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龍根指環(華格納創作歌劇)

尼伯龍根指環(華格納創作歌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尼伯龍根指環》是華格納的代表歌劇作品,創作於19世紀。由四部曲組成

故事情節來源於北歐神話和日耳曼英雄傳說。在神話和傳說中,尼伯龍根指環由霧之魔阿爾貝里西用盜取自萊茵河底的魔金鑄造而成,擁有統治世界的力量。但所有得到指環的人,也必將遭受指環所帶來的災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伯龍根指環
  • 外文名:Der Ring des Nibelungen
  • 創作者:華格納
劇情簡介,創作背景,主要演出,作曲家,

劇情簡介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本意為尼伯龍人的指環,是一個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由華格納作曲及編劇,整個於1848年開始創作,至1874年完成,歷時共26年。創作靈感來自北歐神話內的故事及人物,特別是冰島家族傳說 (Icelanders' sagas,冰島歷史英雄故事散文)。
1《萊茵的黃金》(Das Rheigold)
貫穿歐洲的萊茵河底有一塊閃閃發光的魔金,傳說如果有人能夠將它鑄成指環之後,就會擁有統治世界的力量,但只有斷絕愛情的人才能完成這項壯舉。一天看護魔金的三個水仙女在河邊玩耍,卻被尼伯龍根家的阿爾貝里西無意中看到。阿爾貝希里是霧之魔,有很強的力量。但他同時也是個侏儒。當他看到三位赤身裸體,如出水芙蓉的仙女,不由心生愛慕,向仙女求愛。但三位水仙女當然斷然拒絕了,無情的嘲笑了他。阿爾貝里西一向對自己丑陋的外貌十分自卑,現在更是在一怒之下發誓斷絕愛情。然後潛入河底,盜走了魔金。水仙女追悔沒及。而一向清澈的萊茵河水也象是看到了冥冥將要發生的災難而變的一片渾濁。
“瓦爾哈拉”,天上眾神的新神殿。眾神之王弗旦和神母弗莉卡滿意的看著金碧輝煌的剛剛落成的神殿。這座神殿是巨人法索特和法夫納建造的。而弗旦是以天宮中最美麗動人的青春美麗之女神弗萊雅為建造的報酬。現在弗旦突然又反悔了。他既不想失去諸神中最美的女人,也不想離開這座宏偉的宮殿。於是他提出用阿爾貝里西的尼伯龍根指環來代替弗萊雅,作為報酬。巨人答應了。
於是眾神之王弗旦下界尋找指環,他在尼伯龍根霧之魔阿爾貝里西藏身的洞穴中找到了他的蹤跡,並用詭計誘出了阿爾貝里西。阿爾貝里西果然上當,當他被帶回天界後,他提出用尼伯龍根家積蓄的所有財產來換得指環的保有權。但弗旦馬上拒絕了。絕望的阿爾貝里西於是詛咒到,所有得到指環的人,也必將遭受指環所帶來的災禍。(有名的“指環之詛咒”)兩巨人很高興的得到了他們的報酬。但這時大地女神埃達突然現身,警告眾神和巨人,詛咒必將成真。但為時已晚。巨人法索特成了詛咒的第一個犧牲品。法夫納為了奪得指環的所有權而打爆了他的頭。巨人法夫納滿意的離開了。眾神之王弗旦和其他神也回到了“瓦爾哈拉”。
2《女武神》(The Valkyrie)
巨人法夫納得到指環之後,生怕有人來搶奪,於是整日惶惶不安。因此他利用霧魔阿爾貝里西的兄弟米梅打造具有變形能力的魔力頭盔變形為一條巨龍,整天潛伏在洞穴中守護指環。而即使這樣在瓦爾哈拉中安住的神王弗旦也並未因此放心,他清楚指環的詛咒早晚應驗,指環也會回到阿爾貝里西手中,他當然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那時尼伯龍根家的人一定會率眾大舉進攻天界。於是他就派了自己與地神埃達的九位女兒(一說3位或16位)——女武神下界到戰場上收集戰死英雄的陰魂,把他們帶回瓦爾哈拉,以準備終末戰——“諸神之黃昏”。
與此同時,弗旦還與下界的女子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兄妹齊格蒙德和齊格琳德。這對兄妹的家在戰爭中被漢丁毀滅,而齊格琳德則成為俘虜,被迫嫁給漢丁。齊格蒙德無家可歸,流落四方,成為了一個吟遊詩人,自稱“永遠悲哀的人”。一個雨夜,弗旦拜訪了漢丁的家,在屋子的柱子上插了一把劍,說這是勝利之劍“諾克絲”,預言拔出此劍者將拯救齊格琳德。不久,齊格蒙德機緣巧合下來到了齊格琳德的家,適逢漢丁不在家,無意中拔出了勝利之劍,於是在這個月黑風高,風雨大作的夜晚,齊格蒙德和齊格琳德這兩顆受傷的心碰到了一起,彼此一見鐘情。但造化弄人,他們在交談時居然發現他們是孿生兄妹??!!然而兩人還是決定衝破世俗的枷鎖,一同私奔。但對於弗旦的花心一直心有不滿的神母弗莉卡卻因此找到了報復的機會,她以婚姻和倫理的女神的身份要求弗旦懲罰這對亂倫的兄妹(其實有傳說弗莉卡是弗旦的女兒,卻成為了他的妻子,不知道到底誰亂倫),無奈之下,弗旦命令女武神伯倫希爾不要保護他們。而同時憤怒的漢丁也開始追殺這一對情人。
但由於伯倫希爾為兄妹兩的真情所感動,所以暗中保護他們,漢丁追上齊格蒙德後與之廝殺,但齊格蒙德手持勝利之劍,漢丁盡落下風,眼看性命不保。就在關鍵時刻,長槍破空而來,擊碎了齊格蒙德的神劍,是眾神之王弗旦的流星之槍“昆古尼爾”!漢丁藉此機會一劍刺死了齊格蒙德,齊格琳德悲痛欲絕,準備一死殉夫。但伯倫希爾制止了她,還告訴她,她體內已經有了孩子,她將來的兒子將是個蓋世英雄,還叮囑齊格琳德收拾起被弗旦擊碎的長劍,以便將來這個蓋世英雄可以再鑄神劍。齊格琳德在伯倫希爾的幫助下逃脫,但伯倫希爾卻被憤怒的弗旦所抓,為了懲戒她抗命不尊(其實是為了讓妻子熄火),弗旦罰她永遠沉睡于山頂的一塊巨石上,並讓火神用神火將她包圍。她將沉睡到直到有個不懂得畏懼的人跨過烈火來喚醒她,弗旦留下了這樣的話就離開了。
3《齊格弗里德》(Siegfried)
瓦爾斯勇士的未來英雄,齊格蒙德和齊格琳德之子順利誕生了,他叫齊格弗里德,意思就是“無所畏懼的人”。但他出生後不久,母親齊格琳德就去世了,臨死前她把齊格弗里德託付給了尼伯龍根家的鐵匠米梅,也就是阿爾貝里希的兄弟。
米梅答應撫養齊格弗里德時被沒有安什麼好心,他對養子毫無好感,只是希望自己能夠重鑄神劍的碎片,然後讓齊格弗里德持神劍殺死變形為巨龍的巨人法夫納,以奪回本屬於尼伯龍根家的指環,可惜以他能鑄成變形頭盔的巧手也無法再鑄長劍。而齊格弗里德並不相信這個殘暴寡恩,相貌醜陋的傢伙是自己父親,於是他逼迫米梅說出了真相。
而眾神之王弗旦再一次出現,他私下告訴米梅,只有無所畏懼的天生勇士才可以鑄成,而這個勇士也將是米梅的終結者。米梅十分恐懼,他很快意識到齊格弗里德正是那個天生勇者,恐懼的他馬上打算,只要得到指環就馬上殺死齊格弗里德。
齊格弗里德果然天生就是個蓋世英雄,他再鑄了神劍,來到了巨龍盤踞的洞穴,他吹響角笛招來巨龍,一陣廝殺後殺死了巨龍,巨龍的鮮血染遍了他的全身,只有背部肩胛下的一小塊被落下的樹葉所遮擋(致命傷)。勇士這時擁有了至強的肉體並精通鳥語。小鳥告訴他指環的秘密,還有那可以改變形體的魔法頭盔。齊格弗里德得到寶物後離開了洞穴。
洞口的阿爾貝里希正和弟弟米梅爭論指環的歸屬,看到齊格弗里德出來,阿爾貝里希飛快的逃走了,留下的米梅陰謀獻上毒酒,但被小鳥看到,齊格弗里德一劍殺死了米梅。這時枝頭上的小鳥告訴勇士,在遠方高山的絕頂之上有一團永不熄滅的烈火,而火中沉睡著一位永遠沉睡的美女,她的臉蛋象玫瑰,她的頭髮象太陽,她的聲音象夜鶯。這位美麗善良的女神正等著他去解救。於是勇士當然義不容辭的答應了,齊格弗里德騎上駿馬,踏上高峰。弗旦試圖阻止他,但是曾經擊碎勝利之劍的流星之槍這次卻被神劍打碎,齊格弗里德毫不猶豫的越過了烈火。火焰馬上熄滅了,美麗的女武神在英雄的熱吻下緩緩甦醒(睡美人??),二人立下了永不分離的誓言。
4《諸神的黃昏》(Twilight of the Gods)
可惜歡樂總是短暫的,接下來總是漫漫無期的痛苦。掌握現在與必然,過去與存在,未來與命運的三位女神在紡織著世界的命運,但金線突然繃斷,三位女神十分惶恐,因為她們看到世界毀滅的命運不可逆轉。
這時的齊格弗里德還厴然無知,他身披金甲,手持神劍,騎乘女武神的戰馬飛馳而去,臨行時他把尼伯龍根指環送給了妻子作定情物。完全忘記了那可怕的詛咒。這時圍繞他的一系列陰謀也正在展開。阿爾貝里西之子哈根和他的異父兄弟基比利國王貢特,還有貢特的妹妹貢特魯妮已經精心計畫了一場騙局,哈根提出讓貢特娶女武神伯倫希爾,而貢特魯妮得到齊格弗里德,兩人十分滿意。於是貢特向齊格弗里德獻上喝下會失去記憶的藥酒,齊格弗里德喝下後馬上忘記了妻子,對眼前嬌艷如花的貢特魯妮死心塌地,哈根讓齊格弗里德回到伯倫希爾處偷出了指環 。
而同時女武神瓦爾特勞德趕來警告妹妹伯倫希爾,求她把指環馬上送回萊茵河,否則這個指環必將帶來諸神的毀滅。但伯倫希爾因為齊格弗里德的緣故斷然拒絕了姐姐。女武神瓦爾特勞德意識到一切都將無可挽回了,絕望的走開了。
陰謀到了最高潮,被騙到貢特城堡的伯倫希爾看到了即將舉行婚禮的齊格弗里德和貢特魯妮傷心欲絕,她看到丈夫手上的指環,意識到他背叛了自己後十分悲傷。齊格弗里德對她無動於衷,於是伯倫希爾由愛生恨,說出了丈夫身上唯一的致命點——背部肩胛處的那一小塊。哈根對這一切很滿意,在恢復了齊格弗里德記憶後哈根一刀刺中了他的要害。但爭奪指環的戰鬥還沒有結束,哈根和貢特開始搶奪死者手上的指環。哈根殺死了貢特,正要摘下指環,英雄的手卻突然指向瓦爾哈拉方向,哈根驚懼的逃走了。
死亡的恐懼戰勝不了酒醉一樣的戀情,齊格弗里德最後唱出愛情,“伯倫希爾啊!那報曉的人來了,他將以他的親吻把你叫醒……伯倫希爾向我招手。”
然後,他就這樣躺了下去。
陰陰的薄霧,慘慘的氣息,是神的靈魂: 對塵世許下了誘惑,一旦應充,灰飛煙滅。 伯倫希爾終於醒悟到她錯怪了丈夫,她的容貌因愛的力而顯出特異的表情,她痛罵神界的不公,詛咒神將會永遠安息。
她把那指環戴在手指上,驅馬跳進擱置著齊格弗里德遺體的火焰中,完成了永不分離的誓言。守護指環的水仙女終於找到了搶奪指環的兩父子阿爾貝里西和和哈根,她們把他兩拉下了萊茵河,溺死在了水裡,指環回歸水中。
震撼性的雷鳴電閃以後,天邊散開濃重的紅光,這就是眾神的黃昏。瓦爾哈拉天宮歸於沒落,整個天宮在烈火中燃燒。那一切莊嚴堂皇,都變成了頹牆殘壁,在真摯的愛情前崩潰。神權已是末日,鄙陋的一切終於滅亡,一個新的時代,人類的愛高於一切的時代,以愛替代貪婪的時代,因伯倫希爾的捨身而現出了曙光。人的過錯,由於女人的真愛,乃得贖罪。

創作背景

中世紀時基督教在整個歐洲盛行,過去在地方上流傳的一些北歐神話被視作邪教清理,殘存的較為著名的有英格蘭的貝奧武甫,冰島的埃達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等,華格納的《指環》就出於這部中世紀德國的民間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北歐神話與其他的古代神話之間有著顯著的差異,北歐神話中神的身上有著人性的一面,他們不是全能的、所向無敵的,而是有一定的限制,其本身也要面臨滅亡的命運。《諸神的黃昏》中就體現了這一萬物同歸於盡、轉換新生的思想。當時,華格納將這部敘事詩整理後打算寫成歌劇腳本,卻招來很多反對,多數人認為這樣龐大的腳本無法配成音樂。但華格納成功了,他以二百多個主導動機貫穿全劇,採用明暗兩條線來推進劇情的發展。
起初,華格納只是選取了故事的一部分作了《齊格弗里德之死》(Siegfrieds Tod),也就是後來《諸神的黃昏》的前身,這部作品是以布侖希爾德引齊格弗里德進入瓦爾哈拉天宮作為結局的,不久,華格納覺得不滿意,認為缺乏更深一層的倫理意義並且無法在劇院裡演出,所以他增加了一部《青年齊格弗里德》(Der junge Siegfried,成為《齊格弗里德》的基礎),並將結局改得含有深奧的玄學意味。最後,為了使全劇完整,又補充了《女武神》及序劇《萊茵的黃金》。從音樂上來看,《女武神》與《齊格弗里德》最精彩,而《萊茵的黃金》較為優美,《諸神的黃昏》則顯示了華格納多年來所形成的思想。
由於華格納的歌劇樂隊編制龐大,所選擇的歌手在音量音色和強度方面都有特別要求,同時還需要採用一些極端措施保證聆聽效果,故華格納的崇拜者,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為他的《指環》能夠上演特別出資建造拜羅伊特劇院(又名節日劇院,1872年5月22日破土動工,歷時兩年多,於1875年竣工),其設計專為配合華格納的要求,它將樂池沉降得更深,最嘹亮的銅管樂器放在最深處,離指揮很遠,遠遠低於舞台上的歌手。1876年8月,《指環》全劇於該劇院首演,分四天上演,共演兩次,每天下午4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深夜。首演的指揮是漢斯‧里希特。當時,演出盛況空前,幾乎整個歐洲的音樂人士都齊聚這個美因河邊的小地方,甚至到了拜羅伊特發生食物短缺的程度。
尼伯龍之名來自於東日爾曼人的勃艮第部落,勃艮第皇族一般被稱為尼伯龍,不過在此歌劇里尼伯龍卻意為“矮人”。

主要演出

時間名稱地點
2015年10月
上海交響樂團演出
中國上海
2015年
第三屆義烏戲劇節
中國浙江義烏
參考來源:

作曲家

威廉·理察·華格納
他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貝多芬的歌劇傳統,後面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理察·施特勞斯緊隨其後。同時,因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複雜性,成為歐洲音樂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
華格納出生於萊比錫,從小接受了完善的音樂訓練,對音樂和戲劇十分感興趣,後在萊比錫大學學習作曲,中途退學,受聘為維爾茲堡歌劇院的合唱指揮。其一生致力於歌劇創作,對德國歌劇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華格納生活的時代,在德國人們普遍認為德語不夠雅致,宮廷內外盛行義大利與法國的歌劇,偏重音樂技巧上的華麗而忽視戲劇的內容,故華格納提出“樂劇”的口號,提倡以音樂跟戲劇並重為目的來創作歌劇,建議作曲家親自參與劇本的創作,並認為歌劇的題材應只適宜於音樂處理。他將過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現的管弦樂隊的地位提升到了極致,使其成為統一全劇的支柱。另一明顯的改革在於他樂劇中的主導動機。其實無論過去還是現代,作曲家都會在自己的作品中運用到主導動機。但華格納不同於他們,他系統的運用主導動機,並通過復調來組合幾個主導動機。可以說,由極端集中的情節編制出的主導動機之網覆蓋全劇,使文字語言與音樂語言完美的結合,是一種精確而單純的潛台詞。除此之外,他的樂劇中幾乎沒有分曲,銅管樂的運用更加自由靈活,感情的意義由樂隊以旋律及和聲的方式表達,人聲聲部浮動於管弦樂流的表面,宣敘調與詠嘆調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分。華格納的歌劇改革主要開始於《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這部歌劇1865年在慕尼黑的演出標誌著西方世界音樂語言中一種新方言的開始,調性體系開始瓦解的標誌。從此以後,“華格納風格”成了歌劇或一般音樂中“先進”及非傳統的代義詞。為了實現自己在歌劇改革方面的理想,並將這一切呈現於世人,華格納特地籌建了拜魯伊特音樂節演出自己的作品。而這個音樂節一直都吸引著世界音樂愛好者的眼光。
據說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羅伊特為他專門演出華格納的作品,當時他感動得流淚,恨不得與這位上個世紀的天才執手親談。很多人在聽華格納音樂的同時要提到他的思想,無可否認音樂家本身的性格與思想對其創作作品有著很大的影響。華格納的青年時期,其思想主要傾向於“德意志”,他受到費爾巴哈和巴枯寧的影響,寫過許多狂熱激進的文章,甚至參加過德勒斯登的革命。1848年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失敗以後,華格納逐漸接受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論調以及尼采的超人論等思想,以及後來戈比諾(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種族主義理論,晚年的時候,華格納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響。華格納與尼采曾是關係很好的朋友,他們的友誼維持了十年,當華格納改變其音樂風格之後,尼采與他決裂,稱他是一個狡猾的人,稱聽他的音樂使人致瘋。1878年1月3日,華格納將《帕西法爾》贈送給尼采,尼采寫了最後一封信給華格納,並回贈自己的新書《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寫作《華格納事件》和《尼采反對華格納》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對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一直是華格納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保護人,華格納有多部作品是獻給他的。而路德維希二世也是華格納狂熱的崇拜者,他以華格納歌劇的內容為主題,修建了宮殿新天鵝堡,其內部有齊格弗里德屠龍的金像,描繪《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故事的掛毯,以《湯豪舍》故事設計的山洞和節日大廳,而且他計畫將這一城堡作為禮物獻給華格納,當作歌劇《帕西法爾》的背景。他資助了華格納修建拜羅伊特節日劇院,並且作為貴賓出席了開幕演出。
1879年以後,因為健康關係華格納連續四個冬天都是在義大利度過的。1881年春,華格納赴柏林參加《眾神黃昏》的公演, 在一片喝彩聲中他突然臉色蒼白,急忙退入休息室。一陣陣的心臟劇痛威脅著他的生命。華格納頑強地活下來了,但從此健康狀況日益下降。1882年,華格納重返拜雷特,在那裡參加了《帕西法爾》的首演,在最後一場演出中他還親臨指揮。隨後,華格納又回到威尼斯休養,終因心臟病復發,醫治無效,於1883年2月13 日死於威尼斯。
華格納的遺體經慕尼黑運往拜羅伊特。2月16日下午二時,運有華格納及其家屬的專車從慕尼黑開出,沿途每一個車站都有無數的人匯集在那裡默默祈禱。晚上,在慕尼黑車站上,有數千名華格納的崇拜者,手持火炬在等待,當車子開出站時,數百面弔旗垂下。奏出華格納的巨作《神異的黃昏》中的葬禮進行曲。當列車抵達拜霞特時,巨大的哀哭聲淹沒了整個車站。每一戶人家門前都拴了黑色弔旗,街燈也包上了布。一支巨大的送葬行列從街道上緩緩而過。華格納死去的訊息很快傳向全世界,吊辭從四面八方飛來。威爾第得知噩耗後悲痛萬分,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悲!悲!悲!華格納死了!!!大人物已消失,在文化史上留下偉大痕跡的那個名字!!!”雕刻家奧克斯達用石膏為死者拓取了遺容。華格納的妻子科西瑪肝腸寸斷,剪下一柬金髮放到靈柩中永陪丈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