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大道:一位知名品牌創始人手記

小劉大道:一位知名品牌創始人手記

基本介紹

  • 書名:小劉大道:一位知名品牌創始人手記
  • 出版社: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 頁數:151頁
  • ISBN:9787565005381
  • 品牌: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 作者:劉天成
  • 出版日期:2011年7月1日
  • 開本:16
  • 定價:25.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小劉大道(一位知名品牌創始人手記)》為我國當代知名企業家劉天成關於自己和企業成長成敗經驗與教訓的生動總結,書中透露出的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對創新的執著之愛,對企業和員工強烈的責任心,以及豐富獨特的人生感悟,讀來令人盪氣迴腸,感悟深刻,能給創業者以深刻啟迪。

作者簡介

中國馳名商標“小劉”創始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清華大學安徽校友會副秘書長;安徽徽派堅果炒貨商會會長;劉銘傳兩岸交流基金管委會主任;民建合肥市企業家聯誼會會長;合肥市政協委員。

圖書目錄

飢餓教你尋找溫飽
生活可能是不快樂的,但是生活中一定有快樂
生活堵上一扇窗,會給你打開一扇門
兒時的苦樂,可能決定將來的事業
生活就像一枚小小的瓜子
有虛榮心不一定是壞事,但沒有上進心一定是壞事
誠信就是“不卡人”
名牌不是“要來的”,而是顧客的“獎賞”
錯過的不要可惜,沒錯過的一定要珍惜
用心做事,做事順心
被騙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被騙
示弱,不一定弱;示弱,就是蓄強
求財要方,處事要圓
有德無失
大逆即大順
別人是自己,自己是別人
快樂需要選擇
感恩應該是經常的事
公平不一定合理,合理能體現公平
主動不被動,一切在行動
老闆是“木桶”的底板
學會放下
小就是大
心智是扇窗
為大家做,就是為自己做

文摘

算起來,我步入食品這一行業,已經有20多年了。天天和食品打交道,我卻常常會想到飢餓。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如果不是為了減肥節食的話,年輕人能體會飢餓的機會,還真不太多。
然而,在我小時候,飢餓卻是經常要面對的現實。
我出身於一個貧困的家庭,小時候家中兄弟姊妹5個,這讓父母挑上了沉重的生活負擔。原來我家住在合肥郊區義興鎮,從我記事起,搬遷到合肥市逍遙津公園旁邊幾間低矮破舊的小房子裡,靠父親一個人的手藝生活。雖說與風景秀美的公園為鄰,但是我似乎從來都沒有認真地欣賞過那裡的景色,為什麼?因為生活太艱難。
現在稍稍年輕一些的朋友,可能無法理解我所說的當時的艱難。“艱難”這個詞有點抽象,這裡我可以舉一些例子,供大家體會。
我出生於1962年,在我剛剛懂事的時候,正趕上“文化大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茶,這個全國一片紅海洋、畫餅充飢的特殊時期,可能很多年輕朋友從書本和影視中有一些粗略的了解,但是,如果要真正體會那個時候的生活滋味,沒有親歷,卻是難以想像的。
“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學校基本上不開課,我們也就不需要上學了。但是,一個剛剛懂事的孩子,總是閒不住,總想往外跑。人一跑動,消化功能就特別好,所以肚子就空了,餓得心裡發慌。
俗話說,鳥飢尋林,人餓找家。這時候就往家裡跑,如果沒有到吃飯的時候,臨時又找不到東西填飽肚皮,表現得特別“猴急”的話,那就免不了挨父母的數落甚至責罵,於是只好眼巴巴地等,等到吃飯的時候快快到來。等待之時,從鄰居家裡飄來飯菜香,更是把人饞得口水直流,肚皮里更是難受。有時候,看見別人家的煙囪里冒出炊煙,肚子就難受,口水就想流!飢餓,就像疼痛一樣,沒有經歷是體會不到的!
那時候,城裡人的口糧是按人口定量供給,大人一個月30斤,小孩子一個月20斤,夠不夠就這么多。我家孩子多,就父親一個人上班,所以口糧常常是月頭夠不上月尾。有許多次,到了做飯的時候,卻不知道米在哪裡。等到父親下班回來,從口袋裡摳出兩毛錢,我們才去買米回來做飯。平時,菜是很少有的,偶爾有些成菜,就算奢侈了。那時候,我們家常吃的是“醬油拌飯”,樣子雖然有點像現在流行的“蓋澆飯”,味道可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對那時的我來說,已經是美味了。碗裡的米粒吃完了,碗底還會粘些醬油。這可不能浪費,我常常會用舌頭把碗上的醬油“掃”得一乾二淨。當然,不僅是我,我的兄弟姊妹還有更多像我這樣的家庭孩子,都有這種經歷和這樣的功夫。記得那時大人們常苦笑地看著我們的饞相:呵呵,這樣的碗倒是省水,不用刷了!
有一回,好不容易米飯煮好了,卻沒有菜,那隻黑乎乎的醬油瓶也是空的。母親就給我一毛錢讓快去打醬油。那時候,這樣的任務我是非常願意去完成的,因為只有完成任務,才能美美地吃上一頓“醬油拌飯”。記得那一天,中午的陽光打在空蕩蕩的街道,照得飢腸轆轆的我眼前白花花一片。我接過錢精神振奮地拎著醬油瓶拔腿就沖向副食店,裝了一毛錢的醬油出來,又是跑,肚子餓,心裡就急,跑到半路上,一不留神,“撲通”一下,跌了一跤,醬油瓶也脫了手,只聽“叭嚓”一聲。我顧不上身上的痛,爬起來趕忙扶瓶子。
瓶子是扶不起來了,它被摔成了好幾塊,黑乎乎的醬油灑了一地。醬油的香味還竟然引來一隻皮包骨頭的黃狗。我又急又怕又心疼。眼看只有瓶底那一節,還殘留著一些醬油,大約有兩三酒盅。這該怎么辦?一家人還等著這瓶醬油吃飯呢!
我知道,這下可是闖禍了。一進家門,就準備挨罵。但是,錯已錯了,罵也沒有用。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一家人當時沮喪的表情。那頓飯味道特別不好,不知道是因為沒有醬油拌飯,還是因為心裡難受!
那一次,幼小的我真正刻骨銘心地體會到了生活中的無奈和酸楚。我暗暗在心裡想:哪一天我們全家能歡聲笑語地吃頓飽飯該多好啊!
心裡裝滿艱難,眼裡是看不出美好的。現在想來,童年的心靈底片裡,沒有風花雪月的詩意,沒有鐘鳴鼎食的奢華,有的只是一天天如影隨形的飢餓。偶爾的亮色不過是家裡逢年過節或貴客臨門時的一頓“佳肴”。但苦難孕育著抗爭的種子,飢餓教會了我尋找溫飽。正是從小時候起,我開始思考——吃——這一生存問題。這也許是我後來步入食品行業的原因之一吧。P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