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曼谷

封鎖曼谷

2014年1月5日上午,反政府示威人群跟隨“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秘書長素帖,遊行經過曼谷市內多條重要路段,號召更多人參加1月13日的行動,以達到迫使看守總理英拉辭職、“先改革後大選”的目的。泰國反對派醞釀多時的“封鎖曼谷”行動將於1月13日開展,示威者占據曼谷7個主要路段,並在大型商場外集合,導致市中心商業區交通癱瘓、400間學校停課,全市最少200萬人受影響。

本次騷亂是泰國為期8年衝突的最新篇章。衝突的一方是曼谷中產階級以及保皇黨人,另一方是支持英拉及其兄長、前總理他信的基本上更貧窮的農民。根據素貼此前公布的計畫,2014年1月13日開始的“封鎖曼谷”行動可能將持續5天甚至更長。後反政府示威領導人素貼宣布,封鎖行動將持續20天,直至2月2日大選。素帖還表示,示威者將會封堵所有政府機構,但其主要目標是阻止政府官員工作,而非擾亂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示威遊行不會對曼谷和泰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封鎖曼谷
  • 時間:2014年1月13日
  • 地點:曼谷
  • 目的:要求英拉交權
事件起因,事件發展,事件影響,各國評價,

事件起因

2014年1月13日,泰國反對派“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啟動籌備多日的“封城”行動,試圖繼續以街頭政治的方式推翻政府,向總理英拉施壓,促使其辭職,要求英拉交權。曼谷多個街頭出現示威遊行隊伍,英拉也對該行動的過程進行實時監控。

事件發展

2014年1月13日數萬名泰國反政府抗議者占據了曼谷市中心的部分地區,鎖定首都曼谷的8處建築和7處路口為主要目標,當局並未加以阻止。這使旨在迫使總理英拉·西那瓦辭職的歷時兩個月的騷亂進一步升級。在這座約有1200萬人口的城市裡,隨著“關閉曼谷,重啟泰國”運動繼續進行,警察和士兵一直保持低姿態。抗議者的情緒則像過節一般,許多人在街頭載歌載舞
約兩百萬市民生活受到封鎖行動影響。雖然平日擠滿了小汽車和卡車的重要十字路口被封,但城鐵和渡船都照常運營,許多商店也是照常經營,機車在街道上自由穿行。但是抗議者說,他們已經準備好進行一場旨在限制首都運轉的持久戰,這意味著危機可能會持續好幾天,甚至幾周。這有可能會對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造成重大損害。
針對反對派的“封城”計畫,支持政府的反獨裁民主聯盟“紅衫軍”曾計畫2014年1月13日在曼谷等地舉行大規模集會,以保證首都正常“開放”。但“紅衫軍”的態度後來突然軟化,決定集會地點將避開反政府示威者聚集的曼谷以及南部地區,以避免雙方發生衝突。對化解政治僵局一籌莫展的英拉,在沉重壓力下曾一度萌生辭意,但經兄長他信遊說後繼續留任。為了避開曼谷全市範圍的抗議活動,泰國外交部的高級官員們於1月13日搬來曼谷半廢棄的會展中心辦公。這是為政府安排的許多備用辦公場所之一。泰國政府正極力避開包圍首都的抗議者。財政部總部在2013年被示威者衝擊並占領了數周時間,已經關閉。財政部員工只能在家或在分支辦事處辦公。商務部則搬到了附近大城府的一個工藝品中心。看守總理英拉暫時占用了曼谷北部屬於國防部常務秘書的一間辦公室。
遊行遊行
2014年1月13日,曼谷發生幾起暴力衝突,造成兩人受傷。當天凌晨,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總部遭到一夥身份不明的持槍分子襲擊。素帖認為,這起槍擊事件不是“第三方”所為,而是“他信政權懦弱的跟隨者”實施。其發起的政治運動不再與民主黨存在關聯。當天深夜,一名36歲的男子中槍受傷,此人在素帖領導的反政府團體“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擔任保全。另有一名參與“封鎖曼谷”行動的曼谷市民在示威過程中與兩名騎機車的男子發生爭吵,他的喉部中槍,在醫院接受手術後情況穩定。1月14日夜間,泰國前總理阿披實擁有的一處地產遭到一枚小型炸彈襲擊。爆炸導致房屋的窗戶破碎,並且對屋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但沒有人員傷亡。1月15日凌晨,“封鎖曼谷”的反政府示威者遭到襲擊,導致至少2人受傷。另外,居民區發生一起小型爆炸,未造成人員傷亡。
為了結束騷亂,英拉呼籲2014年2月2日提前舉行選舉,但是反對派領導人素貼拒絕了,因為看守政府總理英拉的為泰黨很可能贏得大選。隨著封鎖開始產生不良後果,英拉邀請抗議領導人和政治黨派於1月15日會談,討論選舉委員會推遲選舉的提議,討論應對措施,而軍方並沒有派出代表參加。泰國選舉委員會主席頌猜再次呼籲,將原定2月2日的大選延後,提議改在5月4日舉行。泰國反對派核心成員素貼在回應推遲選舉日期已經沒有意義,因為即使選舉日程被推遲,看守政府也不會改變選舉規則確保大選的公平、公正。他們的唯一目標就是要看守政府總理英拉及她領導的看守內閣總辭職,以便推進各項改革。泰國相關法律規定,在國會下議院被解散後的180天內,須完成下屆國會下議院的選舉。英拉2013年12月9日宣布解散國會下議院,並於當天獲得蒲美蓬國王御準。
遊行遊行
為了應對2014年1月13日的封城行動,泰國政府嚴陣以待,在曼谷部署約兩萬人的警力,以維護安全秩序。為了緩解交通堵塞,泰國運輸部設立“戰情室”密切關注集會形勢。為儘量滿足民眾出行需求,捷運和輕軌計畫增加班次,部分公車系統將使用收費高速路段。由於擔心發生暴力衝突,曼谷一些醫院已開始增添人手,儲備藥品,並組建機動醫療隊伍。如有必要,政府可能會啟動緊急狀態法,維護安全秩序。緊急狀態法的啟動,必然意味著軍方的介入。而在這次政治風波中,軍隊一直努力保持中立的立場。泰陸軍司令巴育在2014年1月11日稱,軍人只是在維持曼谷和平與秩序的過程中履行自己的職責,軍方不會有人發動軍事政變。泰國軍隊已經應泰和平與秩序管理中心的要求,派出40個連的兵力,協助警方在反政府群體“封鎖曼谷”期間,維持當地20個重要場所的秩序,包括總理府、素旺拉普國際機場、曼谷水務局、曼谷電力局等關鍵場所執勤。而示威者稱,如果看守總理英拉拒絕在2014年1月15日最後期限前辭職,他們將封鎖泰國航空無線電公司和泰國證券交易所的入口。

事件影響

政治
親他信團體於2014年1月12日開始在一些府進行集會,但是避免在曼谷舉行。有些人擔心可能會發生內戰。索貼表示,如果有發生內戰的危險,他就會取消抗議。關於發生政變的傳言甚囂塵上。泰國軍方在81年的時間裡進行了或試圖進行18次政變,但是它這次試圖保持中立,陸軍司令巴育公開拒絕選邊站。街頭示威是否會引發衝突,導致泰國政壇發生巨變,成為泰國各界擔心的問題。萱律實大學社會民意調研機構於2014年1月12日公布一項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受訪市民普遍對2014年1月13日的封鎖曼谷行動表示擔憂,認為本次封城行動可能會推動當下的政治格局出現變化。
泰國的政治權力鬥爭令人對內戰的擔憂日益增加。雖然各方都呼籲和平抗議,但政府的最大反對者素貼不排除發生暴力的可能性,他說有可能發生內戰。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曼谷辦公室主任馬克·薩克瑟也這么認為。軍隊和警察打算派遣大約2萬人維護局勢,防止街頭髮生暴力和混亂。軍隊已往曼谷調派了坦克和大炮。“我們正朝著越來越難以避免內戰的方向走去,”馬克·薩克瑟說,“素貼及其支持者有意識地挑起混亂。”薩克瑟認為,如果曼谷癱瘓,掙不到錢的街頭商販、計程車司機和售貨員很容易把怒氣發泄到示威者身上。“如果放棄對街頭的控制,局勢將變得危險。”
遊行遊行
泰國抗議民眾於2014年1月13日“封鎖曼谷”,已使泰國政局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這場政治危機的發展可能有幾種情況。第一是軍事政變。反對派“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顯然希望能夠製造嚴重的混亂,迫使軍方接管政府,恢復秩序。第二種是司法政變。執政黨多名重要人物官司纏身,而泰國司法單位許多要角都是2006年政變後被任命,他們強烈反對他信和英拉領導的政府,因此可藉由司法判決解散執政黨或禁止該黨大批黨員從政,使英拉垮台。第三種情況是2月2日如期舉行選舉,但反對黨已決定杯葛選舉,如果大批執政黨候選人遭民眾阻擋而無法完成登記,許多選區就會從缺,無法選出足夠議員組成國會。如國會無法召開,看守內閣雖將留任,但卻不能提出新法案,無法落實政府功能。此種危機將使英拉下台的壓力加重,軍方甚至王室都可能另推政府以取而代之。
《曼谷郵報》社論警告“政變絕非解決方法”,並指出“過去10年來政治裂痕不斷加深;這次再發生政變,結果將比以往更糟,國家將陷入動盪”。
經濟
當反政府示威者從全國各地湧入曼谷的同時,大批旅客於2014年1月12日趁最後機會,搭乘通宵巴士逃出曼谷。有在曼谷經營旅行社的香港人表示,近九成預訂行程的遊客都已取消到泰國遊玩的計畫。
遊行遊行
泰國素萬那普機場的主管呼籲準備搭機的乘客提早4小時出門,或是使用機場鐵路、Skytrain或者地下鐵前往機場。泰國機場公司於1月13日向6,000輛的士發出特別通行證,識別載有遊客的的士,呼籲示威者讓這些的士通過受封閉路段。另外運輸部已向部分巴士派發特殊標誌,讓它們免費通行高速公路及收費公路,避免駛進示威者集結的道路。
泰國旅遊部預計,2014年第一季度曼谷酒店入住率會下跌三至四成。曼谷一家酒店的經理表示,1月本是入住旺季,但截至1月15日不少顧客已取消訂房。該酒店向顧客發出通知信,強調遊客不是示威針對目標,並提供酒店餐廳8折優惠以吸引客人。

各國評價

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網站的文章稱,英拉推出的特赦法案是個昏招,但國際社會希望泰國能走出僵局,包括美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都表態支持選舉。但黃衫軍認定選舉進程不公,並組織起來搞城市占領運動。在此情況下,即便舉行選舉,也沒有解決危機的希望。如果2月2日選舉日期不變,雙方可能迎來激烈對抗。在被問及如果選舉如期舉行會發生什麼情況時,一名示威者說:“或許是流血事件吧。”《華盛頓郵報》稱,反政府示威者封鎖泰國首都,為這個國家的政治提供了一個恰如其分的暗喻:“前無出路,後無退路。”
馬來西亞《星報》題為“城市戰爭”的報導稱,“封鎖曼谷”是試圖推翻政府的街頭大戲,但軍事政變比街頭示威能更有效地推翻政府。2006年,時任總理他信就被政變推翻。反對派領導人素貼希望再現2006年的局勢。當時反他信民眾堅持示威,令曼谷癱瘓,促使軍隊走向政變。1932年君主專制終結以來,泰國已經歷19次政變或未遂政變,平均4.3年就有一次軍方企圖顛覆政府的行動,與民主國家選舉間隔大致相同。泰國也是民主國家,但“泰國”牌的民主有限,深受軍方勢力的影響,其獨特的街頭示威也影響政府路線。
德國《日報》在2014年1月13日以“曼谷的混沌策略”為題說,泰國似乎總在重複過去,精英政府一次次被推翻,“紅”和“黃”的權力鬥爭不斷上演,而社會問題卻沒有解決。新加坡《新海峽時報》稱,“泰國的示威產生一個尷尬問題:如果民主選舉的政府可以被反對派破壞,泰國的民主還剩下什麼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