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邊黃粉蝶

寬邊黃粉蝶

寬邊黃粉蝶是粉蝶科中的一種,分布廣泛。生活史有成蟲,卵。幼蟲,蛹4個階段。寄主為含羞草科大戟科蘇木科金絲桃科鼠李科蝶形花科等的植物。成蟲:雌蟲體長13.6-18.6mm,翅展36.2-51.6mm。雄蟲體長12.5-17.6mm,翅展35.5-49.2mm。觸角短,棒狀部黑色。幼蟲為咀嚼式口器取食寄主的葉等。天敵可寄生卵幼蟲和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寬邊黃粉蝶
  • 拉丁學名:Eurema hecabe 
  • 別稱:寬邊小黃粉蝶、含羞黃蝶、銀歡粉蝶、黃粉蝶、合歡黃粉蝶
  • 二名法:Eurema hecabe (Linnaeus,1758)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亞目:雙孔亞目
  • :粉蝶科 
  • 亞科:粉蝶亞科
  • :粉蝶族
  • :黃粉蝶屬
  • :寬邊黃粉蝶
  • 採集地小溪壺瓶山、高望界、白雲山
  • 出現月份:全年可見
形態,寄主,生物學,天敵,分布,

形態

成蟲:雌蟲體長13.6-18.6mm,翅展36.2-51.6mm。雄蟲體長12.5-17.6mm,翅展35.5-49.2mm。觸角短,棒狀部黑色。翅深黃色到黃白色。前翅前緣黑色,外緣有寬的黑色帶,從前緣直到后角,其內側在M3脈與Cu1脈處向外呈指狀凹入。雄蝶色深,中室下脈兩側有長形性斑。後翅外緣黑帶窄而界限模糊,或僅有脈端斑點。前翅反面滿布褐色小點,前翅中室內有2個斑,中室的端脈上有1個腎形斑。後翅反面有分散的小點,中室端有1枚腎形紋,外緣因m3室略突出而呈不規則圓弧形。
寬邊黃粉蝶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闊,背面觀三角形,背中有些凹陷,完全骨化;爪形突通常很短;囊形突中等長;抱器瓣長寬幾乎相當,端部中央有2枚短小的內突:1枚位於中部,1枚位於端緣,腹緣有2枚較長的內突,其基部相互靠近;陽莖細長,端部有微刺突;陽莖端基環弱骨化,寬葉狀,基部具短柄,端部中央深裂。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長;前表皮突幾乎直,接近後表皮突的長度,其基部背緣有1個明顯的疣突;交配孔開口在生殖片的前端;囊導管幾乎與囊頸等長,膜質,但前1/2弱骨化;囊突大,其中部稍收縮,上有許多小齒突。
:近紡錘形,乳白色,長徑1.3-1.6mm,短徑0.32-0.45mm:卵表面有縱脊51-59條,橫脊61-74條。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28.0-33.4mm,頭寬2.84-3.32mm。體墨綠色,頭淺綠色,有深綠色網紋;氣門線灰白色,氣門線下淡黑色,第6腹節亞背線處有1個淡黃色腎形斑;各體節有5-6個小環節,其上密布小瘤突,體毛末端呈球狀:趾鉤為三序中帶。
:長18.9-21.3mm,平均19.9mm;寬5.9-7.0mm,平均6.3mm。近三角形,兩端尖細,中間翅芽隆起,膨大;體淡綠色,有的個體體上有不規則黑色斑點,腹末臀棘上有72-90枚鉤刺,形似錨狀。

寄主

含羞草科:大葉合歡、銀合歡;大戟科;黑面神、土密樹;蘇木科:決明;金絲桃科:黃牛木;鼠李科:雀梅藤;蝶形花科:田菁等。

生物學

寬邊黃粉蝶在福建1年發生9代,世代重疊。以幼蟲在黑荊樹羽葉上越冬。越冬幼蟲翌年2月中、下旬開始化蛹,3月上旬始見成蟲。成蟲多在8-10時羽化,羽化後常靜伏3-5h才開始飛翔活動和取食,各代羽化率84.8%-90.5%。羽化後2-3天開始交尾。交尾多在14-16時。交尾歷時95--150min。雌蟲一生交尾1次,少數2次。成蟲常取食植物花蜜作為補充營養。雄成蟲壽命3-9天,雌成蟲5-13天。卵多產於林緣黑荊樹中下部向陽的嫩葉上,散產。每隻雌蟲可產卵27-146粒,平均89粒。產卵歷期2-3天。

天敵

卵的天敵有黑卵蜂;幼蟲的有黑瘤姬蜂和細菌;蛹的有廣大腿小蜂。據1987年觀察,廣大腿小蜂對越冬代蛹的寄生率達62.5%。

分布

中國廣泛分布;日本,韓國,印度,尼泊爾,阿富汗,斯里蘭卡,越南南部,緬甸,泰國,高棉,孟加拉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非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