組 15 片(3 個 ED 鏡片,3 個非球面鏡片和 1 個納米結晶塗層)
135mm格式視角:8:4° - 34°20’
Nikon DX 格式視角:61° - 22°50’
最小光圈:f22
光圈葉片:9
最近對焦距離:0.38 m (全部焦距)
最大放大率:1:3.7
濾光鏡尺寸:77mm
鏡頭蓋:遮光罩 HB-40(提供)
鏡頭袋:CL-M3(提供)
直徑x長度(從鏡頭卡口伸出的延伸段) 約 83 x 133 mm
重量:約900g
絕對是一個好牛頭!優點我就想不多說了,因為說這個鏡頭好的言論無計其數,重複別人的話沒太大意思。這裡只想說說我自己的感覺。
我對此頭的最大感覺是,外觀太難看,儘管我不是一個很在乎是否“亮騷”的人。這個鏡頭外觀光滑,並且較細,拿在手中給人一種油頭粉面之感,好似一位奶油小生。這個鏡頭最後的兩個字母是ED,看上去似乎真能給人一種ED(Erectile Dysfunction)的暗示,放在D3的機身上很不協調,遠遠不如膠片時代的鏡皇28-70/f2.8的威武雄壯,缺少了一些剛陽之氣。另外,由於不是VR鏡頭,缺少了兩個鮮紅的VR字母,使鏡身上的金黃色顯得俗不可耐。
另外,有人說此頭還是有紫邊。我覺得,紫邊現象對於任何一款鏡頭來說都是幾乎無法避免的,尤其是當你把明亮的天空作為背景,對著纖細的乾樹枝拍照時尤其如此。我的17-55/f2.8也是牛頭,在D200和富士S5 Pro上,如果這樣使用,也會出現明顯的紫邊。
還有,我特意用這個鏡頭以及蔡司ZF50/1.4用同樣的環境、光線、對象,用同樣的焦距和光圈進行了一下對比試拍,儘管這個已經是頂級牛變了,但成像依然不如ZF50/1.4。看來變焦不如定焦的論斷依然沒有打破。
優點:和DX畫幅的17-55一樣,成像優秀,大光圈下表現極其出色。從性能上,沒有什麼太多可挑剔的地方。
缺點:外觀太難看;用在D3上依然有暗角,D3固件升級之後,必須將暗角消除選項放在高的位置上,才能基本消除。另外,據無忌上的網友反映,鏡頭上的螺絲套扣太短,一摔馬上斷裂。我仔細閱讀了所有人的發言,最後認為這應該算作是該鏡頭的設計缺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