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香書:繡像全本四大名著

小墨香書:繡像全本四大名著

《繡像全本四大名著(香書版)(套裝共24冊)》內容包括:《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

作者吳承恩 《香書版四大名著》編委會

基本介紹

  • 書名:小墨香書:繡像全本四大名著
  • 出版社:雲南教育出版社
  • 頁數:5184頁
  • 開本:64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153974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繡像全本四大名著(香書版)(套裝共24冊)》新鮮,好玩兒,酷,彰顯品位、個性;體量小,持閱方便,攜帶簡單;足本無刪節,通閱通覽;特種檀香墨,防蟲防蛀,書香襲人;原版繡像,修復雕版,高清畫質,纖毫畢現;設計精美,古意盎然;包裝典雅精緻,價格實惠,作禮物有品位、有情調、有內涵;必讀:如果家裡只能有四本書,《繡像全本四大名著(香書版)(套裝共24冊)》是首選。

作者簡介

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漢族,江蘇興化人(一說浙江錢塘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自幼聰明好學,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家。
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一切技術無不精通。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十八名壯士率壯丁起義反元。張士誠敬其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為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計畫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後因張士誠居功自傲,獨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採納,於是憤然離開平江,並作《秋江送別》套曲贈予同在張幕的魯淵、劉亮等人。此後,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
後入江陰祝塘財主徐騏家中坐館,除了教書以外,還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蒐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為撰寫《江湖豪客傳》準備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滅張士誠後,到處偵查張士誠的部署。為避免麻煩,施耐庵徵求興化好友顧逖的意見,在白駒修了房屋,從此隱居不出,專心於《江湖豪客傳》的創作。《江湖豪客傳》成書後,定為《水滸傳》。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籍貫山西太原府祁縣;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據說和施耐庵合著《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代。作為與“倡優”、“妓藝”為伍的戲曲平話作家,當時被視為勾欄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為他寫經作傳。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無名氏編著的一本小冊子《錄鬼簿續編》,上寫:“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但從羅貫中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中,體現出羅貫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經天緯地之氣。他精通軍事學、心理學、智謀學、公關學、人才學……如果沒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實踐,執著的追求,何以能成為這般全才?他主張國家統一,熱愛中華民族,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痛恨奸詐邪惡。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我們看到了羅貫中依戀故土、緬懷英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他動情地寫道:
兩岸西風起白楊,沁州存孝實堪傷。
晉中花草埋幽徑,唐國山河繞夕陽。
鴉谷滅巢皆寂寞,并州塵路總荒涼。
詩成不盡傷情處,一度行吟一斷腸。
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出身於一個小官吏降為小商人的家庭。父吳銳,字廷器,賣“彩縷文羯”,“又好譚時政,竟有所不平,輒撫幾憤惋,意氣鬱郁”。吳承恩自幼聰慧,喜讀野言稗史、志怪小說,“嘗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善模寫物情,每欲作一書對之”,“髫齡,即以文鳴於淮”,頗得官府、名流和鄉紳的賞識。嘉靖八年(1529),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朱應登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而“以家所藏圖史分其半與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六年後,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豪飲,寄趣於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約六十七歲時到過杭州,大約活了將近80歲,晚景淒涼。
《天啟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不過都是他死後的事了。他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目前只遺留後人輯的《射陽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認他是中國的《西遊記》的最後定稿作者,但也有觀點認為不是,目前在學術界保持著爭議(舊時傳說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處機)。
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兒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或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歷時7年。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沓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一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後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正,忠於自己的妻室。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擊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吳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願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他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黑暗的現實持否定態度。他在《二郎搜山圖歌》一詩中寫道:“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惜。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認為“民災”的形成,社會現實的醜惡,原因就在於統治者用人不善,讓“五鬼”“四凶”那樣的壞人當道。他想“致麟鳳”,行“王道”,扭轉乾坤,但是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嘆息。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里領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曹雪芹(1715-1763,一說為1724-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一說河北豐潤或鐵嶺清代小說家,一般認為是中國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後幾十年里,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十年創作了《紅樓夢》並專心致志地做著修訂工作,死後遺留下《紅樓夢》前八十回的稿子。《紅樓夢》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圖書目錄

《西遊記》目錄: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聖除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盪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 觀音現象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
第八十回 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第八十一回 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
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
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徵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
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釘鈀宴 金木土計鬧豹頭山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蟄 聖顯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
……
《紅樓夢》
《三國演義》
《水滸傳》

序言

前言
《西遊記》是一部散發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小說,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神魔小說的巔峰之作,與《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並列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作者吳承恩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自幼聰慧過人,喜好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曾出任長興縣丞,後因痛恨官場的爾虞我詐,憤而辭官回鄉,歷時八年,著成《西遊記》一書。
全書共100回,可分成三大部分,以唐代高僧玄奘赴西天取經的真實經歷為藍本,主要敘述孫悟空的出世和大鬧天宮、唐僧的出世和取經緣由以及後來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而歸的故事。作者採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藝術宮殿,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的神魔世界。
小說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毫無疑問,孫悟空是作者著意刻畫、也是最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形象之一。他本領超群、智慧非凡;嫉惡如仇、一身正氣;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他是力量的象徵、正義的化身,代表著勞動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念,是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
總之,《西遊記》想像新奇、出神入化,已臻登峰造極之境界,故歷時四百多年而不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具有重要地位,《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如今,《西遊記》已被翻譯成日、英、法、德、俄等數國文字流行於世,始終散發著恆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