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村(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上司鄉下轄村)

小店村(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上司鄉下轄村)

小店村位於上司鄉北部,轄4個自然村,全村220戶,725口人,村民小組8個,正式黨員38人,貧困戶11戶,低保49人,五保3人,優撫2人。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上司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上司鄉
  • 電話區號:0355
  • 郵政區碼:046300
  • 地理位置:上司鄉北部
  • 面積:6558畝
  • 人口:725口人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晉D
村情概況,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農民增收問題,今後發展規劃,具體措施,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民主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方面,

村情概況

全村行政面積6558畝,耕地面積1912畝,梨樹種植面積300畝、核桃種植面積150畝,穀子種植面積380畝、玉米種植面積1000畝。村內現有40頭牛,85頭豬。由於受傳統農耕文化及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村民仍然以種植業為主,其中種植玉米為目前的主導產業,外出經商務工者占全村人口的一半,村內無工業企業,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34元。在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近年來村風村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1998年安裝了自然村的自來水;2002年建起了200平米的村委辦公樓,解決了辦公無場所問題,2006年投資30餘萬修通了3.7公里通村水泥路。

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

通過調查發現,基層民眾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逐漸淡薄。認為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存在對集體經濟的理解片面、陳舊等問題,認為集體經濟就是集體辦企業、上項目,集體經濟集體管。也有的村幹部怕搞砸了受埋怨,背上新的債務,思想上有顧慮,普通民眾怕搞毀了受連累,思想上有阻力。由於近年來基礎設施投入較大,給村集體經濟背上了一定的包袱,使得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起步難。

農民增收問題

村主導產業優勢不穩定,農民經濟收入來源單一,承受市場風險能力差。現在小店村的農民主要收入靠的是種植玉米和穀子。玉米主要賣給收糧的商販,穀子送往沁縣沁州黃公司,但是價格都不是很高,村民致富途徑少。由於歷史上精耕細作、自給自足的原因,勤勞的村民思想較為保守,致富思路不多,大多村民依舊滿足於世代相承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的作業習慣,即使外出也大多到本市為主,在創業闖業意識上需加大引導力度。
3、村莊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
小店村地理環境不是很好,整個村莊就分布兩道山樑上,交通出行不方便。一是由於戶落分布比較零星,道路兩旁雜草重生。由於沒有安裝路燈,一到晚上,出門就是漆黑一片。因此村莊環境整治迫在眉睫。二是自然村間互通道路路況差。由於小店所屬自然村分散,自然村之間來往出行困難。

今後發展規劃

(一)理清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找準發展路子,增強"造血"功能,使村經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不斷壯大。
發揮小店區域優勢,合理利用本地農村資源。加強集體經濟建設,重要的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村經濟基礎、資源稟賦、農民素質,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根據小店村自身優勢和潛力調整經濟結構,突出地方特色。一是調整經濟結構,可以通過建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等途徑,實現以場地生財、以區位聚財、以服務引財的目的,有效地增強村級經濟實力,帶動農民增收。二是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就當前來說,一方面是開發和利用好一切可以開發的資源,發展新項目,開拓新產業。利用集體自然資源如村屬300畝梨樹等發展一些集體統一經營的種養業,或者通過招標承包等形式,達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管理和改造好現有村級集體的山地、林地等,使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鞏固和壯大村集體經濟。針對村經濟"分得過多,統的較少"的實際,可採取返租倒包、合股經營等形式,對村級集體資源和農戶個人資源重新規劃、整理和開發,實施規模和品牌戰略,壯大村集體經濟。
(二)鼓勵村民樹立致富意識,不斷提高致富能力,拓寬增收渠道。
1、鼓勵村民樹立學習意識、法律意識、市場意識、勤勞意識和自強意識。要採取邀請專家來村授課,現場指導等形式鼓勵村民學習科學文化、政策法律、實用技術,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使自己真正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目前雖然政府投入農村扶持資金逐年增加,但畢竟是杯水車薪,不可能使家庭達到致富目標。因此,村民自己必須搶抓發展機遇,發揚“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財富。
2、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首先,要進一步最佳化農產品品種和品質結構,促使產品多樣化和優良化,走出一條優質高效的發展道路。當前,可以在原有的380畝穀子的基礎上增加小雜糧種植面積,提高小雜糧收入的比例,打破單一的經濟來源,提高農民抗風險能力。其次,加強對300畝梨樹的修剪和管護,推廣先進的種植、貯藏等技術,並注重開發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名優產品,發揮資源最大效益。再次,要扶持種植(養殖)大戶,發揮小店現有種植(養殖)大戶的帶頭作用,對種植(養殖)大戶進行適當的扶持,如資金,技術和信息扶持,先讓這部分農戶取得效益,通過他們的示範,帶動影響周圍的農戶。最後,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使農業從產前向產後延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農業的綜合效益,為村民增收創造條件。
3、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小店貧困人口比例雖然不多,但也折射出農村困難民眾的普遍現狀。特別是留守老人問題。當前,首先要保障他們的生存。要加強保障體系建設,一是盡力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的標準。二是要儘可能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要增加他們脫貧的自信心,因人制宜對症扶貧,根據貧困的不同程度、不同的貧困成因,對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分類,分別採取有效的扶貧措施,如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使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有一技之長。

具體措施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

1、繼續爭取“一事一議”項目,投資20萬元完成村內全部巷道硬化工程。
2、在原有種植基礎上,逐年擴大沁州黃穀子種植規模,增加種植300畝。
3、新增種植核桃樹1500株。
4、大力發展梨果經濟,依靠本村特有資源,在梨果經濟上作文章。聘請梨果樹專家對全村300餘畝梨樹進行修剪和管護,提高產品質量。修建儲存洞,做好水果的儲藏於保鮮,進行反季節銷售,增加經濟收入,把依靠梨果增收作為今後的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5、經濟收入比2010年增加1000元。

精神文明建設方面

1、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
2、極推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3、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破除迷信,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民主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方面

1、切實維護好村民的民主權利。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實施“四議兩公開”,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作用,深入開展普法教育,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以法治村、以德治村。
2、加強組織建設。做好組織發展工作,發展8-10名優秀中青年加入黨組織,培養3—4名後備幹部,增加新鮮血液,充實黨支部、村委會的後備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