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難:人才供需的悖論

就業難:人才供需的悖論

《就業難:人才供需的悖論》是2008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傑、張麗蓉。

基本介紹

  • 書名:就業難:人才供需的悖論
  • 別名:社會熱點關鍵字叢書
  • 作者:張傑、張麗蓉
  •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1日
  • 頁數:194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30603070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就業難:人才供需的悖論》借鑑了一些網上的案例與報導,參考了很多調研文章,力求透過紛紜複雜的種種就業現象,去嘗試著觸摸當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礁石”;寄望借就業之眼,以窺教育之弊,產業之弊,社會之弊,然後知恥而後勇。學術不能在象牙之塔中自足自美,它必須走向民眾。自然科學需要普及,社會科學也需要普及。在心為物役、信仰缺失、精神貧乏、功利泛濫的時期,哲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的普及尤為重要。在這個領域裡,以學者和專門研究者為對象的純學術著作汗牛充棟,而以廣大民眾為對象的思想性、學術性著作卻十分稀缺。

作者簡介

張傑,復旦大學博士,青年學者,關注當代中國經濟社會重大問題及產業轉型.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張麗蓉,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在《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發表評論文字多篇。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天之驕子的前世今生
大學牛就業環境小町同日而語
1980年代的學生
扎堆就業
另類就業
零薪就業
大學生求職不如農民工
大學生爭當村官
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農村出現新“讀書無用論”
“啃老族”浮出水面
公務員考試的特殊熱度
就業壓力與心理危機
突圍之路
大學生創業再思考
實習與就業的距離
今人,我們為什麼上人學
為上大學而上大學?
上大學不如讀技校?
第二章 海歸的滄海桑田
留學的1000個理由
近代以來的留學熱
為什麼出國留學?
海歸的尷尬處境
海歸成“海待”
為何海歸就業亦不易?
歸與不歸——海外留學人員的兩難
創業——海歸就業的另一種突圍
高流失與高需求:高層次人才悖論
關於“人才”的再思考
貧困的奢侈——人才高消費帶來高流失
第三章 農民工的酸甜苦辣
農村需要人才嗎
農村勞動力剩餘與民工荒
農村人才奇缺與大學生就業難
農民工就業之路
異鄉人——無所不在的歧視
血汗工廠——法律制度的缺席
討薪——還我工資,我要回家
返鄉——春運的困局
轉型的可能
技能培訓——民工荒的出路
承包經營——就地就業的新途徑
接受再教育——另一種轉型
二元結構:亟待打破的堅冰
外國人眼裡的三個中國
二元結構造成城鄉差距驚人
第四章 挑戰公平就業
公平就業之外的群像
下崗工人——社會轉型的背影
殘障人士——考驗和諧就業真偽
女性就業——“半邊天”的困惑
失業階層——無奈的人才浪費
另一種形式的就業
退休者——餘熱未燼的人才庫
志願者——無關薪水的工作
就業難拷問社會公平
《就業促進法》推進社會公平
關係網的“馬太效應”
第五章 就業的難點在哪裡
教育的尷尬
人右供求矛盾
教育模式再思考
被綁架的高等教育
人口紅利是與非
“無就業增長”的威脅
正在消失的人口紅利
轉型期的不平衡發展
區域發展不平衡加劇
行業收入差距擴大
《新勞動契約法》:誰是贏家
關於新法的爭議
新法幫倒忙?
社會保障:難於實施的保障
社保基金案震動朝野
社保制度不健全是政府的失職
第六章 路在何方
巨觀調控:破解GDP怪圈
郎成平論“非常6+1”
巨觀調控的再思考
中小企業:重負下的小螞蟻
小的不一定美
給它一個支點
調整心態:走出就業心理誤區
“隨大流”的誤區
盲目就業與衝動跳槽
職業規劃:認識你自己
知道自己“要什麼”
重視職業規劃
了解自己的潛能
技能培洲:職業教育的特殊魅力
受歡迎的職校生
要技能,還是要學歷?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歐美國家的教育與就業
亞洲國家的教育與就業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