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衛星

小衛星

根據衛星的質量,通常將小於1000公斤的衛星稱為廣義的小衛星,其中,將500-1000公斤的衛星稱為小衛星,100-500公斤的衛星稱為微小衛星,10-100公斤的稱為顯微衛星,小於10公斤的稱為納米衛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衛星
  • 外文名:moonlet
  • 小型衛星:小於1000kg(1噸)
套用,分類,特點,用途,實例,

套用

20世紀50年代以來,空間技術不斷發展,人造地球衛星根據套用領域,發展形成了通信、氣象、導航、資源環境、軍事偵察、科學研究等系列,並向高性能、高集成方向發展。隨著衛星功能的綜合集成,衛星質量也不斷增加,而火箭運載能力的不斷提高,為大衛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
隨著衛星技術與套用的不斷發展,人們在要求降低衛星成本、減小風險的同時,迫切需要加快衛星開發研製周期。特別是單一任務的專用衛星,以及衛星組網,更需要投資小、見效快的衛星技術。小衛星技術因此應運而生。

分類

衛星重量在500千克以下,造價從幾十萬至上千萬美元的衛星為小衛星。它又分了四個等級:500千克~100千克的為小型衛星;100千克~10千克的為微型衛星;10千克~1千克的為納米衛星;而小於1千克的為晶片衛星。

特點

與大衛星相比,小衛星具有先進、快速、低廉、可靠的特點。
小衛星不只是簡單的質量小,而是高度集成化技術、自動化技術的套用,特別是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實現星上控制與處理計算機小型化。小衛星可以快速實現從設計、製造、發射、在軌運行全過程,一般不到十二個月。一顆小衛星包括發射的價格約三千萬圓人民幣,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風險小。一般小衛星壽命大於十年。
小衛星平台通常包括能源、通訊、星上數據處理、衛星姿態控制等系統,其載荷包括通信、對地觀測、空間科學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小衛星可用於氣象拍攝和地面偵測小衛星可用於氣象拍攝和地面偵測
發射平台靈活,不一定要固定的發射塔,還可以在飛機上發射等。

用途

現代小衛星的用途十分廣泛。在民用方面,它可以套用在通信、對地觀測、空間遙感、氣象觀測、海洋探測、科學研究等各個領域。其中利用小衛星進行移動通信已成為當今發展的熱點,“銥星”和“全球星”就是典型例子。在軍事上小衛星也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它能快速研製、快速發射,及時投入使用,因而能滿足戰時的特殊要求。

實例

台北時間2004年4月18日11時59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自主研製的“實驗衛星一號”送上太空,同時還搭載發射了航天清華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納星一號”實驗衛星,這標誌著我國小衛星研製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實驗衛星”是我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製的具有明確套用任務的微小衛星。
神七首次使用伴星對自身進行拍攝神七首次使用伴星對自身進行拍攝
“試驗衛星一號”是我國第一顆傳輸型立體測繪小衛星,重204公斤,由哈工大聯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和西安測繪研究所共同研製,主要用於國土資源攝影測量、地理環境監測和測圖科學試驗。這顆衛星採用了多項微小衛星的前沿技術,探索了我國微小衛星技術發展的新途徑。
2004年4月18日23時59分,由哈工大抓總,聯合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西安測繪研究所共同研製的“試驗衛星一號”在西昌發射基地由“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運行正常並已開始了在太空的試驗任務。
火箭按預定計畫準時點火升空飛行10多分鐘後,釋放“試驗衛星一號”;30秒鐘後,釋放“納星一號”。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測控數據表明,“試驗衛星一號”和“納星一號”兩顆科學實驗小衛星已準確進入了各自的預定軌道,這次一箭雙星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哈工大航天學院院長韓傑才是四川巴中人,發射成功後,他緊緊握住本報記者的手說:“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希望有更多的四川老鄉加入我們航天人隊伍!”
“納星一號”是一顆用於高新技術探索試驗的納型衛星,重量小於25公斤,由清華大學和航天清華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並使用。
2008年9月,中國的神七在太空第一次通過伴星(小衛星)拍攝了宇宙飛船的外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