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宮右夫人

尚宮右夫人

妃嬪,是一種用來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總括之稱,妃嬪等級是用來區分她們之間的地位和級別的。不只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只要有過後宮制度的國家之君主,他們所有的妾都可以廣泛的被稱做嬪御,這樣的代稱之詞比較常使用在東方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宮右夫人
  • 釋義:皇帝之妾
  • 級別:嬪御
  • 適用地點 :東方國家
  • 歷史記載:《禮記》
簡介,評說,秦漢時期的后妃制度,

簡介

一個涼薄而將一切利用在手的女人,會得到幸福嗎?
因為不得已而入宮的寧雨柔,並不渴望成為皇帝的女人寵冠後宮。她唯一的願望就是坐上尚宮之位,掌管四房,然後求個開放出宮,購置田產,壽終正寢,就如她的前任一樣。
只可惜,在後宮身不由己的爭鬥中,她參與了新帝爭位之變,並隨著靠山太后的失勢而成為新帝的眼中釘。
她以為擺在自己面前的會是死亡,沒想到她雖被新帝剝奪了尚宮之位,卻被封為最低等的妃嬪美人,留下了性命。
她不明白新帝為什麼不處死自己,但既然她還活著,還留在這後宮之中,哪怕困難再大,磨難再多,她也要找出一條出路。

評說

在民間傳說中,談到皇帝的家庭生活時,經常說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或者說三千粉黛。總之,皇帝是妻妾眾多。這些說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皇帝是封建社會中的最高統治者,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這種權威表現在各個方面,對異性隨心所欲的大量占有,就是這種權威的一種表現。為了滿足皇帝無止境的私慾,同時也為了子嗣眾多,便於挑選皇位的繼承者,於是,一套有利於封建統治的后妃制度就逐漸確立和健全起來。
據《禮記》記載,周朝的制度是,天子立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說明早在周朝時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嬪、世婦、御妻等名號,妻妾的數量相當驚人,為後代帝王開創了惡例。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諸侯相繼稱王,他們都以天子自居,在后妃制度上自然也要仿效天子。事實上,他們擁有異性的數量早已超過了周天子。孟子說,當時大人“侍妾數百”,管子說“齊襄公陳妾數千”。秦漢以後,除皇后僅一人外(某個朝代的並後現象除外),總的趨勢是妃嬪的級別增多,宮女的數量增大。秦統一六國以後,改天子為皇帝,盡收六國宮女充實後宮,正妻稱為皇后。除皇后以外,秦始皇把他的妃嬪分為七個級別,即: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此外還有上千的宮女。

秦漢時期的后妃制度

西漢初立,因秦之稱號: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並立八品(該八品也是沿襲秦時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漢武帝時增加婕妤、經娥(經為女字旁,打不出來,下同)、容華、充依,各有爵位。漢元帝時又創昭儀,僅次於皇后;時後宮已達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製十四等:
1)昭儀,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2)婕妤,視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經娥,視中二千石,爵比關內侯(第十九等爵);
4)容華:視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視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視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視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視八百石,爵比右庶長(第十一等爵);
9)良人,視八百石,爵比左庶長(第十等爵);
10)長使,視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視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視三百石;
13)順常,視二百石;
14)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均視百石。
十四等之外,還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視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還曾出現過諸姬、長御、材人、待詔掖庭、中宮史、學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稱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級;皇孫妻稱夫人,妾無位號,皆稱家人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