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古代容器)

尊(古代容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尊,今作樽,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青銅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經少見。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戰國時期,還有另外一類形制特殊的盛酒器—彝。彝通常呈鳥獸狀,有羊、虎、象、豕、牛、馬、鳥、雁、鳳等形象。《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雞彝鳥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紋飾華麗,在背部或頭部有尊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尊
  • 用途:酒器
  • 地區:中國
  • 漢字結構:上下
  • 五筆:usgf
  • 漢字拆分:冫 西 一 寸
外形,青銅器,

外形

尊的形體可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等幾類。有肩大口尊的器形,初始當與陶質或原始青瓷的大口尊有關,基本式樣如下:
洛陽鐘鼎青銅器洛陽鐘鼎青銅器
大口寬折肩式,上口侈大,口徑與肩寬接近,頸較高,下部收縮,呈大喇叭狀,肩甚寬而微鼓,上飾三犧首,自肩下折為腹,呈弧形收斂作園底狀;大口圓肩式,上口侈大,口徑超過肩的直徑,肩廣,凸起豐圓,上飾三犧首,下承圈足較低;高體大口折肩式,形體近於大口圓肩式,而圈足和頸部特別高;甚高體大口式,整體造型甚高,頸高,口徑收小近於肩徑;低體大口折肩式,仍保持大喇叭口,但頸、腹及圈足都較低;低體大口寬肩方體式,頸與圈足皆不高,與器腹三段接近均衡狀。
洛陽鐘鼎青銅器洛陽鐘鼎青銅器
除上述各式尊外,商周至戰國期間還有犧尊。將尊鑄成牛、羊、虎、象、豕、馬、鳥、雁、鳳等動物形象,統稱為彝。彝通常呈鳥獸狀,有羊、虎、象、豕、牛、馬、鳥、雁、鳳等形象。《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雞彝鳥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紋飾華麗,在背部或頭部有尊蓋。
其形制為敞口,粗頸、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形體高大精美,頗為富麗。宋以後瓷尊盛行,用於盛酒或做宮廷陳設用器,如汝窯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鎮窯產品豐富,有蘋果尊、魚簍尊石榴尊、太白尊、馬蹄尊、絡子尊、百 尊、蘿蔔尊、觀音尊牛頭尊等等。
亞酗方尊亞酗方尊
古代使用的大中型盛酒器禮器。流行於商周時期,春秋後期偶有所見。尊與彝一樣,原是成組禮器的共稱,宋朝之後開始專指一類器物。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長頸,圓腹或方腹,高圈足。
商早中期,尊均有肩,圈足上多帶“十”字孔,主要是圓體尊。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觚形尊。方形尊仍帶肩,肩上多飾有數個圓雕獸頭;觚形尊又稱大口筒形尊,形似抓而體較粗,商晚期圈足上有“十”字孔或象徵性的“十”字,
西周早期“十”字消失。這兩種尊器表多飾有凸起的靡棱,雕鑄著繁繩厚重的蕉葉紋雲雷紋獸面紋,顯得雄渾而神秘。西周時,又出現了垂腹的圓尊,形狀為大口,長頸,鼓腹下垂,圈足低矮。整件器物線條柔和,花紋也比較簡單,已失去了有肩的圓、方形尊和抓形尊的氣勢。

青銅器

四羊方尊
洛陽鐘鼎青銅器洛陽鐘鼎青銅器
名 稱:四羊方尊
年 代:商代出 土:1938年湖南省寧鄉縣出土
規 格:高58.3厘米、重達34公斤
現 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簡 介:商代,1938年湖南寧鄉月山鋪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方形,大侈口,長頸,鼓腹,高圈足。全器最獨特之處在腹部四角上都鑄有一大卷角羊,每羊胸與尊腹合為一體,羊足鑄在圈足上,而羊首羊角則凸出器表,尊的四個角部浮雕出極為生動的四條龍。據考察,羊角與羊頭均為採用分鑄法後,再與全體鑄接在一起,頸部飾有蕉葉紋,此尊器制渾厚,造型雄奇,設計精巧,技藝複雜其風格特點不但在同類器中獨樹一幟,也是商周青銅器中的奇珍。
此器為圓形,圓口外侈較大,長頸,腹外鼓,圈足。器的腹部飾有饕餮龍紋,紋飾精美,雕工精湛,具有商代銅尊的典型特徵。
象 尊
名稱:象尊
年代:商朝
規格:通高22.8cm、寬14.4cm、長26.5cm、重27.7千克
複製件規格:高35cm/高14.5cm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用途:家居擺放、商務禮品、外事禮品、高檔文化禮品
簡介:整個器形為一頭大象,其軀體肥碩敦實,長鼻高翹,鼻孔向前平伸,嘴向前突出,露出劍齒狀門牙;象背平直,有橢圓形口,缺蓋;四肢粗壯有力,足有五趾,尾短下垂,尾接臀部處有一道扉棱突起。其捲起的象鼻略呈反S形,既有凝重感,線條流暢又不呆板,活脫脫是現實生活中的象形。象尊通體布滿紋飾,主體部位飾饕餮紋、夔紋,鼻上飾鱗紋,額上有蛇紋,紋樣均呈浮雕式,簡直就是一具立體雕塑像。這件象尊應是一件盛酒的容器。象背上的橢圓形口即為尊口,酒可以由此注入;鼻孔與腹部相通,用作流口,酒可從鼻孔流出。整個器物既有象的逼真形象,又具有尊、壺類器的實用價值。
鴞 尊
名 稱:鴞尊
年 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4—11世紀)
出 土: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規 格:通高45.9cm, 口長16.4cm
複製件規格:高47.3cm/高24.5
現 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用 途:家居擺放、商務禮品、外事禮品、高檔文化禮品
簡 介:中國西周晚期的銅尊最早見於商代,主要形制有圓尊、方尊、鳥獸尊等,鳥獸尊種類繁多有羊尊、牛尊、鴞尊、象尊等。婦好墓同出兩件,整體做站立鴞形,頭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圓眼寬喙,雙翅併攏,雙足與尾構成3個支撐點,使鴞形尊體穩穩地站住。頭後為器口,蓋面鑄站立狀的鳥,此尊整體以雷紋襯地,通體遍布十幾種形狀各異的動物形象。口內有銘文,為“婦好”二字。此鴞尊,造型雄奇,花紋絢麗,既是實用器,又是極好的藝術品,是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
龍虎尊
名 稱:龍虎銅尊
年 代:西漢
出 土:1957年安徽阜南出土
規 格:高50.5厘米,口徑44.9厘米,足徑24厘米, 重26.2千克
現 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簡 介: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於安徽阜南縣。器高五十點五厘米,口徑四十四點九厘米,重約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寬折肩、深腹、圈足,體形較高大的盛酒器。龍虎尊的肩部飾以三條蜿蜒向前的龍,龍頭突出肩外。腹部紋飾為一個虎頭兩個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頭銜於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為界,飾兩夔龍相對組成的獸面。圈足上部有弦紋,並開有十字形鏤孔。龍虎銅尊器身呈圓形,圓口外侈,折肩細頸大腹,圈足。肩部飾3條折身探首的立雕式龍紋,闊嘴有角,蛇形身,尾上卷,龍首下接扉棱並以此為界,鑄造出3組以浮雕式虎首為中心的裝飾花紋。虎首居中外突,虎身左右展開,虎口銜一平面人物形象,人像兩側有兩夔龍相對組成的獸面紋,皆以雲雷紋襯底。器物鑄造精美,紋飾精緻,是商時期青銅器中難得的珍品。安徽阜南地區當時為淮夷聚居地,從該尊的形制看,明顯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影響,但紋飾又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此尊腹里隨外表紋飾凹凸而作相應的凹凸狀,鮮見於其它器物,亦為其特色。
三羊尊
名稱:三羊尊
商代 三羊尊商代 三羊尊
年代:商代後期
規格:高52厘米 徑41.3厘米 寬61厘米 徑35.5厘米,重51.2千克。
商代後期製作,是一件傳世品,是青銅器中的瑰寶,更是我國的國寶,它代表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
大口廣肩,唇外折,頸上有三條凸弦紋。肩部等距離裝飾三隻浮雕卷角羊頭,間以回紋為地的目形紋飾。腹部紋飾華麗,在回紋地上有三組獸面紋,眼睛突出,增加了肅穆莊重的氣氛。圈足較高,上部飾兩條凸弦紋,中間有三個等距離的圓孔。下部在回紋地上飾六組獸而紋,並有三條扉棱與器肩三羊首錯置。分兩次鑄造而成。先鑄尊體,再在肩部鑄制單頭。羊首邊緣,不規則地掩蓋著肩上的紋飾,尊內還有從孔道中溢出的連線羊頭的銅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